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有效预习,践行减负增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05607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有效预习,践行减负增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依托有效预习,践行减负增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依托有效预习,践行减负增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依托有效预习,践行减负增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依托有效预习,践行减负增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托有效预习,践行减负增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有效预习,践行减负增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托“有效预习” ,践行“减负增效”减负增效背景下农村小学五年级语文有效预习的指导研究减负增效背景下农村小学五年级语文有效预习的指导研究结题报告结题报告铜山区大彭实验小学 梁雪娥【前言前言】“在这样的旅途中,你发现各种途径;艰难之路,美妙之路,尝试之路,错误之路。你迷失方向,但如果你不放弃,定到达终点。为什么不现在启程?要坚强,保持自信。这样的旅程,你心中明白,值得你去探索。”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小诗,作者戴安娜.布诺克,2008 年就是带着这段话,我展开了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纪律规则的建构研究,虽然步履蹒跚,虽然几多迷茫,却从未退缩;2009 年再次带着这段话,我深入开展了“减负增效”背景下农村小

2、学五年级语文有效预习的指导研究 ,每当坐在电脑旁整理自己的研究所得,记录自己的研究历程,键盘飞指的瞬间便是最清朗的幸福时刻【正文正文】 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提出的背景:2008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 “要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深刻解读温总理的讲话, “减负增效”成为教育的热点话题。践行“减负增效”不仅是让学生减少课堂学习和作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增强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

3、质的提高。怎样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变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素养、增强教学效益?学生有效的课前预习是重要的实施途径。然而纵观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多学生将预习视作“软任务” ,缺少兴趣、极不重视,自觉主动预习的意识欠缺,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有待养成;另有很多同学也知道课前预习,然而却仅限于自学生字新词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不能根据语文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具体学习的内容灵活选用科学的预习方法,这种预习,流于形式、停于表面,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预习;对于布置预习作业,很多时候老师亦都停留于

4、口头说说,如“回去预习第课,明天要上这一课” , 有效预习的指导存在漏洞,预习的评价检查出现断层,加之农村家长思想上的不重视以及指导与监督的缺失,使得预习形同虚设,不能提高教学效益,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素养能力。因此,我决定在本班展开“减负增效背景下农村小学五年级语文有效预习的指导研究” ,通过多种有效的预习指导手段,全面践行“减负增效” 。 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1、减负增效:减负增效:简单的说就是减轻负担,增加效益或效能。运用在教育范畴即是:减量不减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教师要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增强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

5、提高。2 2、有效预习:、有效预习:本课题所指的有效预习是指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预习,具有较强的预习能力,能根据语文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具体学习的内容灵活选用科学的预习方法,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可以是优美词句的积累与运用、读书中的感悟与批注、读书后的收获与反思、读书前后的质疑与释疑、相关知识的搜集与链接、写作方法的学习与借鉴努力形成最有效的预习策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1、调查本班学生语文预

6、习现状,分析影响学生预习效果及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制定培养学生预习能力、习惯的方法与措施;2、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观念,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3、探索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有效预习、高效预习,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方法;4、调动农村家长的积极性,使农村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主动的指导并督促学生预习,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以及预习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提前进行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

7、活动。有效地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即践行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本课题通过研究减负增效背景下农村小学五年级语文有效预习的指导策略,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学习效率的提高。3、使学生学预习、学学习,学求知,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4、以“预习学案”为主要的预习作业形式,以“预习展示提升”为主要课堂呈现形式,变革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全面践行减负增效。 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研究方法:课题研究内容:课

8、题研究内容:1、减负增效背景下五年级语文预习情况的调查研究2、灵活运用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有效提高预习效果的研究3、五年级语文传统预习作业的改革与检查研究4、预习背景下 “以学定教”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5、学生不良预习习惯的养成与预习方法指导的个案研究。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方法:1、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展开减负增效背景下五年级语文预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可行的培养预案。2、访谈法、案例研究法:面向个别,展开不良预习习惯、预习方法的矫正研究,同时可了解、检测各种预习指导策略的实施状况,便于做出有效调整。3、文献研究法:通过读书、上网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

9、供理论依据、经验参考。4、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和尝试,探究科学的预习方法,以及有效的预习指导策略等。5、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操作,在操作中形成经验、积累经验,反思、总结经验,交流、分享经验,撰写论文,透过课题博客辐射、推广。 课题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及做法:研究的具体过程及做法:一、展开减负增效背景下本班学生语文预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一、展开减负增效背景下本班学生语文预习情况的调查研究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同时将预习作为主要的语文作业形式,可将学生从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中解放出来,减

10、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实现“减负增效”。课题研究伊始,即对本班的学生进行了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诚实作答。共发放了 40 张调查问卷,全部回收,有效率为 100%,具体分析如下:(一)调查项目和结果(一)调查项目和结果:1、你觉得语文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A、非常有 B、一般 C、没有 2、你对语文的课前预习是否充满兴趣呢?A、非常有 B、一般 C、没有 3、你以前经常进行课前预习吗? A、经常 B、一般 C、很少 4、老师经常布置你进行课前预习吗? A、经常 B、有时 C、从来没有 5、如果老师不布置,你能主动进行预习吗? A、能 B、有时能 C、不能 6、老师都布置哪些形

11、式的预习作业?(可以多选)A、预习字词B、朗读课文C、搜集资料D、读书批注E、预习提问F、预习笔记G、形式丰富 H、单调重复7、老师对于布置的预习作业是否检查呢? A、经常检查 B、很少检查 C、不检查8、你觉得预习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 B、一般 C、没有帮助 9、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怎么办? A、问家长 B、问同学 C、记下来问老师 D、等上课听老师讲 10、语文预习时,你经常采用哪种方法?能具体说一说吗?11、你的家长是否经常提醒你去进行课前预习呢?A、经常 B、很少 C、从不12、你的家长是否经常督促你的学习情况?A、经常督促 B、很少督促 C、从不督促 13、如果你的爸

12、爸妈妈经常督促你的学习,他们仅是说说,还是具体指导?A、只是说说 B、具体指导 题号选项ABCDEFGH1(15人)37%(19人)47.5%(6 人)15%2(3人)7.5%(9人)22.5%(28人)70%3(10人)25%(12人)30%(18人)45%4(12人)30%(20 人50)%(8人)20%5(4人)10%(9人)22.5%(27人)67.5%6(40人)100%(35人)87.5%(26人)65%(10人)25%(7 人)17.5%(5人)12.5% (6人)15%(27 人)67.5%7(8人)20%(24人)60%(8人)20%8(7人)17.5%(22人)55%(11

13、人)27.5%9(6人)15%(9人)22.5%(12人)30%(13人)32.5%10查字典理解词、圈画疑难、分段等11(7人)17.5%(10人)25%(23 人)57.512(10人)25%(8 人)20%(22 人)55%13(33人)82.5%(7 人)17.5%(二)发现问题及诊断(二)发现问题及诊断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有效预习现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不重视课前预习。、不重视课前预习。语文虽然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但作为母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思想上认为其并非困难的学科,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就可以,没有必要提前预习。这样就不愿动脑筋,长期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接受一切,就不能充

14、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2、预习兴趣淡漠。、预习兴趣淡漠。问卷的第 2 题:你对语文的课前预习是否充满兴趣呢?居然仅有三位同学表示对预习充满兴趣,而 70%的学生诚实回答“对课前预习没有兴趣可言”。其主要因素首先源于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的形式过于枯燥,问卷第 6 题便集中反映了这个问题,100%的学生反映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多是预习字词,扫清拦路虎,其次是朗读课文,而其他形式的预习作业如预习提问、读书批注、搜集资料等很少布置,预习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其次不能够及时进行预习检查,学生不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亦没有交流释疑的平台,缺少预习的动力。3 3、未养成预习习惯。、未养成预习习惯。有的学生虽

15、然也预习,但只是把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问卷第五题的结果反馈可知,大多数学生经常被动地预习,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的情况下,67.5%的学生均选择不去预习,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主动地预习习惯。 4 4、不善于合作学习。、不善于合作学习。问卷第 9 题的结果反馈可知,32.5%的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可见有效的小组预习应该在研究中予以重视。5 5、不讲究预习方法。、不讲究预习方法。问卷的第 10 题,学生在介绍预习方法时,行的空白有 35 位同学都是只言片语,语无伦次,“查字典”、“分段”、“圈画词语”等,更有一小部分同学直率地回答“抄写课课通”,可见多数同学对预习都是走马观花、匆匆应付,停于表面,缺少深层次的阅读与思考,缺少质疑与探究,缺少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同时不善于对知识进行探究、归纳、总结。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6 6、预习效果甚微低效。、预习效果甚微低效。问卷第 8 题“你觉得预习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55%的学生仅表示一般,27.5%学生回答“没有帮助”,可见目前班级的预习效果较差,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装模作样。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有时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