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苏教版选修1课件:1.2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2226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苏教版选修1课件:1.2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二生物苏教版选修1课件:1.2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二生物苏教版选修1课件:1.2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二生物苏教版选修1课件:1.2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二生物苏教版选修1课件:1.2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苏教版选修1课件:1.2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苏教版选修1课件:1.2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 数量 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并测定其数量 首页 础知识 点难点 堂练习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但是 , 尿素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 尿素分解成氨之后 , 才能被植物利用。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 如何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的细菌 ? 1 . 理解培养基的选择作用。 2 . 利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 3 . 利用涂布平板法培养和计数土壤微生物的数目。 4 . 能识别不同菌落的特征。 5 . 对培养结果能进行分析与评价。 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并测定其

2、数量 础知识 点难点 堂练习 首页 一 二 一、涂布平板法和混合平板法分离细菌 1 . 平板分离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 固体 培养基表面或里面 ,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经过生长、繁殖均可形成 单个菌落 。 2 . 分离、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是 琼脂固体 培 养基。平板分离法最常用的是 涂布平板法 和 混合平板法 。各项操作均需在 超净工作台 上或在 酒精灯火焰旁 进行。 三 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并测定其数量 础知识 点难点 堂练习 首页 二、选择培养分离 1 .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 营养需求 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有不同的 敏感性 。根据这一原理 , 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特性 , 设计一个

3、特定的环境 , 使之特别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 , 而 抑制 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种通过选择培养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培养分离。 2 . 要分离某种微生物 , 必须根据它的特点 , 包括 营养 、 生理 、 生长条件 等 ,采用选择培养分离的方法 ,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 , 使这种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数量不断增加 , 再 通过平板法等进行纯培养分离。例如 , 要分离高温菌 , 可在高温 条件下进行培养 ; 要分离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菌种 , 可在加有该 抗生素 的平板上进行分离。再如 , 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10% 的酚 , 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的生长 ; 运用将纤维素作为唯一

4、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 , 可以有效地分离 能分解纤维素 的细菌 ; 运用 无氮 培养基 ( 培养基完全不含 氮 元素 ), 可选择能固氮的细菌 ; 运用只含 尿素 而不含其他氮元素的培养基 , 可以选择能分解尿素以获取氮的微生物 ( 能合成 脲酶 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 ) 。 一 二 三 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并测定其数量 础知识 点难点 堂练习 首页 三、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1 . 菌落的概念 菌落是指单个微 生物在适宜的 固体 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 , 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 . 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 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

5、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 , 如菌落的大小、 形状 、 边缘特征 、隆起程度、 颜色 等 , 这些可以成为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3 . 菌落的应用 : 当多种微生物混杂在一起时 , 根据它们在平板上形成的菌落的 形态特征 , 可初步将所需的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 , 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所需微生物的 纯培养物 。 一 二 三 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并测定其数量 点难点 础知识 堂练习 首页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选择培养基 问题导引 观察图中的桦尺蛾 , 体色为黑色的桦尺蛾适于生活在浅色的树干上还是黑色的树干上 ? 依据这个思路 , 要找到耐高温或耐低温的微生物 ,

6、要到什么环境中去找 ? 要找到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呢 ? 提示 : 黑色的桦尺蛾适于生活在深色的树干上。耐高温的微生物适于生活在高温环境中 , 耐低温微生物适于生活在低温环境中 ; 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生活在富含尿素的环境中。 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并测定其数量 点难点 础知识 堂练习 首页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1 . 选择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 1 ) 在培养基全部营养成分具备的前提下 , 加入物质 : 依据某些微生物对某些物质的抗性 ,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物质 , 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 , 促进 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 , 如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食盐时可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 , 但不影响金黄

7、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 从而可将该菌分离出来 ; 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时可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生长 , 从而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 2 ) 通过改变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 : 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 , 可分离自生固氮微生物 , 非自生固氮微生物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存 ; 培养基中若缺乏有机碳源则异养微生物无法生存 , 而自养微生物可利用空气中的 ( 3 ) 利用培养基的特定化学成分分离特定微生物 : 如当石油是唯一碳源时 ,可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 物的生长 , 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 , 从而分离出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 ( 4 ) 通过某些特殊环境分离微生物 : 如在高盐

8、环境中可分离耐盐菌 , 其他菌在盐浓度高时易失水而不能生存 ; 在高温环境中可分离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其他微生物在高温环境中因酶失活而无法生存。 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并测定其数量 点难点 础知识 堂练习 首页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 . 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原理 若培养基的氮源只有尿素 , 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 , 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 , 缺乏氮源而受到抑制 , 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同理 , 培养基中只有纤维素作碳源 , 只有能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生存 , 其他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 二节 分

9、离特定的微生物 并测定其数量 点难点 础知识 堂练习 首页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 1 】 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 , 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和含量如下表 ,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 , 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 ( ) 成分 g S 7l 2纯淀 粉 甲培 养基 0 . 0 2 % 0 . 0 2 % 0 . 0 2 % 0 . 0 1 % 0 . 5 % 0 . 5 % 2% 乙培 养基 0 . 0 2 % 0 . 0 2 % 0 . 0 2 % 0 . 0 1 % 0 . 5 % A.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 自生固氮菌 ; 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B. 甲培养基适

10、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 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 ; 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 D.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共生细菌 ; 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并测定其数量 点难点 础知识 堂练习 首页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 : 固氮菌中能独立生存的是自生固氮菌 , 甲培养基中含有的葡萄糖和淀粉是有机物 , 无氮源 , 由此推出该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的自生固氮菌 ; 乙培养基中不含有机碳源和氮源 , 所以可用来分离培养自养型的自生固氮菌。 答案 : B 方法点拨 自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无机碳源 ,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 固氮菌

11、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 , 非固氮菌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氮 , 培养基中需加入氮源。 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并测定其数量 点难点 础知识 堂练习 首页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变式训练 1 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 ; 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 ; 在培养基中加入 10% 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 大肠杆菌 霉菌 放线菌 固氮细菌 A. B. C. D. 解析 : 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 , 而固氮细菌能生 长 ; 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

12、和放线菌 , 霉菌能生长 ; 在培养基中加入 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 放线菌能生长。 答案 : A 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并测定其数量 点难点 础知识 堂练习 首页 微生物数目的计数 问题导引 某市立医院近期接收的肠胃病患者增多 , 怀疑可能是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李明为自来水公司职员 , 公司让他调查饮用水是否合格 , 特别是大肠杆菌的数目。细菌如此微小 , 李明如何计数细菌的数目 ? 提示 : 常用的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涂布平板法计数菌落数目。 名师精讲 1 .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 1 ) 原理 :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 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 ( 2 )

13、缺点 :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 并测定其数量 点难点 础知识 堂练习 首页 2 . 间接计数法 ( 活菌计数法 ) ( 1 ) 原理 :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 , 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 , 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 , 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 2 ) 操作 : 设置重复组 : 同一稀释度下 , 至少涂布 3 个平板作为重复组 , 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分析结果时 , 需考虑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 , 结果明显不一致 , 意味着操作有误 , 需要重新实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 , 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 0 3 0 0 的平板进行计数。 计算公式 : 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