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24天津省考 教学能力理科培训课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5264853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3.24天津省考 教学能力理科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6.3.24天津省考 教学能力理科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6.3.24天津省考 教学能力理科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6.3.24天津省考 教学能力理科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6.3.24天津省考 教学能力理科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3.24天津省考 教学能力理科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3.24天津省考 教学能力理科培训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理科教学设计培训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学科教案设计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2)能使用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和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会运用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 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问题l: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 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研探新知 问题2: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1) 明确:子集的定义: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 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B的子集. 符号语言记作: 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 图形语言为: 1 , 2 , 3 , 1 , 2 , 3 , 4 , 5 A B 2 , 4 , 6 , 6 , 4 , 2 E F ( ) A B B A 或 B A 问题3:与实数中的结论若 “ ” 相类比

3、,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 结论: (三)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理解阅读教材第7页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例问题:(1)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叫空集?(2)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与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之间有什么区别?(3) 0,0与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 , a b b a a b 且 则 , , A B B A A B 且 则 (四) 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实例:(1)A = (x,y) | x + y =2。(2)B = x | x2 + 1 = 0,x R。 生:通过观察分析后回答,(1)中的元素是

4、一条直线上的点,而(2)中元素x是一个方程的解,但 这个方程无解。 明确:空集的定义: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五) 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知识点:子集、真子集、相等关系的概念,空集的概念。子集的相关性质。 (2)方法:数形结合(如数轴、Venn图)解决有关集合问题。 (六)布置作业第13页习题 1.1A组第5题. 七、板书设计 (1) (2) (3) A = B ,且 八教学反思 A A A B B C A C A B B A (一)物理学科教案设计 (初级中学)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教学目标】 1.知

5、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二.【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以及骨导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了解双耳效应。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要,由此可见,耳朵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世界 的重要器官。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做一些动作,发出一些声音(例如;倒水、

6、写 粉笔字,移动桌子等)问学生:大家能听出老师在干什么吗?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 是怎样听到这些声音的呢? (二)新课讲授 1、人耳的构造 要知道人耳是怎样感知声音的,首先要了解人耳的构造。教师结合图片简介人耳的构造。2、人听到声音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动画播放“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请学生代表描述 出这一过程并板书如下内容: 发声体振动发声(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外耳道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 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3、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教 师 : 既 然 同 学 们 知 道 了 人 听 到 声 音 的 过 程 , 那 大 家 能 分 析 出 是 哪 些

7、原 因 导 致 一 些 人 失 聪 呢 ?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引起的耳聋叫神经性耳聋,它不易治 愈;如果耳聋是由非神经性引起的,而只是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耳膜损坏),叫做 传导性耳聋,它是比较容易治疗的。4、骨传导 难道耳聋的人就一定听不到声音吗?让学生带着这一疑问分组(两人一组) 做“想想做做”上的实验,探讨“骨传声”。具体实验如下: 将被敲动的笔杆放在耳朵附近,听笔杆发出的声音。 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笔杆发出的声音。 请同学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敲动的笔杆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 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声音。 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8、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出“骨传声”的结论,并加以 板书。多媒体播放下列图片或视频,介绍“骨传声”的应用。 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的片段,展示聋哑演员排练时应用骨传导感知音乐节奏 的小资料,让学生体会美妙舞蹈背后演员排练的艰辛。 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如何应用骨传导帮助残疾人,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聋哑人的良好思想品质。 5、双耳效应 由于声音传到人的两只耳朵时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有时会有不同,人们 通过这种微小的差异就能判断出声源的方向及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 观看多媒体录像(双耳效应)。 小游戏: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在教室后不同位置拍手,学生感觉声

9、源的位置。 播放视频简介“立体声”。七.【课堂小结】 1、人耳的结构 2、人耳听声音的过程 3、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 5、双耳效应 八.【布置作业】 1.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写在作业本上。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基础 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 双耳效应 骨传导 空气传导 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化学学科教案设计(初级中学)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种净 化水的方法

10、; 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 ,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二、教学重点1. 过滤的净水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 中代用品;3、准备 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在你们带来的那杯污浊的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 看到了什么变化

11、?明确:烧杯底有些固体颗粒。上层水更清澈,下层水较污浊。2、怎样还可以变得更澄清呢? 明确:静置的时间长一些。 (二)新课讲授 1、实验观察 (1)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 但还有什么不足呢? 明确:沉降下来的不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层,而没有彻底分开。 (2)那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明确: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 (3)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 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 2.分组实验。 (1)分小组做过滤

12、实验。 (2)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 3.实验总结 同学们观察仔细,评价也很正确,可见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过滤操作注意事 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请大家看投影。 4.问题探究 探究1: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下面,我们来了解自来 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结合教材P5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明确: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教师补充讲解:这里用的絮凝剂的作用和明矾相同。在消毒灭菌时,主要是往水中通入适量 的氯气,这样千家万户就可以使用较纯净、安全的自来水了。 探究2: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之后变澄清了,这样的水是否

13、是纯净物呢? 明确:是,因为它澄清透明。不是,它可能还含有一些被溶解的杂质。 引导学生:那么到底是不是纯净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硬水和软水就知道了。 探究3: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 物质是什么呢?猜猜是怎样生成的? 明确:水垢。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 淀水垢,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 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实验演示:把肥皂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 明确:产生大量肥皂泡的是软水,肥皂泡较少的是硬水。(三)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

14、材,了解硬水危害: 明确:1)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2)锅炉里结水垢有爆炸的危险。 补充讲解: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四)课堂总结 请同学看投影。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 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五)作业布置1、课后作业P56 1、2、32、写一份社会调查P5

15、6 4 八、板书设计 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1.静置 2.过滤 二、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1.吸附 2.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九、教学反思生物学科教案设计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试着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 和局限性。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过程与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了解达尔文生物 进化论,能够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二、【教学重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三、【教学难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具准备】 枯叶蝶和翅色严厉的蝴蝶的挂图、食蚁兽进化的挂图、自然选择学说的录像带 生物学科教案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