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禹庙》 【年代】:唐【作者】:杜甫——《禹庙》【内容】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赏析】:杜甫写的禹庙,建在忠州(治所在今四川忠县)临江的山崖 上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76)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参谒了这 座古庙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 开门见山,起笔便令人森然、肃 然山是“空” 的,可见荒凉;加以秋风瑟瑟,气氛更觉萧森但山空,那古庙就更显得巍然独峙;加以晚霞的涂染,格外鲜明庄严, 令人肃然而生敬意诗人正是怀着这种心情登山入庙的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 庙内,庭院荒芜,房屋古旧,一 “荒” 二“ 古” ,不免使人感到凄凉、冷落但诗人却观察到另一番景 象:庭中桔柚硕果垂枝,壁上古画神龙舞爪桔柚和龙蛇,给荒庭 古屋带来一片生气和动感 “垂桔柚” 、 “ 画龙蛇”,既是眼前实景,又 暗含着歌颂大禹的典故据《尚书禹贡》载,禹治洪水后,九州 人民得以安居生产,远居东南的“岛夷” 之民也“厥包桔柚”──把丰收 的桔柚包裹好进贡给禹又传说,禹“驱龙蛇而放菹(泽中有水草处) ”,使龙蛇也有所归宿,不再兴风作浪(见《孟子滕文公》 ) 。
这两 个典故正好配合着眼前景物,由景物显示出来;景与典,化为一体, 使人不觉诗人是在用典前人称赞这两句“用事入化” ,是“老杜千古 绝技”(《诗薮内篇》卷四) 这样用典的好处是,对于看出它是 用典的,固然更觉意味深浓,为古代英雄的业绩所鼓舞;即使看不 出它是用典,也同样可以欣赏这古色古香、富有生气的古庙景物, 从中领会诗人豪迈的感情五、六两句写庙外之景:”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 云雾团 团,在长满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江涛澎湃,白浪淘 沙,向三峡滚滚奔流这里“嘘” 、 “ 走” 二字特别传神古谓:“ 云从 龙”从迷离的云雾,奔腾的江流,恍惚间,我们仿佛看到庙内壁画中的神龙,飞到峭壁间盘旋嬉游,口中嘘出团团云气;又仿佛看到 有个巨人,牵着长江的鼻子,让它沿着沙道驯服地向东方迅奔 ……在这里,神话和现实,庙内和庙外之景,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 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迭合到一起了这壮观的画面,令人感 到无限的力与美诗人伫立崖头,观此一番情景,怎能不对英雄大禹发出衷心 的赞美,故结句云:“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 传说禹治水到处奔 波,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樏,是为“四载” 。
三巴指巴郡、 巴东、巴西(今四川忠县、云阳、阆中等地) 传说这一带原为泽国, 大禹凿通三峡后始控为陆地这两句诗很含蓄,意思是说:禹啊, 禹啊,我早就耳闻你乘四载、凿三峡、疏长江、控三巴的英雄事迹; 今天亲临现场,目睹遗迹,越发敬佩你的伟大了!这首诗重点在于歌颂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 创业精神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象洪水横流,给人民 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山“空” 庭“ 荒” ,正是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的真实 写照诗人用“春秋笔法” 暗暗讽刺当时祸国殃民的昏庸统治者,而 寄希望于新当政的代宗李豫,希望他能发扬大禹“乘四载” 、 “控三巴” 的艰苦创业精神,重振山河,把国家治理好在抒情诗中,情与景本应协调、统一而这首诗,诗人歌颂英雄,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但禹庙之景却十分荒凉:山空,风寒, 庭荒,屋旧这些景物与感情基调不协调诗人为解决这个矛盾, 巧妙地运用了抑扬相衬的手法:山虽空,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 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 龙蛇在画壁间飞动……这样一抑一扬,既真实地再现了客观景物, 又不使人产生冷落、低沉之感;加以后四句声弘气壮,调子愈来愈 昂扬,令人愈读愈振奋。
由此可见诗人的艺术匠心何庆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