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286469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子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子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子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子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名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执教者王贵申课时课题 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基本信息基本信息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的思考和有关实验的探究总结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三单元课题 1 水的电解实验中已提到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对其有粗浅的了解。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化学想象;(3)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

2、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其基本过程和方法, ;(2)通过实验、讨论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分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学重难教学重难点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会用分子等微观的观点解释说明有关化学现象。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

3、习的主体”。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亲身探究、设与与 设计设计说明说明计、动手操作实验、讨论交流能够较快得出分子的基本性质,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促进了同学间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教学环节(注节(注明每个明每个环节预环节预设的时设的时间)间)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设计意图图创设情 境 引入课 题温故知新实验导 学 实验探 究动画投影 1、小明站在阳台上看到: 湿衣服晒干,水跑到哪里 去了? 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 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 你闻到了

4、吗? 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 困惑把白糖放入水中,塘 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 了甜味 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 马路为何隔成许多水泥块, 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与 夏天为何不一样? 【设问】以上四组生活中 司空见惯的现象说明了什 么?我相信学完本节知识 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板书】课题设问 前面我们在学习水的组成 的测定实验时讲到水、氢 气、氧气等物质它们是由 一些微粒即它们的分子构 成的。引导观看投影并思考,翻阅课本回忆相关知识和内容活动探究 实验现象: 品红在水中逐渐化开溶解, 整杯水最终都变成均匀的红 色。 结论:一、宏观物质都是由 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的,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活动探 究 解决悬 念自主学 习 分组探 究 动手实 验 总结归 纳现有水、品红两种物质, 猜想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 请大家完成将品红放入水 中的实验, 想一想:你观察到了什么 现象?你怎样解释这种现 象? 【播放动画】分子在水中 扩散的微观过程。 【投影】1、苯分子的照 片 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 文字【演示实验】:在烧杯 A 中装入 20 毫升的蒸馏水, 滴入 23 滴的酚酞试液, 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 B 中装入 10 毫升浓氨水。 用一只大烧杯把 A、B 两 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 观察到小烧杯 A 中的溶

6、液 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 明了什么?请你用简单的 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 设计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1、 用洁净的烧杯 C 装入 20 毫升蒸馏水,滴入 23 滴酚酞试剂。静置, 观察想象,将其单独罩在 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2、 ;另取两只烧杯,重 新配好 A 烧杯中的溶液, B 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 水,用大烧杯罩住 A、B 烧杯,观察现象。 3、小心闻 B 烧杯的浓氨 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 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 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的。【学生猜想】 1、 A 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 过一段时间才能变红,与 B 烧杯无关。 2、 大烧杯上可能沾有某种 物质,

7、散发出肉眼看不见的 粒子,与烧杯 A 中溶液接触, 使其变红。 3、 烧杯 B 中的浓氨水散发 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粒子, 慢慢溶解到烧杯 A 的溶液中, 使 A 溶液变成红色 【获得结论】 1、 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 2、 B 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 看不见的粒子逸出,有些粒 子进入 A 烧杯的溶液中,使 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实验 现象 第一组 第二组第三组 第四组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总结归纳分子的基本性联系旧知构建新知。培养动手实验学生、大胆尝试、科学总结的习惯,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从而加深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的印象。培养学A 组:一杯开水,一杯冷 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同

8、的 品红,观察现象。 B 组:下面一个集气瓶盛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 抽走中间的玻璃片,观察 现象。 C 组:(1)50 毫升的水 与 50 毫升的水混合(2) 50 毫升的酒精与 50 毫升 的酒精混合(3)50 毫升 的水与 50 毫升的酒精混 合 D 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 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 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 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 筒的末端的小孔,将栓塞 慢慢推入。 填写实验报告单 你有何发现?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创设实 验情境, 鼓励小 组合作 探究, 激励创 新,提 高分析 并解决 实际问 题的能 力,也 促进学 生进行

9、发散思 维。 。培养 学生综 合运用 能力, 自我归 纳能力, 体验科 学发现 的完整 过程,再次体 验探究 成功的 喜悦课堂小结2 分钟【拓展结论并投影】 结论 1、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结论 2、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 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 (1)苯分子照片中两个相邻苯分子间黑色的部分是什么? (2)“酒香不怕巷子深”、水烧开在壶口处能看见白雾,说明了分子 具有什么性质?我们说了这么长时间的分子,那么,你看见分子了吗?这说明什么? 再次展示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强调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尖 端仪器放大几十万倍后得到的) 投影 1 几种常

10、见的分子模型。 2、空气的自白布置作业1 分钟1、 解释四幅 Flash 动画中的问题 2、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受? 3、 课本 54 页第 3 题(2)(3)(4)(6) 4、 亲自动手制作几种分子模型。 5、 以“水分子的自述”写一篇作文板书设板书设计计课题 2 分子和原子 一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 客观存在的。 二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2、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 比较小。比较小。 3、分子的体积和质

11、量都很小。、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教学反教学反思思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探究氨分子运动时,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得到了落实。问题情境真实,设计巧妙,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设置一环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实验,适当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处于亢奋状态,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但是本节课时间安排略长,有些地方过长,素材获取应不拘泥于教科书,还应更生活化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学生动手时有点怕,今后教学中要从第一章开始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