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较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226436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 较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师101 1021012012 姚遥 【摘要】工笔画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工笔花鸟是从唐代开始从人物画、 宗教画、山水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画种的。从宋代到现代发生着质的变化, 宋代为现代工笔花鸟画呈多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整个工笔花鸟 画坛呈现一片欣欣向荣。 景象。 【关键词】工笔花鸟、宋代、现代、意境、创新、淡雅、艳丽 【引言】 背景: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指花鸟画中形式语 言表现较为:整细致的分支。它包括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没骨画,亦 包括一些兼工带写风格的花鸟画作品在内。 花鸟画作为一个

2、画种于唐代中期开始独立成科,但是,此时花鸟画尚处于 发展初期,到矗代薛稷、滕昌祜、黄筌等一批有名的花鸟画家出现时,花鸟画 走向成熟。至宋代,由于举国上下文质彬彬的文化氛围和阜族阶层大力倡导, 使我国的花鸟画艺术得以迅速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高峰,其中主要的成就是工 笔花鸟画。 意义: 宋代工笔花鸟画清新淡雅,现代工笔在宋代工笔花鸟的基础上色彩更加浓 重,且十分艳丽,这造成了大家的争议,现代工笔花鸟画吸收了其他的艺术形 式,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但是我们应该更要深刻地去理解传统,了解中 国艺术根源所在,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更大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当前积极加 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把中国的工笔花鸟艺术推

3、向世界,对促进现代工笔花鸟 画的发展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做这样的一个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宋 代小品与现代花鸟的不同,和以后的发展方向。 看向大自然,产物丰富,花卉驯化历史悠久,各种画谱纷纷绘就,对世界 美术史有很大的贡献。中国绘画艺术是祖国文化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是千百年来画家们集体创造的艺术结晶。中华民族是爱花的民族,古往今来, 轶事流传甚广: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于九畹之地,吟“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 古” 、 “纫秋兰以为佩,集芙蓉以为裳” ,植兰、品兰、亦画兰,可见其爱花之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酷爱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以菊花 瓣酿制菊花酒,品菊、饮菊、

4、画菊,可见其爱花之专。 中国的工笔花鸟是慢慢形成的,在唐代是以工笔重彩为主流,所以花鸟画 流传至今甚少。五代两宋是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的成熟期。 可是有很多人都会争辩到底是宋代的小品更受欢迎还是现代工笔更吸引人。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国画可谓技艺精湛,大师也是层出 不穷,其实不管是宋代的还是现代的只能说各有各的特色,相辅相成,互相影 响。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鼎盛时期是在宋代。宋花鸟画之所以达到极致,一是宋 画院集西蜀、南唐吴越乃至南北各地画家之精英,并集五代画院之经验;二是 画院体制经改革完善,促进了创作发展;三是徽宗赵佶本人对工笔花鸟画的偏 爱他自己就是一位花鸟画高手,直接过问画

5、院事宜,把院画特别是工笔花 鸟画的水准推向高峰。此时的工笔花鸟作品相对于唐及五代来说,更加深刻、 精致和厚重。宋代的工笔花鸟画,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那些中国画的精髓 都在其中,是可给后人借鉴的。1.态度严谨,形象真实。梅尧臣曾有诗赞徐熙的画,道是:“花留蜂蝶竹有禽,徐熙下笔能逼真。 ”这且是“粗笔浓墨”、“意在高韵”的徐熙,至若本求真实的黄筌、以“写 生”自号的赵昌,那真切确凿的形貌,更何消说得。所以两宋的作品,有凡物 象的生长规律、生态特征、神采韵致,没有不真切生动的。尤其花木禽鸟在自 然界那种风雪雨露之中的情态、温寒饥饱的面貌,至精至微,是最能拨动读者 心弦的。比如传世无款的海棠蛱蝶图,

6、不仅花、叶的形态,蝴蝶的粉感, 全都翔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尤其花、叶在风中飘舞的动态,简直使人感觉到 呼呼的阵风正在吹过,三只蝴蝶被吹得翅膀全张,方向各异,在强风中不由自 主的神态跃然纸上,极其微妙。这种追求真实的画风,在宋代蔚为时尚,屡见 于文献。画继的作者李澄叟曾总结性地说:“画花竹者须访于圃,朝暮观 之,然后见其含苞养秀,荣枯凋落之态无阙矣。”说明这种真实的画风,源于 严谨的创作态度,其中包括对生活真实的严谨观察。之前我们也在公园写生, 那些花花草草只有观察到他们的细微之处才有画头,才能感到丰富。宋代这种工笔花鸟画的“写生”概念,一直被历代花鸟画家和品评家们所 广泛接受。在这里“写生”不

7、单是一种创作准备活动,更重要的是说明了是写 花鸟之生意和生命。我们在学校最早接触的便是宋人小品,从临本来看,所有 的画都是写生稿,十分真实。唐代边鸾,五代黄笙,北宋赵昌、易元吉等人, 无一不是写生之高手。写生是画家深入生活,接近自然,丰富生活感受,积累 创作素材和创作经验,汲取创作源泉的最重要的环节。现在我们也在尝试现场 写生的线描稿,只不过看起来很普通的枝枝叶叶,要用很精细的线条来表达,确实很不容易,我们经常画不到位,东西过于简单,我想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还 是需要多练习的。 2.工致周密,笔精色妙。两宋的画家,笔力都很深厚,所以线条都比较有力,一件作品,无论繁琐 还是细致,肯定是倾注了作者的一

8、片热血,从来未见有草草了事的地方,这是 难能可贵的。尤其对于墨与色的处理,都是那般完美统一。在我们的临本中有 一幅花篮老师说这幅一定要我们临摹,在我们勾线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其花篮 画的细致程度已经很难用毛笔画了,那一根根的线都被画到了一起。其分染用 色,更十分讲究,层层套染,循序而成,无一重浊混沌之处。当我们用淡墨再 用色彩上色时,就感觉出了不同,就算是淡淡的一层也能表达出其层次,所以 两宋的花鸟画,都是笔清墨秀、典雅精妙的作品,无不都是由生活中得来,生 活气息十分深厚,并刻画得毫发无遗,工致精细,“夺造化而移精神”的成功 作品。 3.意韵清雅,境界深远。 宋代工笔花鸟不论大幅和小品,全景式布

9、局或折枝式经营,境界都比较宏 廓深远。有些只是用全景的一部分,就算是一个小枝头,也能被他们表现的淋 漓精致,疏密得当,密的地方用一些小枝条也能让画面变得充实。空的地方就 算不画只要和密的地方形成一个很好的空间,这就是宋代画的精彩之处。以 出水芙蓉图为例,整幅作品实质上只画了一朵大荷花,花下衬托一老一嫩 两个叶片,加上下端三截短短的茎杆,其余既未题诗,也不加任何背景渲染, 论内容,少到不能再少,而给人的感觉,则犹如长势正旺的大片荷塘,只见其 丰盈茂盛,欣欣向荣,这样小小的点缀也能起到这样作用。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构成中国画艺术美的一个不可 缺少的因素。要是一幅作品没有意境,就算

10、是浓妆淡抹也是没有内涵的,不能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意境的构成上,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意”与“境” ,二是“情”与“景”。在“意”与“情”方面,要求“情真”、“意远”, “笔墨本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说到现代工笔花鸟,他是在宋代工笔花鸟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个毋庸置 疑。所以在现代工笔花鸟的身上还是会看到宋代工笔花鸟的影子。在我们上国 画课之前我并不了解当代工笔的近况,直至帮我们代课的研究生学姐告诉我们, 宋代小品是比较难临摹的,如果想要快点进入可以先从现代工笔花鸟入手,当 我打开现代工笔花鸟的书时,明显的和宋代的不一样,明艳的颜色首先映入眼 帘,我被这种颜色吸引住了。不

11、过同时我也在想,这种颜色要怎样用国画颜料 来表现呢?在之后老师教我们用一些矿物颜料来代替国画颜料,那些小石块画 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马上加强了色彩的表现能力避免了色彩的单一性。现 在回想宋代小品,如果把两种画放一起,我还真觉得现代的画能更吸引人。仔细看看那些当代的工笔,应该融入了不少西方油画的色彩表现方法,在 画面的处理上有不少的装饰,还配有许多的机理效果,让整个画面看起来特别 丰富,在视觉效果上夺人眼球。现在绘画的工具层出不穷,给我们更多的空间 来创作,甚至有些大师可以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颜料工具,方便自己使用。在画 面上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感觉,但是有些时候用的不得当就会使中国文化趋之弱 势,在

12、很大的程度上减弱了中国传统的神韵与气质。 综合来看,不管是宋代还是现代花鸟都各有特色,主要是看个人喜欢,有 人喜欢宋代那种古老的感觉,也有人喜欢现代的那种明亮的感觉,眼前一亮。 现代工笔花鸟与宋代的相比,构图色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我想这增强了工笔 花鸟的看头,同时更有发展的空间。但是会有一些画家把这种夸大,反而把中 国传统的精华给丢失,过分强调创新使得画没有韵味,没有看头。 其实像我们学国画的,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要去理解和吸收,每一种画法 都要去尝试,才能跟得上时代,再选择合自己心意的一种方法,再加上自己的 创作,就可以形成自己的那种风格。 最后我想说,宋代工笔花鸟不单单是照着景物一模一样的抄

13、下来,而是根 据实际的情况加以修饰和改动,令画面更加生动,在以后的发展中不管是什么 样的画都会用到这一点,宋代工笔的这种精神会一直流传下去,在所有的画面 中体现中国画的骨髓。然而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但会传承宋 代的精髓,我想更可能的是发展其创新独特的色彩和构图,以一个崭新的面貌 莱茵接大家。 参考文献: 1.丁蕊.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意境J.大众文艺.2010(7). 2.马芳. 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创新J. 科技信息(学术版) . 2007(6). 3.蔡英余. 关于南宋工笔花鸟的学术研究J.湖北美术学 院学报.2009(4) 4.张树荣.中国工笔画画法M.天津杨柳青画社.刘建超. 2009,1 5.周彦生.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刘继 明.2009,46.赵斤涛.自然美的升华论宋代工笔的写实性J.青春 岁月.20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