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读能力培养浅谈》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230325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自读能力培养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自读能力培养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自读能力培养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自读能力培养浅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自读能力培养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自读能力培养浅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自读能力培养浅谈 【内容提要】自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只 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学生自读能力的研究。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提出了四点看法: 须认识自读的意义,激发自读的兴趣;要明确要求,掌握其方法;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 与信息技术整合,开拓自读的新领域。 【关键词】自读 学习兴趣 主动学习 整合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然而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单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远 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也说明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重要性,尤其在高 中阶段,语文课程内容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都与初中不可同日而语,学生在高考压力下,

2、往往不愿意花较多的时间学习语文,这样导致高中三年语文教学效果差,学生水平往往停滞不 前。可见,培养学生语文自读能力,是高中生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更是适应未来 社会的需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读能力呢?一、认识意义,激发自读的兴趣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培养自读能力的前提,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 边活动。目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使自己变成“主宰”而不是 “主导” ,把学生当作“仆人”而不是“主人” 。其实,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还是有限 的。教师要认识到:走出校门以后的学生必须要“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 。因此,教 师教学生学,不只

3、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 行能学习。学生要认识到:课堂上无论多么认真,从中接受的知识无论多么丰富,毕竟都是有 限的。掌握了自读方法,不仅受益于高考,而且终身受用无穷。认识了自读的意义,就会激发自学的积极性,这是学生刻苦学习的动力。学习语文,要掌 握的东西很多,非花九牛二虎之力不可。教师总喜欢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来教育学生,用“悬梁刺股” “磨棒成针”等故事来启发学生。这当然也有必要,但是,道理讲 了一大堆,故事讲了一大串,一些学生仍“苦”不起来,始终学不进去。毕竟,刻苦不是青少 年的天性,刻苦也不是人生的目的。此时,我们就要了解其特点

4、,使一般的好奇心发展为求知 欲。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们要用 “学海无涯乐作舟”来引导学生,使他们从“自学苦”变成“自学乐”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 习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培养自读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及时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愈浓,学习效 率也就愈显著。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为了提高兴趣可以撇开语文教学目的于不顾,而一味地说 笑话,耍滑稽,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造情境让学生领略,这样学生就会经常处于好景在 前的心理状态之中,就会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遇到难题也非攻克它不可。这就可窥“不 教”的端倪了。二、明

5、确要求,掌握自读的方法 自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去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活动。自读 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切忌走马观花式的肤浅地浏览,否则,既费时间又费 精力,还会挫伤自读的积极性,达不到培养的预期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不同的课 文文体,可提出相应的要求。自读的基本要求是:扫除阅读障碍,查式具书、注音释义;查相 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或意图;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较高要求是:领会关键 词句的含义,能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等。同时对不同文体的要求也不同。这样,带着为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去自读,有

6、目的、讲效率,学生便能有处下手,学有所得,从而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教师除了要 求学生领会课本中的内容外,还引导他们读课外的内容,扩大阅读面。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 有代表性的、文质兼美的读物,让学生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 课前学生通过自读训练,便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懂得提出疑难问题。课堂教学中,就有 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而自读必须掌握其方法,才能实现自读的要求。特别是那些 中下偏差的学生,因为没有学会学习,往往事倍功半,容易导致厌学情绪。那有哪些具体的自 读方法呢? 自练自检法。知识在训练中掌握,能力在训练中提高。学生自己不待教师与他人督促, 依据教学目标去练习,对自己

7、进行自测并核对答案,能找出毛病及病因,自觉探求,自觉地寻 找答案,自觉地寻找参考资料,一直到问题的解决。学生如做到这一步,当他在学习上遇到难 题时,就能废寝忘食,遍寻解决的方法,这样的学生一旦养成习惯,那么,他的学习劲头就永 远是旺盛的。自练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忘“熟”字,要多背熟记,背诵名篇、名句佳句;熟记词、 短语、成语以至重要篇章段落,这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对自学来说, 落实这一步尤其重要,因为这需要时间精力,又缺乏监督。自练更要做到“勤”练,所谓“练” , 一指多做练习,二指多练笔。练习是检查自学效果的有限手段;练笔是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写作 活动,是自学效果的最高体现。做

8、到既“熟”又“勤” ,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需要长期的不懈 的努力。 批注法。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问题,要求学生每阅读一篇文章,就深入探究, 潜心感悟,用笔在课本上圈出重点、难点,查找相关资料和语文工具书,把感想、疑问等点在 书中空白处,以备上课时进行交流,并且能够展开讨论;还要备好笔记本,摘录重点。有针对 性地吸收别人的看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深对课文的领会。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便养成了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提高自读能力打下了基础。 比较法。比较能揭示不同课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能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同一单元的 文章都有相同点,可以从体裁、结构、主题、叙事方式等方面作为比较点进行

9、分析;同一作者 的文章,即使分布在不同年级,也可就某几点进行比较。据此,对题材同一、结构相同、形象 接近、手法类似的文章,都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较。我们要求学生在自学一篇文章时,可选取 另一篇文章,就某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就会理解许多模糊不清的问题,体会其 中深层的含义。 三、持之以恒,形成自读的习惯 习惯是经常性表现出来的一种主动行为,需要长时间去养成,学生有了自读的积极性,掌 握了自读的方法,进行了一些自读的实践,进一步便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这一成果的巩固。平 时课堂中,应适当加重预习提纲的内容,避免把自读课文变成讲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自读方 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多方面的好习

10、惯。 博览群书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 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 一辈子用不尽。 ”课本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时间也是很不足的,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名著、文摘报刊杂志中的精彩内容,既要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 也要阅读与课文关系并不是很密切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内心就会充满喜悦, 从而就会培养起学语文的持久的巩固的热情。宋代朱熹有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 ”课外阅读就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培养学生自

11、读能力 的习惯,是一项非一朝一暮的功夫所能实现的工作,还需要有坚强的毅力。练笔积累的习惯。古人曰:“积学若储宝。 ”要教会学生自读时的积累,要分门别类地积累一些重要观点和相关的事实材料;要教会学生积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使说、写有更充实的内容;要教会摘录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甚至是整篇有优美短文, 摘录一些谚语、成语、典故、广告语及新词语,特别是一些新词语,如“全球代” “倒萨” “黑 客” “软着陆”等,这些词语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积累的途径,可采用读后笔记和课外练笔。 读后笔记可从课内学习的角度,教材使用的角度着眼,主要记三项内容,即新知识(语言知识、 文学知识、泛

12、文化知识等)、新方法( 听法、说法、读法、写法、思维法等)、新感悟(思想认识、 情感态度等) ;课后练笔则对全面提高语文水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见闻感悟,不让它成过 眼烟云,抓住它并以“练笔手段记录下来。练笔的思路要开阔,形式要多样,可以是“名句欣 赏” 、 “歌词浅析” 、 “时文评点” 、 “读书一得” 、 “影视拾零” 、 “治学佳话” 、也可以是“校园见闻” 、 “社会风情” 、 “热点透视” 、 “花季心曲” 、 “学海泛舟” 、 “教室里的故事” 、 “运动场剪影”等等。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谁也无法使自己的语文水平如海潮般地骤然涨起,通过 思维训练提高理解能力,通

13、过品味诗文培养感受能力,实际上也都是积累的过程。当然,积累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须持之以恒。质疑多问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 ,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又是动力。疑是思之源,思 是知之本。大胆质疑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平时要有意识地激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对新问 题,要多问为什么,要形成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习惯。而解决疑问的方法,主要是勤于 思考,多查资料。但不能忽视“问”的作用,问是释疑的捷径,没有教师指导的自读,也容易 使学生无所适从,遇难而退,所以,要求学生要多问,要及时问,要善于问。四、整合课程,开拓自读新领域各种媒体,如录音带、收音机、微机,是借以自读的好帮手;利用信息技术,利用资源库

14、 和网络,并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更是给自读插上了翅膀,使自读的方式变得机动灵活, 内容变得丰富多采,增加了兴趣,提高了效果。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可以给自学者带来 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拓展内容选择的范围。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要博览群书,但由于时间与条件的限制, 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难以实现。利用网络,就可以极大地拓展阅读选择的空间,可以获得极大的 选择自由。好的文章、各种例文,精彩的讲授,优秀的教学实录,各种独具匠心的学案,各方 名家的优秀诵读,都已“整合”进“资源库” 。学生异地可以共享,异步(不同时间)也可共享。 另外,学生由于水平、兴趣、性格的不同,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也往往有差异,语

15、文学习也正需 要充分的选择自由,爱读金庸不爱读鲁迅,或爱读鲁迅不爱读金庸,并不妨碍学生学好语文, 若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分可能,学生很难学好语文,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 这种可能性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提供使用便捷的介质。首先,利用电子版的教参、辅导资料,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参考 内容;利用声画结合的特征,可以提供朗读范例;可以在结合学习的内容,享受到动人的音乐 和美妙的画面;利用“交互” ,可以及时了解自学效果。其次,利用各种训练软件,让学生通过 类似游戏“闯关”的方式,可有效地实现基本训练的目的,例如正确掌握字音、正确掌握字形、 文言实词虚词等等。学生可按自身水平状况,选择不同能力等

16、级要求的软件。这样可增进学习 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自主参与的条件。传统自读过程中学习结果的反馈、写作水平的检测,往往会受到 诸多限制。凭借网络手段则将大大突破这种限制,如果利用网络,那么学生的参与既是“即时” 的,又可以是“异步”的。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直接与任课教师勾通,还可以与全国各地的 优秀教师、学友相互探讨。BBS 和聊天室的即时参与,能使学生感受到发表文章的喜悦,增加 他们的成就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这句话也精辟地指出 “会学”的重要性。要适应未来社会,不具备自读能力是不行的。 参考文章: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江红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02 年第 8 期 自读自析自评 王新村 中学语文教学02 年第 10 期 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顾德希 网络时代语文教学断想 陈钟梁中学语文教学03 年第 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