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学习的理念与运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298968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赛学习的理念与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竞赛学习的理念与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竞赛学习的理念与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竞赛学习的理念与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竞赛学习的理念与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竞赛学习的理念与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赛学习的理念与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競賽學習的與運用 賴炎卿 博士 逢甲大學財稅系副教授 兼創業教育發展中心主任 摘要 學以致用乃教育的普世價值,古今中外均受重視;唯學校教育常受教學環境與教學方式所限,致學校所學與社會所用之間存在有一定的差。如何縮短這個差,長期以,一直是從事教育工作者的努方向;教學法的改進以及經驗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的倡導,對提升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產生相當的助。 從經驗中學習一直是人進步的事實,也是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尤其自杜威提出經驗學習以,倡導學習者藉由親身體驗的過程去建構知、技能、以及價值觀,已經形成完整的教育,稱之為經驗教育。當前的經驗學習的方式主要有:服務學習、志工制

2、、建教合作、田野調查、作制、探教育、社區總體營造、工制等八種。 自有人以,競賽(或競爭)即曾間斷,競賽除名、的目的以外,競賽也可以達到學習的目的;尤其為學生活動而舉辦的各項競賽,是具有提升知能、增進學以致用、建信心、深化榮譽感的學習效果,經由與競賽而達到學習效果之機制 (settings) 稱之為 競賽學習(Competition Learning) 。 透過競賽達到學習效果的作法,近幾極為盛,創新創業競賽在一個模擬(準事實)的環境中,讓與者親身經與實際環境相同的決策與運作,可以同時達到競賽內(創新創業)以及競賽外(組隊競賽的過程)的學習效果,本文作者倡導將競賽學習成為經驗教育中的新方式。 關

3、鍵字:經驗教育、創業教育、競賽學習 競賽學習的與運用 一、 一、 前言 前言 傳統教育以教科書為標準,注重口授傳道(Teaching as telling) ,學生按個人認知能去體會,去建構個人的知體,所學知常顯片段與散;再者,傳授的內容皆是以過去已經存在的現象,其結果勢必無法符合將多變化社會的需求,在教育上,應該重視經驗的學習(杜威,1938) 。 前教育部郭維蕃部長表示(郭維蕃,1988) ,大學教育的目的僅在培養有能的工作者、生產者,而且再培養一個懂得生活並瞭解生活意義的人。通才教育的實施,除課堂裳我開的結構課程,課外活動與整個學校的學術氣氛亦至為重要。經驗教育藉由實際的與,對問題的思考

4、與回應,以及處事情的過程等訓,進而達到提升學習效果之目的(Hunt, 1990) 。 經驗教育的內容包含以下八種: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 、志工制(volunteering)、建教合作(Cooperative education)、田野調查(Field study)、作制(Student labor education)、探教育(Outdoor adventure education)、社區總體營造(Community renaissance)、工制(Part-time work)。 (賴炎卿,20011) 近,創新創業教育的推動,在國內外成為一股風潮,在教學法上也都注重

5、實務與的結合,如採用企業訪、專業實習、業師指導等重要性外,也廣泛的使用競賽作為學習的手段,並獲得非常好的效果。這種學習方式強調知能整合、團隊合作、創意開發、技術商品化、市場調查等,各種作法均本著經驗教育之作中學的。此種透過競賽達到學習效果的學習方式,定名為競賽學習(Competition Learning) ,並納入經驗教育內容之一。 二、 二、 經驗教育的基礎與內涵 經驗教育的基礎與內涵 美國哲學家及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主張 Learning by Doing ,認為 直接 、 具體的實際經驗才是真正學習的過程 。 透過 從實踐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演

6、化成 經驗學習法(Experiential Learning) ,主要是指透過實踐及反而達致學習。這個教育模式設積極與問題解決的程會帶最佳學習效果。此外,這也是一個師生、主題及環境間的互動過程,協調教學內容及過程的同等重要,並相信每一次的教學程,均是師生共同學習機會。 所謂的經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主要的教育哲學及架構緣自(1)教育學家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2)社會心1 運用經驗教育於通教育課程規劃之成果報告(NSC 89-2413-H-035-003, 2001) 學家溫(Kurt Lewin)的場

7、地(field theory)以及(3)認知心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 的 認知發展(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後由大衛科伯 (David Kolb)提出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作為集大成,並奠定經驗教育的架構。 傳統上 , 經驗教育 (Experiential Education) 之內涵 , 普遍以實習生制 (internship)或專業職前訓(Pre-professional practica)為主;近,已朝發展出讓學生接觸所學的現實世界 ,透過實際的操作、觀摩學習、體能或心上的考驗或體驗

8、等方式,增加學生對所學的瞭解與感受,並能達與實務的融合。經驗教育以強調學習的方法 、 過程及態為主 , 主張從經驗中學習 , 進而提升人的本質 (Bound Talbot, 1991; Hart, 1975) 。 (一)國外大學有關經驗教育的作法 (一)國外大學有關經驗教育的作法 大部份美國高等教育學府均設有經驗教育的專責單位,規劃有碩士班課程、大學部課程、短期訓班與活動,甚至有以經驗教育為主修的碩士學位。大學內設的經驗教育轉屬單位,使用多種同名稱,諸如: Center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Center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

9、nd Academic Advising、Council for Adult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Polestar Center for Experiential Learning、Little River Action Learning Center、University Career Center、Service-Learning Programs、Community Service Office、Center for Service and Leadership、Center for Service Learning & Experiential Educ

10、ation、Center for Service Learning and Volunteerism(細目可瀏覽網站 http:/csf.colorado.edu/) 。 經驗教育課程在美國大學規畫相當完備,活動內容也相當多樣化,有服務性的、實習性的、體驗性的、探性的、醫性的、觀摩性的;有些屬於體能上的活動,也有屬於心方面的活動;有強制加,也有志願加性質。如:Sonoma 州大學規劃的經驗教育內容主要有:社區與(Community Involvement Program),實習(Internship),工(Part-time work),志工(Volunteering),社區服務(Commun

11、ity service),習與建教合作(Practicum and cooperative education)等等。Kentucky 大學也規劃課程為多樣化,如:Biology labs, Field Studies, Internships, Shadowing, Student Teaching, Service Learning, Study Abroad, Practica, Cooperative Education。Arizona 州大學也以其地環境優勢,規劃多種有關農作的經驗課程,學生修習課程中種蔬果提供社區、或慈善機構使用,這些課程如 Green business, Comm

12、unity Gardens 等。約州Keuka 學院以經驗教育為其辦學之特色 , 每個學生必須修滿 140 小時的田野調查 (Field Studies)的課程方能畢業。Minnesota 州大學教育學院則設有經驗教育的碩士學位課程。 為經驗教育之推,政府及社會也有相關的組織或機構的成,這些機構除提共資訊的共享外,也提供課程與活動、舉辦研討會與工作坊、出版刊物等,對經驗教育的實有相當大的助益。這些機構諸如: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NSEE)、The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

13、on (AEE)、The 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Service(細目可瀏覽網站http:/www.aee.org ) 。 (二)國內大學有關經驗教育與通教育課程結合的實 我國大學有關經教育課程尚無專門之名稱,但實際經驗學習措施早有存在,如服務教育、作制、志工制等皆屬經驗教育的範疇。目前國內通教育中的經驗教育主要以服務教育較具規模,希望透過親身體驗,能從根本上調整學生的認知與為,塑造之事與生活並重的優質校園文化(嗣涔,2000)。其餘如通護照,比較屬於觀摩、探性的作法。另外社團活動也屬經驗教育的一環,過在國內,一般社團都還歸屬學務處,納入通教育做整體規劃或為未的趨勢。

14、 服務教育各校的辦情形精神意義大同小,但各有特點,使用名稱也完全一樣,有稱為作教育、服務教育、愛校服務教育、或勤毅教育等 (翟本瑞,2000) 。其活動以服務為主,如:校院內外環境打掃維護、學生社團活動、社區公益服務、校園夜間巡、校門口交通指揮,課業輔導,育幼院、人瞻養中心。其中最被重視的是社區服務,尤其 921 地震引發的一社區關懷的議題,對於 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普遍獲得認同只支持,通教育結合社區總體營造將會是未得趨勢。在這方面,目前也有一些成功的子,如:輔大黑水溝社在新莊地區的社區服務工作,清大社區服務隊,玄奘大學程工推動福社區化、中原大學對 921 地震的賑災。這些社區服務的成果,

15、除受服務之社區獲得及時的協助外,學生也經由親身體驗,在人格的成長上獲益多。 因服務課程有些屬志願性,但也有屬非志願性,因而能等同志工制;作制在國內大學而言,東海大學早已實施,也成為特色,而為各校學習推廣,也有別於服務學習活志工制,再者社區總體營造在國內也推,這個名詞也廣為使用,與服務學習也是完全相同。因而,本研究研國內、外大學的實際作法,將經驗教育課程或活動歸納為以下八: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 、志工制(volunteering)、建教合作(Cooperative education)、田野調查(Field study)、作制(Student labor education)、探教育(Outdoor adventure education)、社區總體營造(Community renaissance)、工制(Part-time work)。 三、 三、 競賽學習與運用 競賽學習與運用 自有人以,競賽(或競爭)即曾間斷,競賽除名、的目的以外,競賽也可以達到學習的目的;尤其為學生活動而舉辦的各項競賽,是具有提升知能、建信心、深化榮譽感的學習效果。經由與競賽而達到學習效果之機制(setting),稱之為競賽學習。 透過競賽達到學習效果的作法,近幾極為盛,創新創業競賽在一個模擬(準事實)的環境中,讓與者親身經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