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275213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d-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rd-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rd-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rd-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rd-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d-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d-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筑龙网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程。 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 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有爆炸危险的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钢管、接线盒、桥架、控制及通讯线缆的规格型号、材质及阻燃、耐火特性符合设计 要求,通过消防产品专业认证,材质检测报告、合格证等齐全。 2.1.2 火灾探测器:感烟、感温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红外光束探测器、缆式探测器等。 2.1.3 手报、消防电话、模块箱。 2.1.4 控制台、消防报警主机、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打印机等。 2 机具设备 2.2.1

2、 施工机具:电钻、砂轮、电焊机、电锤。 2.2.2 测量器具:水平尺、钢卷尺、钢直尺、万用表、摇表、对线器。 2.2.3 调试仪器:专用消防报警系统综合调试仪器。 2.3 作业条件 2.3.1 预埋管路、接线盒、地面线槽及预留孔洞符合设计要求。 2.3.2 主机房内土建、装饰作业完工,抗静电地板安装完毕,温、湿度达到使用要求。 2.3.3 机房内接地端子箱安装完毕。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方法 3.2.1 钢管、金属线槽及线缆敷设 钢管、金属线槽及线缆敷设请参照 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钢管和金属线槽敷设 及穿线的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3.2.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线缆

3、敷设等应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66-92) 的规定,对线缆的种类、电压等级进行检查。 3.2.1.2对每回路的导线用 25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20M 。 3.2.1.3 不同类型、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的消防报警线路不应穿入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 一槽孔内。 3.2.1.4 埋入非燃烧体的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墙面的距离不应小 钢管、 线槽及线缆敷设 探测器安装 手动报警按钮安装 主机房设备安装 设备接地 单体设备调试 系统联调 竣工验收 模块箱安装 筑龙网6 于 30mm。 3.2.1.5 如因条件限制,强电和弱电线路

4、同用一竖井时,应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 3.2.1.6 在建筑物的吊顶内必须采用金属管、金属线槽。金属线槽和钢管明配时,应按设计要 求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2.1.8 暗装消火栓配管时应从侧面进线,接线盒不应放在消火栓箱的后侧。 3.2.1.9 管线与线槽的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 3.2.1.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线或铜芯电缆,阻燃耐火性能符合设 计要求,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 250V。 3.2.1.11 火灾报警器的传输线路应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探测器的“”线为红色, “” 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

5、的导线颜色 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 3.2.2 火灾探测器安装要求 3.2.2.1 火灾探测器安装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3.2.2.2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 45。 3.2.2.3 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可靠,在吊顶上安装方式如图 3.2.2-1、3.2.2-2 所示。 图 3.2.2-1 探测器在吊顶上安装方法(1) 图 3.2.2-2 探测器在吊顶上安装方法(2) 3.2.2.4 探测器的连接导线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外接导线应有 0.15m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 3.2.2.5 探测器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

6、入口方向。 3.2.2.6 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如装上防护罩) 。 3.2.2.7 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 3.2.2.8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0.5m(如图 3.2.2-3) 。 墙 顶棚距墙0.5m 探测器 探测器 梁 距梁0.5m图 3.2.2-3 探测器距墙、距梁安装位置图 3.2.2.9 探测器周围 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3.2.2.11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 0.5m。 3.2.2.12 在宽度小于 3m 的内走道顶棚上设

7、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 距不应超过 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 15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 吊顶 钢管 金属软管 接线盒 探测器 接线盒探测器 吊顶 钢管 接线盒筑龙网7 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如图3.2.2-4 所示)。 7.5(5)m 15(10)m 15(10)m 15(10)m 3m图 3.2.2-4 探测器在宽度小于3m的走道布置图 3.2.2.13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和安装高度应依据所探测气体的性质而定: (1)当探测的可燃气体比空气重时,探测器安装在下部。可燃气体探测器应安装在距煤气灶 4m以内,距离地面应为 0.3m。 (2)当探测的

8、可燃气体比空气轻时,探测器安装在上部。当梁高大于 0.6m时,探测器应安装 在有煤气灶梁的一侧。 (3)在室内梁上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时,探测器与顶棚距离应在 0.3m以内。 3.2.2.14 红外光束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发射器和接收器应安装在一条直线上。 (2)光线通路上应避免出现运动物体,不应有遮挡物。 (3)相邻两组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水平距离应不大于 14m,探测器距侧墙的水平距离不应大 于 7m,且不应小于 0.5m。 (4)探测器光束距顶棚一般为 0.30.8m,且不得大于 1m。 (5)探测器发出的光束应与顶棚水平,远离强磁场,避免阳光直射,底座应牢固地安装在墙 上。

9、 3.2.2.15 缆式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缆式探测器用于监测室内火灾时,可敷设在室内的顶棚上,其线路距顶棚的垂直距离应 小于 0.5m(如图 3.2.2-5 所示)。 20m 0.5m 固定卡具 热敏电缆图 3.2.2-5热敏电缆在顶棚下安装 (2)热敏电缆安装在电缆托架或支架上时,要紧贴电力电缆或控制电缆的外护套,呈正弦波 方式敷设。 (3)热敏电缆敷设在传送带上时,可借助 M 形吊线直接敷设于被保护传送带的上方及侧面。 (4)热敏电缆安装于动力配电装置上时,应与被保护物有良好的接触。 (5)热敏电缆敷设时应用固定卡具固定牢固,严禁硬性折弯、扭曲,防止护套破损。必须弯 曲时

10、,弯曲半径应大于 20cm。 3.2.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装 筑龙网8 3.2.3.1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且不应倾斜。 钢管 接线盒 报警按钮图 3.2.2-6 手动报警按钮安装方法 3.2.3.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外接导线应留有 0.10m的余量,且在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3.2.4 区域报警控制器安装 3.2.4.1 区域报警控制器应根据设计要求的位置用金属膨胀螺栓明装,且安装时应端正牢固, 不得倾斜。 3.2.4.2 用对线器进行对线缆进行编号,将导线留有一定的余量,分束帮扎。 3.2.4.3 压线前应对导线的绝缘进行摇测,合格后方可压线。 3.2

11、.4.4 控制箱内的模块应按设备制造商和设计的要求安装配线,要求合理布置,且安装应 牢固端正,并有标识。 3.2.5 消防控制主机安装 3.2.5.1 消防控制主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消防控制机柜槽钢基础应在水泥地面生根固定牢固。 (2)机柜按设计要求进行排列,根据柜的固定孔距在基础槽钢上钻孔,安装时从一端开始逐 台就位,用螺丝固定,用小线找平找直后再将各螺栓紧固。 (3)控制设备前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2m,在有人值班 经常工作的一面,控制盘到墙的距离不应小于 3m,盘后维修距离不应小于 1m,控制盘排 列长度大于 4m时,控制盘两端应设置宽度不

12、小于 lm的通道。 3.2.5.2 引入火灾报警控制主机的线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引入的电缆或导线,首先应用对线器进行校线,按图纸要求编号。 (2)线间、线对地等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20M 。 (3)摇测全部合格后按不同电压等级、用途、电流类别分别绑扎成束引到端子板,按接线图 进行压线,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应超过二根。 (4)线缆标识应清晰准确,不易褪色;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固。 (5) 导线引入线完成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控制器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 严禁使用接头连接,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3.2.6 系统接地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3.2.6.1 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

13、缘导线或电缆,不得利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 3.2.6.2 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的工作接地线,在通过墙壁时,应穿入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 护管。 3.2.6.3 消防控制设备的外壳及基础应可靠接地,接入接地端子箱。 3.2.6.4 消防控制室一般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专用接地装置作为工作接地。 当采用独立工作接 地时电阻应小于 4 ;当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应小于 1 。 3.2.6.5 控制室引至接地体的接地干线应采用一根不小于 16mm 2 的绝缘铜线或独芯电缆,穿 入保护管后,两端分别压接在控制设备工作接地板和室外接地体上。 3.2.6.6 消防控制室的工作接地板引至各消防控制设备和火灾报警

14、控制器的工作接地线应采筑龙网9 用不小于 4mm 2 铜芯绝缘线穿入保护管构成一个零电位的接地网络, 以保证火灾报警设备的 工作稳定可靠。 3.2.6.7 接地装置施工过程中应分不同阶段作电气接地装置隐检、接地电阻摇测、平面示意图 等质量检查记录。 3.2.6.8 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 3.2.6.9 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作隐蔽工程验收。 3.2.7 系统调试 3.2.7.1 调试前施工人员应向调试人员提交竣工图、设计变更记录、施工记录(包括隐蔽工 程验收记录) ,检验记录(包括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竣工报告等相关资料。 3.2.7.2

15、 调试负责人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其资格审查由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负 责。 3.2.7.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应先分别对探测器、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 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 3.2.7.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的 有关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1)火灾报警自检功能。 (2)消音、复位功能。 (3)故障报警功能。 (4)火灾优先功能。 (5)报警记忆功能。 (6)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 (7)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3.2.7.6 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 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 3 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转换。 3.2.7.7 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动作应准确无误。 3.2.7.8 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 能。 3.2.7.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 120 小时无故障后,填写调试报告(见表 3.2.7-1) 。 表 3.2.7-1 调试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使用单位 联系人 电话 调试单位 联系人 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