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1《大气受热过程》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2264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1《大气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1《大气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1《大气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1《大气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1《大气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1《大气受热过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1《大气受热过程》ppt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受热过程 对流层 平流层 高 层 大气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 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了解:大气是如何受热的 考点 1 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 太阳暖大地 ” 除臭氧吸收一小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 绝大部分 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 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如臭氧吸收紫外线 ,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 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得很少 。这也是为什么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 而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原因 。 (2

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有三种形式:吸收 、 反射 、 散射 。散射同吸收一样也具有选择性 , 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 ,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 云层越厚 , 云量越多 , 反射就越强 。 (3) 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 太阳没出来天就亮了 , 太阳下山了天还没黑都是散射作用 。 霜冻多出现在秋冬晴朗的夜晚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 。 规律技巧总结 考点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波长段 作用特点 吸 收 臭氧 (平流层 ) 紫外线 吸收强烈 ,有选择性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 少 水汽、 对流层 ) 红外线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波长段 作用特点 实例

3、反射 较大颗粒尘埃 、 云层 各种波长同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 ,云层越厚 ,反射越强 夏季多云的 白天 ,气温 不会太高 (偏低 ) 散射 空气 分子 、 微小 尘埃波长 较短的 可见光 (蓝光 、 紫光 ) 向四面八 方散射 ,有选择 性 晴朗的 天空呈蔚蓝 色 2 “ 大地暖大气 ” 地面增温向外辐射的是长波辐射 , 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 , 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 使大气增温 。 3 “ 大气返大地 ”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 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 , 称为大气逆辐射 。 这样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 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

4、对地面起到了 保温作用 。 探究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哪些?试举例说明。(分析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反射,散射和吸收; ( 1)多晴朗天气,云层薄,光照时间长; ( 2)海拔高,大气层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 3)纬度也较低,光照强度也较大; 大气逆辐射 5、从整个大气受热过程看,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是 地面辐射 (并分析青藏高原为什么平均气温较低) 海拔高,离地面较远; 大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 现象一 : 晴天的中午,站在水泥地面的操场上与站在足球场地草坪上,感觉有什么不同? 因为两地地面性质不同,造成他们气温的差异 一

5、天中温差谁比较大 ? 是气温不高呢? 现象探究二: 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晴朗的晚上与多云 的晚上相比,气温有无不同,请说明原因。 昼 夜 ( 1)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 , 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 。 ( 2)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 地面长波辐射, 并使大气 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 辐射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 。 晴天与阴天比昼夜温差 晴天 阴天 反射 减弱 低 吸收 逆辐射 高 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现象探究三: 地 面 辐 射 现象探究四 :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请简要说明原因。 图中哪个成都女孩,

6、说出原因? 成都女孩 西藏女孩 现象探究五: 【 例 1】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地区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日平均气温最高 日昼夜温差最大 日易出现霜冻 B 对流层大气一般情况下是随海拔上升气温下降, (地面是大气的热源) 海拔每升高 100米气温下降 。 但是有时某一高度范围内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这就叫做 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会阻碍大气的对流运动,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污染 规律技巧总结之逆温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 、 午后 、 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 。 完成 2 3题 。 ) A 愈接近地面风速愈小,大气热量不

7、易散失 B 愈接近地面空气尘埃愈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愈接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大气愈能吸收太阳辐射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供近地面大气吸收 D 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 午后地面辐射最强 , 越近地面气温越高 ) A甲 B乙 C丙 D丁 A 清晨地面辐射最弱,近地面气温低,出现辐射逆温现象。 所以第 3题甲符合题意。 2010年 11月 29日到 12月 10日联合国气候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 。 读 “ 大气受热过程 ” 图 , 完成 4 5题 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增强 B减弱 C减弱 D增强 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

8、量减少了 1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 B C D D A 图 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5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 B 近年来 , 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 , 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 4种情形 。 16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B C D 高度 高度 高度 高度 第 1 题图 气温 气温 气温 气温 A 13 结合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 , 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

9、 。 充分 利用太阳能 ,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 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 1)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 二氧化碳增多 , 是如何加强大气 “ 温室效应 ” 的 ? 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 , 提高了大气温度; 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 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 13 结合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 , 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 。 充分 利用太阳能 ,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 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 2) 利用 “ 温室效应 ” 原理 ,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 、 花卉等作物 。 参考图甲 , 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 、 热

10、、 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 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 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 , 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 ( 可 以减轻冻害 , 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 ) ; 有利于保持 、 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 ( 3) 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 ( 见图 14) 。 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 济区位条件有哪些 ? 请列举三项 。 ( 9分 ) 1,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 能源缺乏 ) ; 2,科技力量强; 3,经济基础雄厚 ( 资金充足 ) ; 4,首都对环境质量要求高 。 答出任意三项即可 。 19读下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10分 ) 特点:终年温和( 2分) 年温差很小 ( 2分),昼夜温差大 ( 2分) 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 2分),海拔高(接近 3000米) ( 2分) 大气层稀薄,白天对太阳削弱小,晚上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 (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