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4《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2259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4《地球的结构》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4《地球的结构》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4《地球的结构》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4《地球的结构》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4《地球的结构》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4《地球的结构》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4《地球的结构》ppt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球的结构 考点 1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特点 1 地震波及其特性 当地震发生时 , 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 ,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 地震波有纵波 (P)和横波 (S)之分 , 其详细情况如 下表所示: 项目 地震波 概念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 性质 能量波 地球内能以波动的方式向四周传播 弹性波 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岩石弹性震动 分类 横波 (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纵波 (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项目 地震波 传播 特性 纵波 (传播速度快 ,可在固体、 液体、气体中传播 横波 (传播速度慢 ,且只能通 过固体传播 共性 在不同的介

2、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向和折射现象 意义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 ,划分内部圈层 ;研究地震的能量和划分 ( 续表 )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 , 发现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突然发生变化 。 科学家将地震波突然发生变化的面称之为 “ 不连续面 ” 。 它们是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 。 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 , 并以此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 。 如图所示: 2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1)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 , 由里到外依次为地核 、 地幔 、 地壳 。 其中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界面为古登堡面 , 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 。 (2

3、)纵波在 5000千米深处 , 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说明地球内部物质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 。 (3)纵波在 2900千米深处 (古登堡面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 横波在 2900千米深处 (古登堡面 )传播速度突然减小至 0, 即横波在古登堡面处消失 。纵 、 横波在古登堡面的变化说明了外核的物质状态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 (4)图中未表现出来 , 横波在 5000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 , 比较微弱 , 这说明内核为固态 。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归纳 如下表所示 内部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概念 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 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 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 从古登堡面到地球核心的内

4、核部分 厚度 平均厚度 17千米 ,陆地约 33千米 , 海洋约 6千米 。 变化规律是: 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 , 地壳越厚;反之越薄 2800多千米 3400多千米 物质状态 固态 固态 外核为液体内核为固态 内部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主要 成分 氧 、 硅 、 铝 、铁 、 钙 、 钠 、 钾 、镁等 , 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主要由含铁 、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 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其他 特征 厚度不均;地壳上层为硅铝层 , 不连续分布;下层为硅镁层 ,连续分布 岩石圈下面有软流层 , 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源地 温度很高 ,压

5、力和密度很大;外核物质相对于地壳的 “ 流动 ” ,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 【 真题 1】 读下图 , 完成下题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D 【 思维过程 】 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火山岩 , 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 夯实基础,确保容易题不丢分 每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总有约 30%的容易题 ,这类试题只要考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即可确保得分 。 一般需要识记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概念 、地理原理和规律 、 地理数据等 。 如 2011年新课标卷 36题第 (1)问中的 “ 简述该国 (热带雨林 )气候特征 ” 即属容易试题

6、。 规律技巧总结 考点 2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 、 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 大气圈 、 水圈 和 生物圈 , 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 1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 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 , 随着高度的增加 , 大气的密度 迅速下降 。一般把 2000 3000千米的高空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人类发射的许多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的轨道高度在此范围内 。 大气的成分 如下表所示: 成分 作用 干 洁 空 气 氧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氧和氮是 大气的主要组 成成分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二氧 化碳

7、 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植吸收紫外线 , 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 固 、 液 、 气三相的相互转变产生天气现象 , 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概念 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物质,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了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即水圈 构成 空间 分布 按照各种水体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 大气水和生物水 。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陆地水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质 淡水 淡水仅占 3%,其中又有 2/3储藏 在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冰川中,大气层中也有一小部分水,基本上以水汽形态存在 咸水 意义 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 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 面形成了不

8、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水溶解岩石 、 土壤中的营养物 质 , 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 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动力: 水循环不仅调节气候 , 交换 大气 , 而且几乎伴随着一切自然地理过程 , 促进了地球环境 的发展和变化 续上表: 生物圈是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 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 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 生物圈是 大气圈 、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结果 。 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生物圈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 , 共同作用于地理环境 。 3 生物圈 其中生物的生存环境 如图所示: 【 真题 2】 (2010江苏 )2

9、010年 3月以来 , 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 火山灰蔓延 ,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 A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 B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 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 大气圈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 思维过程 】 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 ,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 , 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 , 慢慢会沉积下来 , 进入到水圈 、 生物圈 , 最终沉积下来 。 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圏层和外部圈层 , 其 关系图如下: 规律技巧总结 (山

10、西 2011 201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诊断考试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 , 完成1 2题 。 ) A圈层 B圈层 C圈层 D圈层 确的是( ) A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B C 【 解析 】 第 1题 ,岩浆一般位于软流层,而软流层主要又存在于地幔上部,故火山喷出的炽热岩浆来源于圈层。 第 2题 ,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厚,无论是横波还是纵波都能通过地幔物质,地核的外核因横波不能通过,可能呈液态,内核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大。 北京时间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 ,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11、 地震 。 下图为这次地震震中及周围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经过震中 所作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 3 4 题 。 确的是 ( ) A此次地震是由板块张裂引起的 B震级大是本次地震损失大的唯一原因 C因山高谷深,地震引发滑坡、泥石流 D汶川县城就在震中,所以破坏特别严重 确的是( ) A旱涝灾害对农业威胁较大 B夏季台风损失大 C春季沙尘暴危害大 D冬季常受寒潮侵袭 C A 【 解析 】 第 3题 , 汶川地震处于板块的碰撞处 , 震级大是本次地震损失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 从图中可以看出汶川县城不在本次地震的震中 , 而因山高谷深 ,地震引发滑坡 、 泥石流 。 第 4题 , 四川盆地受台风 、 沙

12、尘暴和寒潮影响小 ,但旱涝灾害对农业威胁较大 。 假如开心超人住所的地理位置是 (30 N,120 E)。有一天,他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甜心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完成 5 6题。 达的位置为下图中的( ) D A B C D 地”前行,则他在地下耗时最长的圈层是 ( )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D 【 解析 】 第 5题 , 住在地球另一端的甜心超人的位置即为开心超人位置的对趾点 (30 S,60 W), 再结合四幅图的情况 , 只有 符合要求 。 第 6题 , 开心超人始终保持匀速 “ 遁地 ” 前行 ,并穿越地心 , 地球内部

13、圈层中地核的厚度最厚 ,所用时间最长 。 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波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所罗门群岛及所处板块位置示意图 (1) 2007年 4月 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 8级强烈地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 _板块与 _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以防 _(灾害 )侵袭。 印度洋 太平洋 海啸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核 地幔 (3)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约 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 _波。 横 【 解析 】 第 (1)题 ,由图可知,所罗门群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地震在海洋中发生往往会引起海啸。 第 (2)题 ,地球内部圈层和分界面名称属基础知识,此题较为简单。 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