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教案(未来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06139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教案(未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3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教案(未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3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教案(未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3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教案(未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3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教案(未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教案(未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教案(未来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教案(未来版)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教案(未来版)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和结果,知道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方法与过程: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小组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了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红军为

2、了保存革命力量进行长征。知道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率领下,红军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长征。教学难点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教学准备红军长征时期的图片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一、导入,创境激情1、导入:一位美国记者说:人类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从埃及走出,汉尼拨翻越阿尔卑斯,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他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他说: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一部气吞河的英雄史诗2、揭题: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红军都经历了哪些艰辛的历程,长征胜利的意义何在?先请同学们读一读

3、书上的一段话。二、对比分析,了解长征起因1、过渡:南昌起义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在井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由于毛泽东、朱德的正确领导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2、红军队伍不断迅速扩大,这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安,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从 1930 年开始,蒋介石就调集军队,向我红色根据地发动连续五次“围剿”。3、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概况图:次 序 敌 军 红 军 结果 领 导 人第一次 10 万 4 万 胜利 毛泽东第二次 20 万 3 万第三次 30 万 3 万第四次 0 万 7 万 周恩、朱德第五次 100 万 8 万 失败王明 在五次“围剿”中,前四

4、次“围剿”的结果如何?蒋介石不甘心四次“围剿”的失败,1933 年 10 月又调集 100 万军队,200 架飞机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6、讨论:为什么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能胜利,第五次却失败了呢?小结:胜利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在于正确的领导。7、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避免红军主力全军覆没,为了保存红军实力,于是他们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要将部队转移到北方的陕甘根据地。后反思教学内容二万五千里长征(第 二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和结果,知道遵义会

5、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方法与过程: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小组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了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红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进行长征。知道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率领下,红军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长征。教学难点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教学准备有关本内容的

6、资料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1、讲一讲:长征的故事 (1)读读书上的小故事:小董过雪,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红军长征路途之远,困难之多,长征途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下面我们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会。要求学生讲故事时注意语言生动,并说说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向红军战士学些什么?相机小结红军的精神:顽强,英勇,面对困难不退缩,革命乐观主义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适当进行一些补充或适时播放一些录像,如:飞夺沪定桥、爬雪,过草地等惊险片段。 2、小结: 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 193 年 10 月到达陕北吴起镇。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历经 11 个省,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

7、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3、读一读:长征诗词。 (1)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了一首七律诗长征 。 (2)出示:七律长征 。 (3)请一两位学生自荐读,要求读出感情。 (4)全班齐读,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4、欣赏歌曲长征 。 、回顾总结 英勇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克服艰难险阻,历经生死考验,我们应该学习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总结:长征是人类的壮举,光辉的史诗,如今我们谈长征,重在谈长征精神,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学习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8、珍惜今天,笑对生活,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把 21 世纪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后反思教学内容延安窑洞的灯火(第一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方法与过程:收集有关资料,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了解中国革命。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了解“西安事变”“大生产运动”“解放全中国”等几个典型历史事,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了解中国革命。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

9、,了解中国革命。教学准备有关本内容的资料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1、窑洞前面话革命 1)教师出示延安窑洞的图片,让学生看察并说出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窑洞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窑洞发挥的作用。学生结合查找的资料和已有生活经验分析、发表各自的看点。 3)学生也可以讲述革命战争年代里,党在延安的窑洞里指挥中国革命的历史故事,并引申到“西安事变”的学习中。 2、故事里论乾坤 1)教师可以利用音像或故事资料分析当时中国的形势:在革命圣地延反对派在南京国民政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日本的侵略,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提出“停止内战、

10、一致对外”的主张。在此背景下,发生了西安事变。 2)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整理自己了解的西安事变信息和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西安事变。 3)在学生基本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过程后,引导学生辩论:西安事变时应该放走蒋介石,还是不应该放走蒋介石? 3、大生产运动精神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们今天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商业,那么,在革命圣地延安,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怎样生活的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并探究当年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的生活情况,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例如:粮食、衣服、领导人在生活中的行为等。 3)学生结合大生产运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4)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给

11、予评价和总结。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在革命圣地延安人们的艰苦奋斗和乐看主义精神。 4、战役中谈解放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主学习战役时要探究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整理:时间、战场、交战双方、战役经过、战略战术、战役结局、歼敌数量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三大战役之一,按照上述主要问题结合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或选择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将三大战役进行对比探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即主要围绕问题介绍三大战役,形成表格,入一步了解三大战役对解放全中国的作用意义。 4)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把握汇报的准确才性和知识性,同时控制知识的难度。 )教师引导学生谈感想。 教学内容延安窑洞的灯火(第二时)教学目标知识

12、与能力: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方法与过程:收集有关资料,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了解中国革命。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了解“西安事变”典型历史事,了解中国革命。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了解中国革命。教学准备影片西安事变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观看西安事变教学内容新中国的成立(第一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理解“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党和祖国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讲授为主。情感态度

13、价值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党和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本内容的资料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1、了解“开国大典”,激发爱国情感 1)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渗入渗出题。 2)播放义勇军入行曲 。 3)播放国歌伴奏音乐,学生肃立,齐唱义勇军入行曲 。 引导学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都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你以后会怎么做呢? 4)教师追问过渡: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国歌、国旗的历和象征意义呢?

14、 2、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 1)先在小组内交流并进行整理。 2)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资料讲给大家。 3、总结学习情况,布置实践活动 1)教师总结:今天这节,我们一起领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了解了祖国的标志-国旗、国徽、国歌的资料,希望大家永远记住那庄严的时刻,永遥记住我们是新中国的下一代,要为祖国的繁荣、腾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教学内容新中国的成立(第二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党和祖国的情感。方法与过程:知道国旗和国歌的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

15、中国”的含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党和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本内容的资料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一、 谈话展标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家有没有听过这首歌?生回答。师:那么同学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让人民当家做主的?今天我就学习“新中国的成立“?二、 导学达标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活动一:(引导学生看插图,了解具体的内容。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都选举出了那些国家领导?活动二:师:同学们读了以上的内容还了解到了些什么?(引导学生看插图,激发表达欲望,讨论交流。 )说说你的感受。

16、2、难忘的开国大典活动一:(引导学生看插图,了解具体的内容。 )师:观看视频开国大典 ,让我们重温一下让我们中国人自豪的时刻。师生共同观看视频。活动二:讨论交流: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到自豪吗?活动三: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三、小结补标今天我们学习了新中国的成立 ,不光是让我们了解历史,还让我们明白新中国建立的不容易,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长大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四、 作业设计和父母交流一下彼此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 六 单元教学内容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教 材 简 析本单元有两篇。 走进新时代 、 走向世界强国让学生了解建国以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同时畅想中国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社会主义强国的情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 学 目 的 1、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情感。2、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