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学a卷试题与答案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275157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社会学a卷试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展社会学a卷试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展社会学a卷试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展社会学a卷试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展社会学a卷试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社会学a卷试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社会学a卷试题与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社会学 A卷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不属于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高速度的是 DA.工业化 B.城市化 C.经济的市场化 D.社会经济化 2、社会发展研究属于奥古斯特孔德所说的 C 3 A.发展社会学 B.社会发展学 C.社会动力学 D.社会静力学 3、关于世俗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世俗化是推动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力量 B.世俗化是国内学者依据社会发展总结出来的社会发展观点 C.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世俗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露出霸权意识 D.世俗化在科学排除道德和伦理价值的同时,整个社会陷入了“理性的铁笼” 4、20世纪60-70年底巴西进入经济飞速

2、增长时期,跻身工业16强国之列,但由于忽视社会其他领域的 发展,到80年代以后,成为一颗“经济彗星” 。这被称为 D A巴西革命 B.巴西问题 C.巴西增长 D.巴西神话 5、社会失序根据其发生的矛盾性质层次不同,可分为结构失序和 D 256 A.政治失序 B.隐性失序 C.建设性失序 D.行为失序 6、二战后经济发展再度成为热门,经济发展研究演进为 C A.制度经济学 B.政治经济学 C.发展经济学 D.发展社会学 7、城市化和科层化的现状表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正经历这样的过程,即 B A.由表及里 B.由名到实 C.由外到内 D.由内到外 8、关于中国二元社会结构走向一元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3、 B 197 A.从二元走向一元有利于农业面貌的改变 B.从二元走向一元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实现 C. 从二元走向一元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D. 从二元走向一元有利于城乡环境的改善 9、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置移动即所谓的 A A.社会流动 B.社会变迁 C.社会转移 D.社会发展 10、社会学创始人是 A 3 A.奥古斯特孔德 B.马克斯韦伯 C.卡尔马克思 二、多项选择(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20世纪以来民主理论演进的主要趋势有 ACDE 117 A.从人民民主论到精英民主论 B.从一元民主论到二元民主论 C.从政治民主论到社会民主论 D.从代议制民主

4、论到参与式民主论 E.从资产阶级民主论到社会主义民主论 2、根据社会失序的状态不同,失序可以划分为 DE 256A.破坏性失序 B.建设性失序 C.政治失序 D.隐性失序 E.显性失序 3、转型期社会失序的原因是 ACD 261 A.规范真空 B.规范失真 C.规范迷乱 D.规范软化 E.规范失序 4、在“熟人”构成的社会关系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不是 BCDE A.人格的互动 B.角色之间的互动 C.在场和不在场的互动 D.工具性关系的互动 E.社会性互动 5、现代民主的特点有 ABCD 119 A.重视和践行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理念 B.竞争性的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议会制度 C.比较完

5、善的民主机制 D.重视法治,司法独立,施行宪政 E.重视和突出个人民主权利的实现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以“经济短缺”和“软预算约束”为核心概念,学者_为我们提供了揭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 的综合模式。 科尔奈 2、与农业时代不同,现代增长时代的主要标志是_。 增长速度 3、为了配合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政治宣传策略,关于_的理论研究逐渐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学术研究 的主流研究领域。 现代化 4、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伯吉斯1925年提出了_模型,该模型将城市空间布局理解为由里至外扩张而 形成的环状结构。 同心圆 5、在“熟人”构成的社会关系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_。 人格的互动 6、

6、根据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的观点,社会现代化在政治层面就是_。 民主化 7、西方学术界出现的“腐败必然论”的理论观点的理论即为_。 政府推动有限论 8、在组织的实际运行中,发挥作用的有时是在组织里层的为组织成员所默认的一套_。 非正式的组织机制 9、在社会转型期,越来越多的人们仍然将_作为择偶的主要标准。 个人素质 10、在社会变迁或转型过程中,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深度和广度相差甚远,不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因而也就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即所谓的_。 失调 四、名词解释 (3分,共15分) 1、人口的社会变动 322 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社会构成的变动,即人口的阶级构成、民族构成、职

7、业构成、文化构成 以及宗教构成等方面的变动。 2、社会开放 264 社会开放就是指某一社会系统同其他社会系统进行双向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3、城市化的水平 100 城市化的水平即城市化发展的程度,通常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全地区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4、开放型社会 264 开放型社会就是指随着新大陆的发现、新航路的开通、环球旅行的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产业革命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社会。 5、人口的机械变动 322 人口在空间或地域位置上的一切移动,即人口的机械变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口迁移或人口 流动。 五、简答 1、相对于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有哪些突破? 46

8、(1)依附理论在研究方式上的突破。 (1分) (2)依附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1分) (3)依附理论在研究假设上的突破。 (1分) (4)现代化理论强调内因的作用,而依附理论强调外因作用。依附理论还特别强调外因在社会发展中 的负面影响。 (2分) 2、简述民主化的动力。 123(1)经济发展是民主化的最重要动力(1分) (2)教育与科技的发达是民主化的重要推动力量(1分) (3)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民主化的重要推动力量(1分) (4)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互动也会促进或推动民主化(1分) (5)经济全球化也为民主化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助推外力(1分) 3、理性化在社会现代化中的

9、作用有哪些? 158(1)理性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 (2分) (2)理性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2分) (3)总之,社会现代化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个人进步和推动发展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会在一定程度上 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的过程。 (1分) 4、简述世界体系论的创新之处。 52 (1)与早起发展理论相比,世界体系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理论(1分) (2)它突破了以往以国家为主要分析单位的研究方法,为人们在整体层面把握世界发展提供了一个 全新角度。 (2分) (3)世界体系论成功的克服了依附理论中宿命论的缺陷。 (2分)5、简述测量贫富差距的科学方法。220(1)在社会分层研究中,较

10、为科学的也是人们使用得最多的是基尼系数法和五等分法。 (4分) (2)除上述两种比较科学和准确的方法外,还有其他测量方法。但是在运用上述方法时,必须与其研 究对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必须充分考虑被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1分) 六、论述 1、试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305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常识,经济发展必然导致阶层分化。而中国改革开放以 来的社会阶层分化除了一般原因,还有其特殊原因。 (1)经济市场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促成因素(5分) 第一,经济市场化与原有阶层的分化。 第二,经济市场化与新阶层的产生。 (2)经济知识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

11、促成因素(5分) 第一,经济知识化与原有阶层的分化。 第二,经济知识化与原有阶层的壮大。 2、试析依附理论的突破和局限。 47 (1)依附理论的突破(5分) 首先,研究方式上的突破。 其次,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再次,研究假设上的突破。 最后,研究倾向上的突破。 (2)依附理论的局限(5分) 第一,机械的外因决定论。 第二,先验色彩的宿命论。 第三,依附理论过分专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第四,依附理论的论点过于偏激,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很容易丧失科学求真的精神。 第五,依附理论提出的发展方案过于笼统而缺乏操作性。 七、材料分析题 1、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财富向富人集中度正在以年均12.3

12、%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基尼系数已接近 甚至超过警戒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职工平均工资行业分布差距很大。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1%的 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资料,如何有效调控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236答案:(1)调控贫富差距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之一:贫富差距必然论。 (1分) 理论依据之二:贫富差距功能论。 (1分) 理论依据之三:贫富差距效应论。 (1分) (2)调控贫富差距的现实选择。对当前中国贫富差距进行调控,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努力增加财富。 (结合材料进行说明)财富增加是调控贫富差距的根本措施,因为财富 的多少即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既直接决定人们贫富水平的高低,又对人们的贫富差 距产生影响(3分) 二是适当转移财富。 (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财富的转移有两种方式:“劫富”的税收方式和“济贫”的保障方式。 (3分) 总之,只有做到财富的切实增加和合理转移,当前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才能得到有效调控。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