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素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264722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典故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语典故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语典故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成语典故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成语典故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典故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典故素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语典故素材 守株待兔【典故】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 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 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 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 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 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 的出现。【释读】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 通。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

2、,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 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 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 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 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 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

3、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 是没有问题的。揠苗助长【典故】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 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 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 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 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

4、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 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 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 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释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 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 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凿壁偷光【典故】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 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

5、辉、穿壁借光、偷 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释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勤苦读书,要勤奋悬梁刺股【典故】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 61 引晋张方 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 ,悬头至屋梁以自 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 自刺其股(大腿) ,血流至足。学富五车【典故】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惠施多方(方术) ,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 , 其言也不中(正当) 。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 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

6、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 大。 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 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 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 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 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 24 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 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 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

7、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 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 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 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 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 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释读】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 喻有志之士

8、,及时振作。滥竽充数【典故】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 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 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 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 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 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 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释读】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 的人。

9、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 300 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 299 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 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 之夭夭的下场。洛阳纸贵【典故】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 :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 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 ,刘逵注吴 、 蜀 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 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世说新语?文 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 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 ,四三都 (与二京赋鼎足而三, 与三都赋并列而四) 。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藏之名山【典故】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 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 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 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