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度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298786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年度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2013年度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2013年度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2013年度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2013年度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年度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高三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 第部分(选择题第部分(选择题 共共 4848 分)分) 本部分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 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考古资料对于先秦史的研究特别重要。右图为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的距今 5500 多年的陶 蚕蛹,同时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这一考古发掘可以证明 A. 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 B. 蚕丝业可以上溯到夏朝之前 C. 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 D. 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2.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 封制叙述正确的是 A A. .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

2、封给诸侯 B B. .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 C C. .分封制形成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局面 D D. .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改革中最终瓦解 3.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 A. .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 B.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 C.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 D. .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4. “商鞅变法是一个长期实践法家路线的过程”,下列思想中体现商鞅变法精神的是 A.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B.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C C. .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D D. . “治世

3、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5.下列各项反映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相地而衰征” “为田开阡陌封疆” “民得买卖(土地) ” A B C D 6.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 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 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一做法 A A. .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 B. .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 C C. .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 D. .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7.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孟子

4、 C.荀子 D.韩非子 8.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农民成为国家编户齐民的措施是A.宗主督护制 B.三长制 C.保甲制 D.租调制 9.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 获。 ”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A A.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B B. .良种繁育,精耕细作 C C. .作物轮耕,提高地力 D D. .合理施肥,改良土壤 10.读图 2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隋炀帝在位时期, 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下关于隋朝统治者开 凿大运河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消灭南方割据政权 B. 保障京畿物资供应 C. 发展南北商贸流通 D. 促进江南农业开发 11.唐太宗

5、自评:“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 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这段话体现唐太宗的统治思想是A. “存百姓” B. 知人善任 C. 济世安民 D. 轻刑薄赋12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 ”文中描述的工具是A筒车 B桔槔 C水排 D翻车 13.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化。下列制度体现了这 种变化开端的是 A A. .推恩令的实行 B B. .中朝官权力加强 C C. .三司使的设立 D D. .科举制的创立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道:“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诸侯国)国家和王

6、 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 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 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材料中的“他”是指2A A. .秦始皇 B B. .汉武帝 C C. .唐太宗 D D. .宋太祖15.“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 ” 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 A. .春秋战国 B B. .西汉初年 C C. .唐朝末年 D D. .北宋时期 16. 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A.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B.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7、矣” C. “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来源:Zxxk.ComD.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 与人相副” 17. 唐宋时期发展起来,对明清时期主流文学形式有影响的是 唐诗宋词 唐代传奇 宋朝话本 宋元散曲A. B. C. D. 18.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 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相符的 是 A A. .农户植棉日益普遍 B B. .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 C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D. .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19.“初,秉忠(刘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

8、修正而卒守敬首言: 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 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倾斜)。 ”因此,当时的科学家 A创制简仪 B修订大明历C C. .进行经度测量 D D. .颁布太初历 20. 下列关于内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明太祖时期,殿阁大学士通过票拟参决政事 B. 随着内阁地位提高,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C. 皇帝以批红的方式采纳或否决大学士的票拟 D. 清朝初年,内阁被议政王大臣会议所取代21. 古代学者在评价某人时说:“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奖励 将士),法令必行。”此人应该是 A.

9、商鞅 B.北魏孝文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22. 下列官职具有分散相权和军权双重作用的是 A A. .汉朝的尚书令 B B. .唐朝的兵部尚书 C 宋朝的枢密使 D D. .清朝的军机大臣23.“苏湖熟,天下足”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 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而明清时则流传“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湖广主要指的是今天的 湖南湖北)。从民间谚语的变化可看出 A A. .均田制促进了北方农业的发展 B B. .宋以后长江中游经济开始开发 C C. .明清时期地域性分工进一步发展 D D. .明清时期湖广经济超过江浙地区24.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10、,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这句话应该出自A A. .朱熹 B B. .王阳明 C C. .黄宗羲 D D. .顾炎武 25. 下列农书,涉及了江南地区水田耕作生产经验的有氾胜之书 齐民要术 王桢农书 农政全书 A. B. c. D 26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 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 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 闻已无纱可纺” 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 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27近几年, “达人”成为热门词语,

11、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 (立人:使他人站得住) ,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 ,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 直接关联的是 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 “过犹不及”C “仁者爱人” D “有教无类” 28下列选项分别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其内容最为相近的一组是 A户籍什伍制、保甲法 B重农抑商,募役法 C奖励军功、将兵法 D奖励耕织、青苗法 29理学家认为,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但对于如何 求“理”却有着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是通过“格物致知” ,一种主张是通过“发 明本心” 。这两种主张昀代表人物分别是 A王守仁、陆九渊 B朱熹、陆九渊

12、 C朱熹、程颢 D陆九渊、王守仁 30 “锦上添花” 、 “丝丝人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 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丝绸远销欧洲 B唐代黄道婆改进丝织技术 C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D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 位 3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清代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发展。康熙帝为此做出的贡献有( ) 平定“三藩” 设置台湾府 抗击沙俄入侵 北击匈奴 A B C D 32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不断。在汉初、魏晋和唐末五代地 方势力膨胀,为此统治者采取了许多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是( ) 废除世卿世禄制 实行推恩令 实行三长制

13、 设立转运使 A B C D 第第部分部分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252 分)分)333.33.(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7 分)材料二: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 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 分)材料三

14、: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 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 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6 分)(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3 分)34.(20 分)古代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但是 商业活动仍然兴旺,长途贩运贸易

15、对国计民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七国(战国七雄)者,各君其国,各有其土,有余不足,各 产其乡,迁其地而弗能为良。战争频,而戈甲旌旄之用繁;赂 遗丰,而珠玑象贝之用亟;养游士,务声华,而游宴珍错之味 侈。益之以骄奢之主、后宫之饰、狗马雁鹿核服殊玩之日新, 而非其国之所有。于是而贾人者越国度险,罗致以给其所需。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先秦时期长途贩运贸易的特点和作用。(6 分)北宋开始,全国统一王朝的都城不复设在关中。旧称富庶的关中地区已日趋衰落,与此 同时,淮南、两浙、荆湖、福建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却直线上升。北宋以都城开封为 中心,大力发展水运交通。汴河流经开封,宋史云:“唯汴之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 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