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特岗面试说课稿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256722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特岗面试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特岗面试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特岗面试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特岗面试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特岗面试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特岗面试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特岗面试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说教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在学习了压强概念以及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的 基础上,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流体力学的基础, 本节知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 奇,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萌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从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了 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学会合作性学习,并能

2、从简单的 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 学的思维观,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由流体压强差异所导致的现象的奥妙,从而产生 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交流讨论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 作精神,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合理解释相关物理现象的能力。难点: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四、说

3、教学理念 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课堂中我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学生分组 实验,使学生在“见物思理”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寻找规律、理解规律。从而让学生 自然轻松的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然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设计实验解释生 活现象,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2 - 五、说学情经过之前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 法,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流体压强 与流速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内容较为抽象,我们一般不易看见,且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 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

4、缺对问题的深 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中 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六、说教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建构“问题磁场实验探究合作 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引导法、探究法、 实验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七、说学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再通过自制教具、演示实验动画效果把学生置身于大量的物 理情景之中,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使抽 象复杂的问题以形

5、象直观的形式给学生以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 八、说实验器材吹风机、乒乓球、制片、纸条、水槽、注射器、硬币、漏斗、机翼模型 九、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课标理念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问题磁场: 故事讲述:1912年秋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 一的“奥林匹克号”正在海上航行,在离它100m远的地方, 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 突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小巡洋舰好像受到看不见的巨大 力量的吸引,竟自动扭转了船头,不在听从舵手的操纵, 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把“奥林匹克号” 使用资料和问题设疑 “导入”创设了物理情景, 使学生积极思考问

6、题,引 起思维,激发兴趣、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 望,调动起学生探索研究 的热情,这样既顺利引入 新课,又实现了从生活走- 3 - 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 是谁造成了这次意外事故,两船之间的“吸引”是磁 力?还是不可知的“魔力”? 生活实例:如果你坐在窗子边,当有一阵强风顺着窗 外的墙面吹过时,你是否注意到窗帘飘向屋内还是屋外? 带着以上问题进入今天的新课程。 向物理的过程。紧紧地把 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 为整节课做了一个非常良 好的铺垫作用。 二、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做出猜想 问题1:用吹风机向上吹乒乓球,球为什么始终悬在上 方不会被吹开呢? 问题2: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球为什么不会掉

7、下来呢? 教师引导:究竟是什么力使得球不被吹开和不会掉下 来?”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起思维。再详细分析:没 吹气时乒乓球是会怎样?吹气后改变了什么条件?(学生 可能会想到吹了气,使得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了。 )乒乓球 周围是不是每个位置的空气流速都加快了呢?由此学生会 想到对着气流的这边空气流速大。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乒乓 球会被压向空气流速大的这边,这说明空气流速大的地方 压强和流速小的地方的压强有什么不同?由此学生想到在 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 突出科学的猜想要素,使 学生学会科学猜想,有利 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 度,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热 情。 三、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8、,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设置实验来 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可设计出如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用嘴巴对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向下吹气,看到的 现象两张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方案二:沿着下垂的纸面从上方吹气,看到的现象纸条会 向上飘起来。 方案三:把硬币放在桌子边缘,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 通过学生独立操作,亲身 体验,以及与他人的讨论、 交流,自己得到规律,这 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 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表 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让学生上台展示本小 组的实验过程,既锻炼了 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 4 - 力吹一口气,看到的现象硬币会跳起来。 方案四:把乒乓球放在两支圆株笔上,使两个乒乓球之间 保持一

9、段距离,用注射器向球的中间吹气,看到的现象是 两个球向中间靠拢。 方案五:用注射器在下垂的纸条旁边向下喷出水流,发现 纸条会靠近水流。 方案六:把乒乓球放在水中相隔一段距离,用注射器向两 球中间的水中喷水,看到的现象是两球会向中间靠拢。 得出结论:前面四个实验都是气体在流动,得到的是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五个实验是液体流动,得到液 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此我让学生说出气体和液体的共 同特点是都可流动,因此把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所以 上面的结论可以概括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越小。 的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小 组间的相互学习,学会欣 赏他人的优点。 四、用实验得出的“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10、的关系”去解 释新课开始时提出的两个问题 五、飞机的升力的教学 利用图示法分析机翼上下气体流速的差异,进而利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间的关系来解释飞机的升力。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六、课堂总结 教师根据板书的内容,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进行回顾 通过对知识进行重现,让 学生明确本节所学的主要 知识,给新知识的授课画 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七、课后作业 进一步延伸课堂学习的范 V 上 P 下 V 下 P 上 V 上 V 下 P 上 P 下 P 下 - P 上 = P- 5 - 1、步行在雨中,我们会打一把伞一阵大风吹来,雨 伞会被向上吸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 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呢? 2、人在等火车或地铁时要站在安全线外的道理 围,体现“教有余地,学 有空间”的理念。 十、说板书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具有流动性,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 二、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三、飞机的升力:机翼上下方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 十一、说课后反思通过课堂教学学情及课外作业的批阅情况,反思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设计的优劣, 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