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理论》作者约瑟夫·熊彼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250238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4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展理论》作者约瑟夫·熊彼特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经济发展理论》作者约瑟夫·熊彼特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经济发展理论》作者约瑟夫·熊彼特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经济发展理论》作者约瑟夫·熊彼特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经济发展理论》作者约瑟夫·熊彼特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理论》作者约瑟夫·熊彼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理论》作者约瑟夫·熊彼特(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发展理论 作者:约瑟夫熊彼特 中译本序言(一) 约瑟夫 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 年) ,美籍奥地利人,是当代西方著名经济 学家。 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是他早期成名之作。熊彼特在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 论” (Inno- vation Theory) ,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并且一直享有盛名。此书最先以德文发表于 1912 年,修订再版于 1926 年,越数年又重印了德文第三版。1934 年,以德文修订本为依 据的英译本,由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哈佛经济丛书)第 46 卷。现在的中译 本,据此英译本译出。 1883 年,熊彼特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境内,故有

2、人又把熊彼特看作美 籍捷克人)特利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的家庭。他幼年就学于维也纳的一个贵族中学; 19011906 年肄业于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乃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 的及门弟子。当时他的同学好友中有后来成为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物的奥托鲍威尔, 以及后来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第二国际首领之一的希法亭。迨后,他游学伦敦,就教 于马歇尔;终生他高度推崇洛桑学派瓦尔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熊彼特曾执教于奥国 的几个大学。1918 年,他曾一度出任考茨基、希法亭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 委员会”的顾问;1919 年,他又短期出任由奥托鲍威尔等人为首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 加组成

3、的奥国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长。1921 年,他弃仕从商,任私营比德曼银行行长,1924 年银行破产,他的私人积蓄不得不受牵连而用于偿债。1925 年,熊彼特又回到学术界,先 应邀拟赴日本任大学客座教授,但不久改赴德国任波恩大学教授,直到 1931 年又短期访日 讲学。1932 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 1950 年初逝世。熊彼特迁美后, 尽管深居简出,但仍积极从事学术活动:19371941 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48 1949 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如果不是过早去世,他还会担任预先商定的即将 成立的“国际经济学会”第一届会长。 从熊彼特的上述学历和经历可以看出,他一方面直

4、接承袭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代表 人物的衣钵;另一方面又与第二国际首脑人物、社会民主党人有过密切的关系。这些渊源, 对于了解熊彼特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经济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以 “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作 为副标题,涉猎范围可谓极其广泛。但是书中最具特色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所提出的 “创新理论” 。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第二两章最为重要,从静止状态的“循环流转”到 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特别是第二章,对经济发展,包括从“企业家”的特点和功能、 “生 产要素的新组合” 、 “创新”的涵义和作用,直到资本主义的产生,熊彼特都作了开

5、创性的 精辟的论述,既是理论上的探讨,也是历史发展过程的概述。第三、四、五各章则进一步 分别阐述了信贷与资本,企业家利润,以及资本的利息。我们可以概括地说, “创新理论” 就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 在书中,熊彼特首先用静态方法分析了 “循环流转” ,假定在经济生活中存在一种所 谓“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企业家” 。没有“创新” ,没有 变动,没有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其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 ,因而 不产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生产过程只是循环往返,周而复始。这实际上是一种简单再生产过程。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即使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资本

6、家照样能获得利 润,掠取剩余价值。可是在这里,熊彼特却否认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以及在这 种情况下所存在的剩余价值剥削及其转化形成利润和利息。 然后,熊彼特从 “动态”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创新”和资本主义。他在这里通 过引进“企业家”和“创新”而导出了资本主义。这些内容就是书中第二章所阐述的“经 济发展”的根本现象,也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本体。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 “创新” ,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也就是说,把一 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 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 ,引进“新组合” 。所

7、谓“经济 发展”也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而言的。 熊彼特所说的 “创新” 、 “新组合”或“经济发展” ,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引进 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 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按照熊彼特的看法, “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 , “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 。我们认为,这种 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成分。 熊彼特认为, “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从来不是静止的” 。他借用生物学上的术语,把那种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 不断地创造新

8、的结构”的这种过程,称为“产业突变” 。并说“这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是关 于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事实,应特别予以注重。 ”所以在熊彼特看来, “创新” 、 “新组合” 、 “经济发展” ,都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离开了这些,就没有资本主义。在这里,熊彼特 虽然强调了生产技术革新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引用了“变动”和 “发展”的观点,但却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熊彼特看来,所谓资本,就是企业家为了实现 “新组合” ,用以“把生产指往新方 向” 、 “把各项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向新用途”的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 。资本不是具体 商品的总和,而是可供企业

9、家随时提用的支付手段,是企业家和商品世界之间的“桥梁” , 其职能在于为企业家进行“创新”而提供必要的条件。但是我们知道,资本是一种生产关 系,是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里,熊彼特却完全歪曲了资本的实质,掩盖了资 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接着,熊彼特又分析了 “企业家利润”及“利息”的产生。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只有 在实现了“创新”的“发展”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才产生利润,才有资本和利息。这 时,企业总收入超过其总支出;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利润” 。在熊彼特看来, 这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应得的合理报酬” 。 关于 “利息”的形成,熊彼特提出

10、了三大要点:第一,利息实质上来自“剩余价值” 或“余额价值” 。在正常的经济生活里,除了上述“余额”或“剩余”外,没有别的东西能 产生利息。而这种“余额”或“剩余” ,如前所述,乃来自“创新”所引起的“经济发展” 。 因此,在“循环流转”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没有“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就不会有利息。 第二, “发展”带来的“余额”或“剩余”价值,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家利润;一类 是同“发展”本身相联系的结果。显然,利息不能来自后者,因此,利息只有来自也必须 来自“企业家利润” 。利息便是从这种报酬中支付的,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 。第三, 在一种通行“交换经济”也就是“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利

11、息不是暂时的,而是一种永久 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利息理论上,熊彼特的“创新”和“制度”利息论则与他的老师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大相异趣。他们师生二人,也曾为这一问题有过多次为经济学 界所注目的争论。姑不论两人的论点谁对谁错或两者皆错,这种争辩的精神却颇有可取之 处。 这里,熊彼特所谓的 “企业家利润” ,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超额利润” 。但即使是这 种利润,也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企业资本家的一种剥削收入,而不是什 么“应得的合理报酬” 。利息是从“企业家利润”中支付的,不言而喻也是一种剥削收入。 (三) 在本书最后第六章中,熊彼特运用他的 “创新理论”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形成和

12、特点。 熊彼特认为,由于“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的出现,不是象人们按照“概率论的 一般原理”所预料的那样连续均匀地分布在时间序列之上,而是时断时续、时高时低的, 有时“群聚” (in groups or swarms,即“成组”或“ 成群” ) ,有时稀疏,这样就产生了“商业循环”或“经济周 期” 。同时,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新”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因而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就有大小、久暂之分,这就形成了周期的升降起伏波动。 但是我们要特别指出,到 1926 年经济发展理论德文修订再版时为止,熊彼特尚 未发展到“多层次”的“三种周期”理论;当时他的心目中所考虑的,主要也还是

13、为期大 约 9 年到 10 年的“尤格拉周期” ,也就是仍为单一的经济周期理论。不过,熊彼特当时已 经表现出对他自己的经济周期理论不甚满意的情绪。他在本书第六章“经济周期”的开头 就写道:“关于危机的理论,更正确地说,关于经济重复变动的理论,甚至还不象已经阐 述了的关于企业家功能。信用、资本、货币市场、利润和利息等理论那样,有一个对主题 比较令人满意的表述。 ”他又写道:“我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只是一个骨架;我自己所许诺的 彻底研究尚未完成,而且按照我的工作计划,象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一段长的时期。 ”直到 1939 年,熊彼特的英文两大卷,共 1100 余页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之理论的、历 史

14、的和统计的分析)一书,才在美国出版问世;完成了他的颇具特色的以“创新”理论为 基础的多层次的“三个周期”理论。但是我们又必须指出,在此以前,也就是本世纪 30 年 代初期,熊彼特对于经济周期理论已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构造端倪。尽管在 1934 年月本书 英译本出版时,他并未对第六章作任何改动,但在一年之后即 1935 年月,他却在美国 经济统计评论杂志上发表了“经济变动的分析”一文,已经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多层次 的“三个周期”理论的主要轮廓,这可以说是后来两大卷经济周期理论的雏形。 鉴于熊彼特的两大卷经济周期理论一书篇幅浩繁,一时在我国恐怕还难以有中译 本出现,同时,为了补充本书第六章对经济周期分析

15、之不足,我们决定将熊彼特的 “经济 变动的分析”一文,译成中文,作为本书的“附录”一同发表。读者如果将“附录”和第 六章结合起来阅读,就可以获得熊彼特“多层次”经济周期理论的概貌。 从附录 “经济变动的分析”一文可以看出,熊彼特的“多层次”经济周期理论,是综 合了前人的论点、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融贯形成的。他首次提出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同时存在着长、中、短“三种周期”的理论。 第一种是经济 “长周期” ,或称“长波” ,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由俄国经济学 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于 1926 年首先提出,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每一个周期历时 50 年或略长一点。在这里,熊彼 特沿袭了康德

16、拉季耶夫的说法,把近百余年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进一步分为三个 “长波” ,而且用“创新理论”作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用,以及 生产技术的突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 “长波”从大约 1783 年到 1842 年,是所谓“产业革命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 这是专指第一次“产业革命” 。 “长波”从 1842 年到 1897 年,是所谓“蒸汽和钢铁时代”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所提到的蒸汽是与上一时期的技术发明有连贯性的。 “长波”从 1897 年到本世纪 20 年代末首次提出“长波”理论为止(当时这个 “长波”尚未最后结束) ,是所谓“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 。 第二种周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均大约年到 10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又称“尤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