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03891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2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2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2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2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水的运动教学设计2-2 水的运动教学设计第一时: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表述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德育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增强水资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实际应用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讨论法;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

2、过学生实验、问题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激趣设悬引入】李白诗将进酒中有两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看,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二节 水的运动的第一时:水循环板书:水循环【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在堂上做好教材上“模拟水循环”的实验。为了让实验更明显、快速,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条,把“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的条改为在“器皿下用酒精灯加热”。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如下一些问题:1、器皿中的水和小瓶中装的沙分别相

3、当于现实中的什么?2、为什么要在塑料纸盖上压放石头,且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其作用是什么?3、要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归纳: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水从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并沿压放石头的正下方滴落到小瓶中的沙上,这就类似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展示】为了更直观、准确地反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情况,教师有步骤地播放多媒体:水循环,如下图。 DIEI A F H G教师边播放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水循环的发生领域看,水循环可以分哪几类?;图中的 AB过程,ADEG、H 过程,IE 过程分别属于何种水循环类型?学生回答: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2、各种水循环的完成,各要

4、通过哪些主要的环节?学生回答:海陆间大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地下)海洋海上内循环: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陆地内循环: 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3、根据水循环的过程,你能给水循环下个定义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各个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连续运动的过程叫水循环。4、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并在各个圈层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不断得到更新、再生,并能持续利用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问题回放】学生回答,新引入时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知识,李白诗句中的“奔流到海不

5、复回”违背了水循环的原理。【知识扩展】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水资,趋利避害,人类根据水循环的原理,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如我国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工程;我国 21 世纪实行水资优化配置的超大型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它们都是利用水循环的原理,通过影响水循环地表径流这个环节,从而改变了水资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配,实现了水资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达到了为人类服务的目的。【学生活动】讨论题:既然水是可以循环并能不断更新、再生,所以说水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这个观点。说一说你的理由。讨论过程略。【信息反馈】展示下列问题:是非题(正确的划“”,错误的打“”)1、修水库可以起到调节河川径流变化、防洪抗旱的作用。2、塔里木河主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3、我国东南地区夏季的东南风属于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输送环节。4、水循环能使海陆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水资的不断更新和再生主要通过陆地内循环实现。本节的板书设计:一、水循环的定义和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海陆间大循环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地下)海洋海上内循环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陆地内循环 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四、水循环的主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