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成为令人瞩目的问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298990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9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实成为令人瞩目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实成为令人瞩目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实成为令人瞩目的问题(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2文学评论/新闻责任编辑: 刘颋 行超 电话:( 010 ) 65001102电子信箱: 2014年1月8日星期三新观察新观察 年度综述年度综述2013年长篇小说: “现实” 成为令人瞩目的问题岳雯短评在细致深刻中彰显价值评李清霞 陈忠实的人与文张炯新中国文学已经走过了60余年的岁月,涌 现过许多创作成果丰硕的作家。但文学评论界 和文学史界对他们的研究仍很不够,没有能够 把他们的全部成果很好地介绍给读者,对他们 文学创作的历史意义也多缺乏深刻论述。因 而, 需要更多的文学研究者和评论家潜下心来, 不满足于对作家作品浅尝即止的泛泛评介, 而 是对有相当成就的作家做深入的研究,写出更 有分量、

2、更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来,实在非常必 要。近年,这方面的著作,包括作家评传和作 家创作专论,都渐渐多起来,这无疑是十分可 喜的现象。它对于发展我们的文学批评, 并加 强我国文学评论界、 研究界与世界的对话, 都非 常重要。 李清霞的新作 陈忠实的人与文 是对作家 专题研究的评传性著作。 陈忠实是当代著名作 家, 也是陕西土生土长的作家, 他早年从事短篇 小说和中篇小说的写作, 获得读者的好评。 而他 经营多年的长篇小说 白鹿原 出版后, 在国内 外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文学创作道路, 具 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应该有人做深入的研究。 而 李清霞也是陕西人, 对陈忠实已有相当的了解 和研究基础。

3、她占有更丰富的资料, 对陈忠实的 作品与创作道路也有更深入的思考, 是一部相 当成熟的学术著作。 正如作者在 引言 中所说,陈忠实的人与文 一书意在解决以下问题: 一、 陈忠实如何从 一个回乡知青、 农村基层干部成长为优秀的作 家, 从个人命运遭际的角度探寻作家文学创作 的动力和源泉。 二、 陈忠实如何走出 “文革” 文化 审美模式及叙事模式, 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与 文体风格。 三、白鹿原 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思想 艺术价值, 兼及作家艺术超越的可能性。 四、 陈 忠实散文创作及新世纪以来短篇小说创作的价 值与评价。 五、 作为文学现象, 陈忠实和 白鹿 原 的社会意义与文化符号意义。 应当说,

4、李清霞经过长达数年的采访和研 究, 比较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所规定的任务。她 多次采访陈忠实本人,与他交换各自的看法。 她收集了许多有关的资料,广泛地阅读了前人 对陈忠实研究的成果,并在广阔的学术和理论 视野中,去处理自己的任务,形成自己对陈忠 实及其文学创作的见解。书中相当详细地叙述 和描绘了陈忠实如何从农村青年,一步步成长 为著名作家的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对他 的系列作品做出了介绍和评价。对他的长篇小 说 白鹿原 更以厚重的篇幅做了详尽的分析和 探讨。 对作家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是仁者见仁, 智 者见智。 对于一个作家, 特别是对于创作道路比 较曲折, 创作成果比较丰硕, 创作内容比较复杂 的

5、作家, 要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恰当而公允的评价, 往往需要几代评论家的努力和读者 反复阅读的考验。 李清霞这本书自然只是一家之 言, 难免会有自己认识的局限。 但它的引证丰富、 思虑精审、 立论严谨、 见解独到, 给读者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通过这样的著作, 不仅体现了作者与 研究对象的对话, 也使读者加深了自己对陈忠实 及其创作的理解, 获得了有关文学创作与理论的 启示。 成功的作家就像一棵大树, 它总要深深扎 根于生养自己的土地, 还要善于从周围环境中 吸收各种各样的养分, 它也一定要迎向风霜雨 雪, 乃至电火雷霆, 但总是由于自己的顽强坚 韧, 由于自己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 由于自己

6、 水滴石穿的不懈努力, 终于攀登上荣誉的峰顶。 我想, 陈忠实就是这样一位作家。 他扎根于关 中, 把自己的根须深深扎进民族文化和政治风 云的生活土壤, 又从前辈作家、 从世界各国现代 名家的作品去汲取营养, 在并非一帆风顺的环 境中, 不怕艰难地向文学前路奋勇迈进。 这样的 作家的文学道路不但会给许多文学爱好者、 青 年写作者以深深的激励, 也会使许多普通的读 者得到艺术创作和人生哲理的滋养。 因而,陈忠实的人与文 不仅对文学工作 者有益, 对广大的读者也有益。 相信它丰富的资 料、 清新流畅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论述, 会获得 众多读者的喜爱和赞赏。看小说2013年毫无疑问是长篇小说的 “收获

7、年” 。 新 年伊始, 贾平凹携 带灯 开始了这一年长篇小说 波澜壮阔的旅程。 在这部小说中, 贾平凹描绘了 一位叫做 “带灯” 的乡镇女干部。 她原名叫 “萤” , 因为不满 “腐草化萤” 的说法, 改名为 “带灯” , 意 即 “带着一盏灯在黑夜巡行” 。 多么美的意象, 几 乎可以看作是2013年长篇小说的一个隐喻。 作 家们致力于在长篇小说中再现活生生的现实, 创 造一种想象的现实, 乃至于要用文学照亮现实。 如何处理小说与现实的关系, 成为这一年长篇小 说中尤为令人瞩目的问题。“正面强攻” 的现实主义有一些在长篇小说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 作家选择 “正面强攻” 现实。带灯 讲述的生活

8、领 域是贾平凹所熟悉的农村生活, 是以乡政府的日 常生活为前景, 透视当下乡村生活的诸多烦难与 困境。在这部小说中, 贾平凹高妙的写实能力再 一次得到了验证。对于在农村基层的生活, 救灾 也好, 截访也罢, 他信手拈来, 工笔细描, 毫无生 涩之感。对于作家来说, 现实主义是一种技巧, 更是一种态度。贾平凹值得赞赏之处正在于 此。他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不溢美, 不隐恶。比 如, 带灯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人物, 作家对她的欣 赏流淌在字里行间。大多数时候, 我们能看到她 和她的那些老伙计们亲人一般的感情。即便如 此, 我们依然能看到带灯也有不那么美好的一 面。当然, 写实有写实的难度, 那就是如何将那

9、 些过于日常化的故事上升到小说的高度。贾平 凹解决的途径是开辟虚的空间。在 带灯 里, 如 果说综治办的事是实, 那么元天亮就是虚, 带灯 给元天亮的信也是虚。贾平凹在实打实的材料 中间穿插这些美的句子, 是为带灯开一扇窗户, 因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倘若不把热情寄托在遥不 可及的远处, 是很难将就泥潭一般的现实生活 的。当然, 他也是为我们这些读小说的人开一扇 窗户, 从 “现实” 的樱镇里抬起头来, 呼吸几口文 字的清香。 这一年, 余华的 第七天 因为处理现实的方 式招致了种种议论。他似乎有意要记录下这个信息喧嚣的时代的声音, 于是, 人们所熟悉的犹 有余温的新闻事件如同潮水一般在小说中涌 现

10、。这使人在面对这部小说的时候感到犹疑。 该怎样评价这样一种 “现实” 和作家的 “现实感” 呢?赞同者有之, 认为余华让一个我们习焉不察 的世界显性, 反对者也有之, 认为余华如此接近 现实基本无效, 甚至呼吁作家应该与现实保持紧 张关系和一定距离。余华在 第七天 里依然先 锋, 书名就有丰富的象征意味, 没有读过 圣经 的人大概也知道上帝用7天创世, 到第7天可以 安息的故事;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7” 也是具有轮 回感的数字。选择以一个亡灵的视角讲述故事, 分7章讲述死后7日的见闻,都可以看到作家的 用心。小说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对名 之为“死无葬身之地”这一新世界的描述,看 上去树

11、木菁菁、流水嘤嘤,似乎是一个乌托邦 所在, 但这个 “乌托邦” 里有着自身的局限和可 能, 似乎某种程度上实践了余华所说的 “把现实 世界作为倒影来写” 。然而, 倒影是否引导我们 无限接近当下丰饶复杂、 无以名之的现实世界 呢?这确实让人深思。但无论如何, 余华展现了 努力的一种路径。 “70后” 作家田耳小说所讲述的现实或许是 我们不大熟悉的领域辅警的生活。但对于 田耳而言却无比熟悉, 因为他们和田耳小说中的 大部分人物一样, 都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暗处。最 开始, 丁一滕和符启明都生活在此, 然而, 随着生 活的渐次展开, 两个人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符启明横刀立马, 以其聪明才智和

12、圆熟的 处事风格成为佴城的风云人物, 丁一滕则随波逐 流, 日子越发黯淡无光。因为编制问题, 两个好 兄弟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出现了裂痕。符启明如 暴风骤雨般迅速扩张, 建立了自己在佴城的疆 域, 却因为丁一滕坚持不懈地勘察而大厦将倾。 丁一滕显然是田耳倾心的那一类人, 看上去胸无 大志、 得过且过, 因此, 由他来讲述符启明的聪明 和幸运, 是再恰当不过了。 叙述者的口吻里有很 多复杂而微妙的东西。 看似弱势的丁一滕有他自 己的执著和坚持, 他所坚持的精神原则是在漫长 的叙事中一点一滴地显露出来的, 到小说快要结 尾时才让人恍然大悟, 也肃然起敬。从个人出发面对现实在种种寻找现实的努力中, 我相

13、信, 一定有 作家认为在现实的大海中打捞 “现实” , 无疑是刻 舟求剑、 缘木求鱼, 相反, 过去的某个瞬间, 个人 化的记忆、 经验有可能包含了 “现实” 的秘密。 苏 童重新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香椿树街, 回到了他一 往情深的少年情怀。 小说讲述了保润、 柳生和仙 女3个人年少时候的纠葛, 以及之后每个人的生 活际遇。 3个人物, 分别对应了3个季节。“保润的 春天” 是说保润为青春蓬勃力量的掌控而不能自 持,“柳生的秋天” 解释了柳生在躲过牢狱之灾之 后小心谨慎, 夹着尾巴做人的景况,“白小姐的夏 天” 是在暗示仙女也就是白小姐的人生繁芜, 看 似有无尽的可能最后却走到了未知的境地。 这也

14、 暗示我们, 苏童可能不是一个线性史观的拥趸 者, 而是循环史观的信奉者。黄雀记 因此也充 满了属于苏童的种种印迹, 令热爱他的读者亲 切、 安心。 乔叶的 认罪书 讲述的是一个 “罪与罚” 的 故事, 小说通过 “80后” 女孩金金的人生遭遇, 沿 着时间的河流往前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在梅 梅和梅好的故事中探寻恶是如何塑造和摧毁了 我们。邵丽的 我的生存质量 在以个人经验理 解现实的道路上提供了新的可能。对小说中的 “我” 而言, 只有在经历了生活的变故之后, 才能 以如此沉痛而又自省的精神反省过往的生活和 周边的人与事, 才会以更为清醒而又开朗的态度 面对未来。项小米的 记忆洪荒 则要

15、为自己的 记忆寻找一个容器, 以盛载那些让作家无法忘怀 的瞬间。项小米通过记忆为那个刚刚过去不久 却已然被迅速遗忘、 那个让人恍如隔世的时代立 传, 为从那个时代穿越而来的人们立传, 管他洪 水滔天, 管他风云变幻。红柯在 喀拉布风暴 中 延续了他一贯的爱情叙事, 小说依靠人物内心最 为隐秘的情绪作为叙事的推动力, 可以看做是红 柯在诗性写作上新的探索。庞贝的小说 无尽 藏 则像是一个迷宫。古书 无尽藏 包裹在小林 为之意外遇害的故事中, 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无尽 猜想。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人们一些作家认为, 要书写我们的现实, 当然要 书写现实中的人们。 对于一部体量庞大的长篇小 说而言, 书写人物

16、的一个侧面乃至一个凝固的时 间点都是不现实的。 只有将人物放置在纵深的历 史长河中, 才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些人是从哪儿 来, 为什么今天这样, 以及他们要到哪里去。 不同 年龄层的作家以描绘人物群像的方式, 致力于刻 画出同龄人的精神素描。 韩少功在 日夜书 中要 书写的是知青一代的精神史。 对于这代人来说, 宏大叙事依然在主宰着他们, 即使命名, 也是历 史事件式的命名。 马涛、 姚大甲、 小安子有着 思想者、 艺术家、 官员等不同身份, 因为穿越了断 裂性的不同时代, 这一代人身上具备了精神的厚 度和传奇经历的诸多可能。 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的, 是 “白马湖” 。“白马湖” 岁月在他们人格形成 期锻造了他们, 所以, 不管他们在后知青时代遭 遇了什么,“白马湖” 是他们隐秘的精神根底。 “70后” 作家徐则臣要在 耶路撒冷 中讲述 他这一代人的精神历程, 难度不小。 徐则臣选择 的以戏剧化、 隐喻化的方式将这一代人勾连起 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