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基础精华班模拟卷一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06014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基础精华班模拟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级经济基础精华班模拟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级经济基础精华班模拟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级经济基础精华班模拟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级经济基础精华班模拟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基础精华班模拟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基础精华班模拟卷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 称: 中级经济基础精华班09年模拟卷一一、单选题: 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则当该产品价格提高时,()。A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减少 B不会影响生产者的销售收入 C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 D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c 2、 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 C.商品的价格 D.效用的大小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a 3、 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交易成本的节约 B外部性的存在 C市场失灵 D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利制衡机制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a 4、 机会成本是指,当一

2、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 用途中所得到的( )。 A最高收入 B最低收入 C平均收入 D超额收入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a 5、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外部成本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a 6、 当某企业的产量为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000元、 1200元、800元和1000元;当产量为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 分别是2100元、1200元、900元和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是( )元。 A.0 B.150 C.10

3、0 D.300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c 7、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 )。 A.与个别企业需求曲线一致 B.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C.与横轴平行 D.不影响市场价格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b 8、 某造纸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并因此导致了附近粮食产量大幅 度下降,但该厂却又不对附近种粮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b 9、 如果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按照支出法计算的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4、公式是( )。 A.GDP=CIGX B.GDP=CIGM C.GDP=CIG(XM) D.GDP=CIG(XM)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d 10、 按照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 A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B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统计误差 C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统计误差 D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d 1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 A.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为互补关系 B.消费函数大于储蓄函数 C

5、.消费函数小于储蓄函数 D.消费函数恒等于储蓄函数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a 12、 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4%,劳动产出 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75和0.25,根据索洛的余值法,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技术进步的贡 献约为()。 A2.0% B2.5% C5.5% D1.0% 标准答案: c 13、 通货紧缩是指()。 A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 B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 C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D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标准答案: b 1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日趋频繁。资本国际流动的内在动力 是()。B A发达国家资本过剩

6、和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 B给资本流出国和流入国都带来收益 C利用货币利差及汇率变动获得收益 D平衡国际收支 标准答案: b 15、 在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措施中,出口退税属于()。 A直接出口补贴 B间接出口补贴 C直接进口限制 D间接进口限制 标准答案: b 16、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的最高 限度是( )。 A.社会财富总量 B.财政支出需要 C.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 D.政府举借债务规模 标准答案: c 17、 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A税率标准 B纳税人数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居民收入水平 标准答案: c 18、

7、对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不分经济成分、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实行统一税收政策,征收 相同的税收。这样征税所体现的税收公平称为( )公平。 A.纵向 B.横向 C.机会 D.名义 标准答案: b 19、 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将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商品购买者或消费者, 这种税负转嫁方式一般称为()。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标准答案: a 20、 国债作为特殊的财政范畴,其基本功能是()。 A.发展对外贸易 B.弥补财政赤字 C.筹集消费资金 D.推进技术进步 标准答案: b 21、 国债发行制度中,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 )。 A.发行数额 B.

8、票面金额 C.流动性 D.发行方式 标准答案: d 22、 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遍和常用的是( )方式。 A.回购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现货交易 标准答案: d 23、 根据分税制体制规定,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 A中央税 B地方税 C中央地方共管税 D中央地方共享税 标准答案: d 24、 按照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央收入。 A工商银行总行交纳的房产税 B海关收取的关税 C铁路运输部门交纳的营业税D海洋石油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 标准答案: a 25、 下列税种中,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是( )。 A.增值税

9、B.所得税 C.证券交易印花税 D.资源税 标准答案: b 26、 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这被称 为( )的财政政策。 A.自动稳定 B.相机抉择 C.扩张性 D.紧缩性 标准答案: b 27、 下列有关货币需求特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 B.货币需求是主观需求 C.货币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行为 D.货币需求是派生需求 标准答案: b 28、 通常情况下,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货币资产的( )。 A.收益性 B.安全性 C.流动性 D.可得性 标准答案: c 29、 从理论上讲,工资上涨过快容易导致( )通货膨胀。 A.

10、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输入型 D.结构型 标准答案: b 30、 抑制型通货膨胀的表现是( )。 A.人们持币待购,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变慢 B.物价普遍上涨 C.有效需求不足 D.货币贬值 标准答案: a 31、 中央银行的主要中间业务是()。 A.货币发行业务 B.公开市场业务 C.信贷业务 D.全国清算业务 标准答案: d 32、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求的影响是()。 A增加货币需求 B减少货币需求 C增加货币供给 D减少货币供给 标准答案: d 33、 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货币创造 标准答案: a 34、 安全性原则的

11、基本含义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在放款和投资等业务经营过程中()。 A必须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 B要能够按期收回本息,特别是要避免本金受损 C要有较强的取得现款的能力 D必须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 标准答案: b 35、 在货币市场流动性最高、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交易的金融工具是( )。 A.股票 B.长期商业票据 C.短期政府债券 D.长期政府债券 标准答案: c 36、 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60年代都是被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 统理论是( )。 A.公共利益理论 B.保护债权理论 C.金融风险控制论 D.金融脆弱论 标准答案: a 37、 198

12、8年巴塞尔报告要求,自1992年底起,所有签约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其资本充足 率的最低标准应为()。 A.8 B.6 C.4 D.2 标准答案: a 38、 将学生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类,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A定比尺度 B定类尺度 C定序尺度 D定距尺度 标准答案: c 39、 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 )。 A.比例指标 B.比率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标准答案: c 40、 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是为了()。 A确定普查从这一时间开始 B使普查制度化、标准化 C确定调查的起止时间 D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和遗漏 标

13、准答案: d 41、 无法消除,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的误差是()。 A登记性误差 B有意虚报、瞒报造成的误差 C抄录错误造成的误差 D代表性误差 标准答案: d 42、 在对数据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 A.无任何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组距总是组数的5倍 标准答案: b 43、 将一批数据进行分组,各组的组限依次是“110-120”、“120-130”、“130-140”、“140-150”、 “150-160”,按统计分组的规定,140这一数值( )。 A.不计算在任何一组 B.分在“140-1500”这一组中 C.分组“130-140”这一组中

14、D.分在“130-140”或“140-150”均可 标准答案: b 44、 某小学六年级个班的学生人数由少到多依次为34人、34人、35人、35人、36人、36人、37 人、37人,其中位数为( )人。 A.34 B.35 C.36 D.37 标准答案: b 45、 当我们所掌握的变量值本身是比率的形式,而且各比率的乘积等于总的比率,这时计算平均 比率应采用()。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序时平均数 D.中位数 标准答案: b 46、 标准差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 )之比。 A.算术平均数 B.极值 C.众数 D.几何平均数 标准答案: a 47、 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的序时平均数。 A累计增长量 B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 C逐期增长量 D报告期发展水平 标准答案: c 48、 平均增长速度与平均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是( )。 A.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C.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D.平均增长速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