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06107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5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5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5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5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落实程计划 体现学讲精神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集体备手册 六下美术 201 年 2 月写在前面的话尊敬的老师:您好!为贯彻徐教教研【2013】4 号“学讲计划”精神,积极有效推进我区堂教学改革,提高我区小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教育局,借鉴先进学校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教研室研究决定:从 2014 年秋季开始,组织全区小学英语、科学、思品、综合实践、音乐、体育、美术、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骨干教师开展电子集体备。为了使这种具有实效性的方法能够适应并促进小学堂教学改革,就复备作进一步要求。一、关于复备的内容、形式及要求复备时应

2、做到以下五个方面:1 标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教学过程中引起注意。2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注释练习等。3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学法。4删一一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及环节。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以上备要求中我们应强调对原教案的“增”、 “改”与“调”,淡化“标”与“删”,着重个人复备过程中思考的深度,以避免拿就用、大面积的“标”下划线。二、关于“复备栏”的使用复备栏(眉记)中的复备主

3、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增补、对原教案增删修改的分析说明、预见性意见及对策、对原教案中的教法、学法分析说明等。复备时注意与原教案中的修改标记相对应。复备需高度重视对教学过程及内容的修改、调整与补充。另外,原教案的字里行间空白之处都可以作为复备的空间,不必拘泥于形式的要求。三、关于“教后笔记”的撰写学期教后笔记次数不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一。教后笔记既要写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总结、教学信息的反馈,更要体现对教法、学法等理性的分析。四、关于对“复备”的培训、督查与监控。教研室将举行专门的培训强化复备意识,指导复备实践。同时加大督查与监控力度,不定期随机抽查执行情况,一查一小结,一查一通报。复备是前准备的过程,

4、也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全体小学教师需进一步做好时备,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手册的功效。老师们,一个学生对我们说是几十分之一,但是对每个家庭却是100%。为了每个孩子的成长,为了每个家庭的幸福,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行走在铜教育的改革之路上!铜区教育局教研室二 0 一四年八月教学内容第一 明与暗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物体的明暗产生原因与规律。学生能运用简单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2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了解规律,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简单的

5、明暗表现方法技巧。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能力与兴趣,感受明暗调子的美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运用明暗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学准备教具:球体、六面体等膏模型,聚光灯,多媒体,范画 ,绘画工具材料。学具:素描纸,2B4B6B 铅笔(或 B3BB 铅笔) ,橡皮等绘画用品。教 学 过 程复 备第一时:1、导入,欣赏美术教室墙壁上张贴的素描。欣赏多媒体展示的素描作品。欣赏一两张线描作品。比较明暗调子作品与线描作品,说说明暗调子素描的艺术特点。师生共同总结,明暗调子素描作品能够画出物体的体积。和线描相比更具真实感,空间感和质感。再欣赏优

6、秀明暗调子素描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了明暗调子规律,我们可以轻易画出物体的体积感。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新“明与暗”。教师板书题明与暗二、明与暗的产生我们首先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1、平整的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同学们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小结:没有明显的明暗变化。2、能不能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说,教师演示。先把它卷曲一下,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下面再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最后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总结:纸上

7、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物体表面转折也更明显,明暗对比越强烈,物体形状越复杂,明暗层次越丰富。三、三大面五调子1 观察:当光线照射在石膏球体上时,你看到石膏球体的明暗调子呈现出什么变化?出示石膏球实物或多媒体图片,学生思考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仔细观察,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灰面,暗面,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黑白灰三大面。暗面又可以分为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加上受光的亮面、灰面,又称为五调子。2刚

8、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四、老师演示石膏立方体明暗调子画法1、观察比较。找出六面体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即黑白灰三大面。分清三大面的明暗层次。然后再找出暗面的变化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2、简单用线造型。注意竖线垂直,斜线延长能相交于视平线上一点。 (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3、分三大面。先把暗面加重至合适明暗程度,再画出灰面,灰面的层次要介于暗面与亮面之间,注意不断比较,画出合理的明暗层次。4、丰富暗部,画出投影。从明暗交界线开始,不断加深明暗交界线,然后由重到轻逐步过渡到反光部分,注意过渡均匀。画出投影,注意近实远

9、虚,明暗层次过度均匀。、适当添加背景作为衬托。调整统一。五、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尝试按照范图画出六面体三大面五调子,尝试画出六面体的体积感。六、作业展示评价自评互评,然后教师点评。优秀作品的作者谈谈心得体会,介绍自己的经验。教师小结。第二时:一、回顾上节知识1、明暗是怎样产生的?2、三大面指的是什么?二、多媒体展示聚光灯照射下的圆柱体明暗照片。组织学生分析明暗调子的变化规律。了解一下用铅笔画色阶的规律。以便画出圆柱本身的圆滑转折关系。三、教师示范现在作业纸上画出一个线造型圆柱体。然后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2观察好了就

10、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投影注意近实远虚。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四、学生练习,老师辅导。作业设计:1学生练习画圆柱体明暗素描。2、注意三大面关系清晰,色调过度要均匀自然。3、表现暗部层次与投影。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五、欣赏讲评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2堂小结:这节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

11、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 教学内容第二 寻找美的踪迹时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初步认识色彩,明暗,肌理,疏密,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等美的形式法则,从生活中寻找美、感受美 。2、通过欣赏佳作,老师讲授,观察生活,动手练习拍摄照片进行练习,提高学生感受力、表现力,完成教学任务。3、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美,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合理构图,认识色彩,明暗,肌理,疏密,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等美的形式法则。教学难点小中见大,从平常的生活中的事物局部发现美感,表现美。教学准备教具准备: 数码相机,有

12、拍照功能的手机学具准备: 数码相机或手机教 学 过 程复 备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1、欣赏图片。浏览老师拍摄的照片小可爱多黄瓜苔藓碎石路晚霞云朵俯视家乡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引出题寻找美的踪迹 。 (板书题)2:请学生欣赏太行绝壁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学生谈谈对事物的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什么不同感受。教师小结:远看绵延起伏,气势雄伟;近看壁立千仞,惊险奇绝。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也是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3:请学生欣赏元阳梯田 、 长河落日的照片。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

13、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色彩,韵律,肌理,线条,疏密请学生欣赏唐槐、汉柏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事物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观世界,无论巨细,都有美的法则存在,只要我们用心体会,都能感受到其强烈的美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4:再次欣赏碎石路 小可爱多黄瓜 苔藓 树皮纹理不必是名大川,不必是天涯海角,就在我们的身边,美无处不在,行色匆匆的你注意到了吗?放慢脚步,留心身边的平凡事物,哪怕是一花一草,一虫一石,也有它动人的一面,关注一下它吧,一定会给你惊

14、喜。:请学生欣赏本 P2 图片。说说它们各自美在哪里?构图?疏密?肌理?色彩?线条?各抒己见。二:作业设计学生作业要求,可以用数码相机或手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事物的局部的照片。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给作品起名字。三、作品展示:作业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教学内容第 3 泥浮雕 时 2教学目标 1、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学习用红泥或紫砂泥制作一个泥浮雕作品。2、通过欣赏名作,看制作视频,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完成学习目标。3、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15、制作泥浮雕。教学难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学准备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及示范用材料。学具准备: 陶泥、泥塑工具、报纸、画稿、抹布。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欣赏1、汉画像石作品图片。2、淮海烈士纪念塔四周基座浮雕作品图片。3、唐代昭陵六骏图片。4、古典家具、建筑配浮雕作品图片。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这些作品和我们通常见到的雕塑例如大卫 、 维纳斯从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图片展示大卫、维纳斯。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说说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这种类型的雕塑?楚王千佛洞洞壁浮雕。一中校门两侧的校园浮雕,滨湖公园浮雕

16、等揭示“浮雕”的概念浮雕是雕刻的一种,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使它脱离原材料的平面。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 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二:学习制作泥版浮雕1、欣赏本上的学生泥浮雕作品,说说表现了哪些题材?小组讨论,猜猜这些作品各自采取了哪些表现手法。2、欣赏本泥浮雕作品制作步骤图例,说说泥浮雕的制作主要有哪些步骤?制作泥版浮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揉泥(2)、拍泥板(3)、割边(4)、刻画或粘贴形象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堆出大的形体。学生看多媒体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