2013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308451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3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3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3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3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绪绪 论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2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3 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4 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1. 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2. 产

2、量结构性状:是指直接构成作物产量的性状,不同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不同。3.高光效育种:是指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理遗传改良或育种。1.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2.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而繁殖后代的方式。3.自交作物:由同一朵的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由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4.异交作物: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5.常异交作物:一种植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6.营养体繁殖:利用营养器官再生能力,长成新的植物体。7.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配子

3、未发生核融合过程而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8.纯系品种:生产上利用的遗传基础相同、基因型纯合的植株群体。9.杂交种品种: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 F1植株群体。10. 多系品种:若干纯系品种的种子混合后繁殖的后代群体。11.无性系品种: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12.纯系:通过单株选择或连续自交产生的后代,在表现型和基因型上都表现相对一致。13. 雌雄同花:雌、雄性器官在同一朵花内。14. 雌雄同株异花:雌、雄花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15.雌雄异株:雌、雄花在不同植株上。16. 自然异交: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17.标志性状:简单遗传、一对基因

4、控制的相对性状。1.种质资源:供遗传育种研究利用且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能繁殖的生物类型。2.地方品种: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手段改进,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3.本地主栽品种:经现代育种手段育成,在较多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品种。4.原生起源中心:最初使的起源地。5. 次生起源中心: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地区。6.原生作物:人有意识地驯化成的栽培作物。7.次生作物: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后被驯化成的作物。1. 引种:从外国或外地区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有关理论研究需要的遗传资源材料。2. 选择育种:根据

5、育种目标,在现有品种群体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通过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等方法,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经过后裔鉴定,选优去劣而育成新品种。3.生态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环境因素(图)4.生态环境:起综合作用的一些生态因素的复合体5.生态区: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体相似的生态环境的地区6.生态类型:一种作物对一定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适应性,具有相似遗传适应性的一个品种类群。7. 单株选择法: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选择。8.混合选择法:选择目标性状基本上相似的个体并加以混合繁殖,使群体得到改良。1.杂交:遗传类型不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或结合而产生杂种的的过程。2. 杂交育种:

6、通过不同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并对杂种后代进行培育、选择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3. 杂交方式: 在一个杂交组合里用几个亲本,各亲本如何进行配置。4. 单交:两个品种进行杂交。5. 复交: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6. 三交:三个品种间的杂交。7. 双交:两个单交的 F1 再杂交。8. 聚合杂交:一系列杂交将若干个亲本品种的优良基因聚合在一次。9. 系谱法: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 F2、复交 F1)开始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即系统,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继续进行单株选择,直至选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升级进行产量试验,在选择过程中,各世代都予以系统编号,以便考察株系历史和亲

7、缘关系。10. 混合法:自交作物的杂种后代从有分离世代开始,不选单株以组合为单位,混合种植,只淘汰明显劣株,直到杂交材料基本稳定(F5 F6)开始在混合种植,大量选单株,单株脱粒,种成株行,形成品系,选择优良品系,升入产量鉴定。11. 回交育种:两品种杂交后,通过用杂种与亲本之一连续多代重复回交,把亲本的某些特定性状导入另一亲本的育种方法。12.轮回亲本:在回交育种中多次被用作亲本,又是特定有利性状的接收者。13.非轮回亲本:特定有利性状的提供者,只在开始作杂交时应用一次。1. 杂种优势: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2.自

8、交系: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3.一环系:从地方品种、推广改良品种和品种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4.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5. 配合力:一个自交系和另外一个自交系或品种杂交后的 F1产量表现。6. 一般配合力(GSA):一个被侧自交系和其它自交系组配的一系列杂交组合的产量(或其它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7. 特殊配合力 (SCA):两个特定亲本系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水平。8. 顶交法:选育一个遗传基础广泛的品种群体作为测验中,来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9.双列杂交法:用一组代测自交系相互轮交,配成可能的杂交组合,进行

9、后代测定。10. 多系测定法:用几个优秀或骨干系作测验种与一系列被测系测交。11. 雄性不育系:具不育细胞质 S(rfrf) ,不能产生正常雄配子,雌配子是正常的,无花粉或花粉无正常生活力,具这种特征的品种或自交系。12. 雄性不育保持系:给不育系授粉,使不育系保持不育特性,这样品种或自交系。13.雄性不育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使育性得到恢复,这样品种或自交系。14.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组配形成的杂交种。15. 三交种:三个自交系组配形成的杂交种。16. 双交种:四个自交系组配形成的杂交种。1.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2. 半致死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能开

10、花结实存活一半的剂量。3. 诱变剂:诱导植物发生突变的因素。4. 剂量强度:受照射的物质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能量。5. 吸收剂量率:单位时间内所吸收的剂量。6. 半致死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能开花结实存活一半的剂量。7. 半致矮剂量:照射处理后,苗高降低到对照的一半所需的剂量。8. 临界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 40%的剂量。9. 外照射:指被照射的种子或植株所受的辐射来自外部某一辐射源。10. 内照射:将辐射源引入生物体组织和细胞内进行照射的一种方法。11. 植物空间技术育种: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种子)的诱变作用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

11、品种的植物育种新技术。1. 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2. 染色体组: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数目的一组染色体。3. 染色体基数:每个染色体组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4. 同源多倍体:含有 2 组以上同一染色体组的个体。5. 异源多倍体:由 2 个或 2 个以上不同染色体组所形成的多倍体。6. 单倍体: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孢子体。7. 花粉培养:将处于一定发育阶段的花粉从花药中分离出来,再加以离体培养。8. 多倍体:体细胞中具有 2 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1.抗病性: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如环境条件适宜而出现某种病害流行时,农作物某品种对这种病

12、害不感染或感染程度较轻,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受害较小,称为具有抗病性或耐病性。4.生理(毒性)小种:在一种病原菌中,可能分化成许多类型,而类型之间对某一品种的专化致病性有明显差异。3. 致病性:在抗病育种中指病原菌(小种或菌系)侵染我一特定品种,并在其上生长、繁殖的能力。4. 垂直抗性:寄主对某些病菌生理小种是免疫的或高抗的,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5.水平抗性:寄主品种对各个小种的抗病反应,大体上接近于同一水平,它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映,其病原菌致病性的差异是侵袭力的不同。6. 避病:感病品种常因某些原因没有受到病菌的侵染而未发病者。7. 抗侵入:在同一条件下等

13、量接种病原菌时,如某一品种被侵入的点数显著地少于其它品种,则为抗侵入。8. 抗扩展:当病原菌侵入寄主体内后,会遇到寄主的一系列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抑制而难于扩展。9. 耐病:当某一品种被病原菌侵染、并发生了典型的发病症状,但受害程度较感病品种为轻,产量、籽粒饱满度及其他农艺性状等不受损害或影响较小者为耐病。1.群体改良:群体改良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有力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2. 轮回选择:从某一群体选择理想个体,进行互交,实现基因和性状的重组,从而形成一个新群体的方法。3. 半同胞株系:基础群体中一

14、系列单株和一个共同亲本(测验种)杂交而形成的一系列测交种株系。4.半同胞轮回选择:应用群体的半同胞后代,对个体进行测交鉴定。5. 全同胞株系:由成对的植株两两杂交而形成。6. 全同胞轮回选择:成对植株杂交进行试验的群体内改良的方法1. 生物技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培育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新品种、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技术体系。2.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指将植物体的各种结构(细胞、原生质体、组织、器官、幼小植株)放在离体的、无菌的人工环境中让其生长发育的方法。5.无性系变异:植物体在离体条件下,以及在离体培养之前

15、,会发生各种遗传和不遗传的变异,把遗传的变异称为无性系变异。4.正向选择:在组培过程中对培养物施加某种处理,使之发生变异后再进行选择。5.外植体:用来进行培养的植物体的某一部分组织。6. 原生质体:用特殊方法脱去细胞壁的、裸露的、有生活力的原生质团。7. 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 1. 品种审定:新品系或引进品种在完成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程序后,省级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试验结果,审定其能否推广,能推广的审定其推广范围,这一程序称为品种审定。2. 品种推广:在品种试验和品种审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的过程。3. 品种审定

16、组织体制: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总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4. 区域试验:每一品种的区域试验在同一生态类型区不少于 5 个试验点,试验重复不少于 3 次,试验时间不少于两个生产周期。应对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5. 生产试验:每一品种的生产试验在同一生态类型区不少于 5 个试验点,1 个试验点的种植面积不少于 300m2,不大于 3 000 m2,试验时间为 1 个生产周期。生产试验是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6. 分片式品种推广:按照生态、耕作栽培条件,把全县划分若干片,每年由县种子部门分片轮流供应新品种的原种或原种后代种子,以后,各片自己留种,供下一年生产使用。使一个新品种短期内在全县普及。7. 波浪式品种推广:首先在全县选择若干个条件较好的乡、村,将新品种的原种集中繁殖后,在逐步普及全县。8. 多点式品种推广:由县繁殖的原种或原种后代,现在全县每个区(乡) ,选择 12 个条件较好的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