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颂——《玄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05583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颂——《玄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经·颂——《玄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经·颂——《玄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经·颂——《玄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经·颂——《玄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颂——《玄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颂——《玄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诗经颂颂玄鸟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作者小传: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 “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附:诗经的特色和影响=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

2、一, 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 、 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 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第二, 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在这里,几乎不存在凭借幻想而虚构出的超越于人间世界之上的神话世界,不存在诸神和英雄们的特异形象和特异经

3、历(这正是荷马史诗的基本素材) ,有的是关于、春耕秋获、男女情爱的悲欢哀乐。后来的中国诗歌乃至其他文学样式,其内容也是以日常性、现实性为基本特征;日常生活、日常事件、日常人物,总是文学的中心素材。第三,与上述第二项相联系, 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无论是主要产生于社会上层的大、小雅 ,还是主要产生于民间的国风 ,都有相当数量的诗歌,密切联系时事政治,批判统治者的举措失当和道德败坏。其意义虽主要在于要求维护合理合度的统治,给予人民以较为宽松、可以维持生存的条件,但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当然是有价值的。关心社会政治与道德,敢于对统治阶层中的腐败现象提出批判,应该说是诗经的优秀之处。但这

4、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来看。正像我们在前一节中举例分析的那样,这一种批评完全是站在社会公认原则的立场上的,在根本上起着维护现有秩序的稳定的作用,而不能不抑制个人的欲望与自由。就以相鼠一诗来说,它可能是批评统治者荒淫无度的生活,也可能是批评对“礼仪”的具有进步意义的破坏行为。不管作者的原意如何,诗对于这两种现象都是适用的。要说诗经这一特点对后世的影响,首先要说明:诗经的政治性和道德性,在后世经过曲解而被强化了。本来不是直接反映政治与道德问题的诗,包括众多的爱情诗,在汉代的毛诗序中,也一律被解释为对政治、道德或“美”(赞颂)或“刺”(批评)的作品。因而,一部诗经 ,变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后代诗人继承

5、诗经关注社会政治与道德的特色,同样应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提倡这一特色,可以纠正文学过分趋向游戏和唯美倾向,发扬文学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如果不适当地过分强调这一点,也必然妨害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抑制情感的自由表达。第四, 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看起来,像巷伯批评“谗人”, 相鼠批评无礼仪者,态度是很激烈的。但这种例子不仅很少,而且并不能说是纯粹的“个人感情”,因为作者是在维护社会原则,背倚集体力量对少数“坏人”提出斥责。像雨无正 、 十月之交 、 正月等,因所批评的对象是多数人,则已显得畏惧不安。至于表现个人的失意、从军中的厌战思乡之情,乃至男女爱情,

6、一般没有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由此带来必然的结果是:诗经的抒情较常见的是忧伤的感情。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后代的诗歌,也是以抒情抒忧伤之情较为普遍。克制的感情,尤其忧伤的感情,是十分微妙的。它不像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喷涌而出,一泄无余,而是委婉曲折,波澜起伏。由此,形成了诗经在抒情表现方面显得细致、隽永的特点。这一特点,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后来的诗歌。另外需要说到,尽管诗经的抒情一般比较平和,却依然是真挚而动人的,而且也并非没有明朗欢快、天趣盎然之作。后代儒家把诗经中的所有作品都说成是因政治和道德目的而作的,并不能抹杀那些抒情之作尤其是爱情诗对人们的感染力。因此,在封建专制时代,当文学道德

7、化倾向、说教倾向变得过度严重时,诗人们也会打出诗经的权威旗号,要求给感情以应有的、至少是适度的承认。明代诗人何景明的明月篇序就是一例。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深闺小姐杜丽娘诵读关雎而产生对于爱情的渴望,又是一例。以上主要从内容、思想倾向、抒情特点等诸方面论述了诗经的几个重要特色。这些特色对中国后代文学的影响都很深远。下面再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简略介绍一下诗经的特色,这些方面的影响,情况各有不同。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 。以四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当时演唱诗经的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和比较简单的。至汉代以后,

8、四言诗虽断断续续一直有人写,但已不再是一种重要的诗型了。反而在辞赋、颂、赞、诔、箴、铭等特殊的韵文文体中,运用得很普遍。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 颂和大雅 ,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典型的例子,如周南芣芑:采采芣芑,薄言采之。采采芣芑,薄言有之。采采芣芑,薄言掇之。采采芣芑,薄言捋之。采采芣芑,薄言袺之。采采芣芑,薄言襭之。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动词,不但写出采摘的过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9、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 ”(诗经原始 )这么说也许多了一些想象,但叠徽章重句的美感,确是很动人的。四言诗衰微后,这种形式也被捐弃,只能偶一见之。倒是在现代歌曲中,又常看到这种情况。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之理。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 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抵是形容词性质,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诗经首篇的关雎 , “关关”(叠字)形容水鸟叫声, “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 “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 “辗转”(叠韵)刻画因相

10、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也有生动的形象。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 ,也未尝不可。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

11、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 “凝脂”喻美人之肤, “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 ,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

12、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

13、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总而言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 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引自中国书生金海书屋【注释】:殷商后代祀殷高宗。玄鸟:燕子。可能是商的图腾。传说有娀氏女简狄吞燕卵生了商的始祖契。宅:住在。芒芒:大貌。古帝:上帝,昊天。正域:正其封疆。方命厥后:遍告诸侯。九有:九州。殆:怠。糦:酒食。肇:始,开。域:有。假:至。景员维河:四面皆河。景,广,东西为广;员,运,南北为运。何:荷。【赏析】:玄鸟宋国诸侯祭祀殷高宗武丁,追述了殷商民族的始祖和开国君主成汤的功绩,热烈赞颂了殷商高宗武丁复兴殷商,国泰民安,四方来朝,表现出热烈庄重的祭祀氛围和虔诚的祝愿。 玄鸟以简炼的笔墨勾画殷商史事,史笔而有神话,处处不忘受命,正见其殷人是“率民以事神”。然而,诗又塑造 了一个人神合一的英雄, “武王靡不胜”,表现了人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