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琴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211172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琴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杜甫——《琴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杜甫——《琴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杜甫——《琴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琴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琴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琴台 【年代】:唐【作者】:杜甫琴台【内容】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赏析】:此诗是杜甫晚年在成都凭吊司马相如遗迹琴台时所作。“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起首凌空而下,从相如与文君 的晚年生活着墨,写他俩始终不渝的真挚爱情。司马相如晚年退居 茂陵,这里以地名指代相如。这两句是说,司马相如虽已年老多病, 而对文君仍然怀着热烈的爱,一如当初,丝毫没有衰减。短短二句,如仇兆鳌说:“病后犹爱,言钟情之至。 ” ( 杜诗详注 )还有人评 论说:“言茂陵多病后,尚爱文君,其文采风流,固足以传闻后世矣。 ”(杜诗直解 )诗的起笔不

2、同寻常,用相如、文君晚年的相爱弥 深,暗点他们当年琴心相结的爱情的美好。“酒肆人间世” 一句,笔锋陡转,从相如、文君的晚年生活, 回溯到他俩的年轻时代。司马相如因爱慕蜀地富人卓王孙孀居的女 儿文君,在琴台上弹凤求凰的琴曲以通意,文君为琴音所动, 夜奔相如。这事遭到卓王孙的竭力反对,不给他们任何嫁妆和财礼, 但两人决不屈服。相如家徒四壁,生活困窘,夫妻俩便开了个酒店, 以卖酒营生。 “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褌(即围裙,形如犊鼻) , 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一个文弱书 生,一个富户千金,竟以“酒肆” 来蔑视世俗礼法,在当时社会条件 下,是要有很大的勇气的。诗人对此情

3、不自禁地表示了赞赏。 “琴台 日暮云”句,则又回到诗人远眺之所见,景中有情,耐人寻味。我们 可以想象,诗人默默徘徊于琴台之上,眺望暮霭碧云,心中自有多 少追怀歆羡之情!“日暮云” 用江淹诗” 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语, 感慨今日空见琴台,文君安在?引出下联对“野花” 、 “蔓草”的联翩浮 想。这一联,诗人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酒肆” 、 “琴台”这两个富有代表 性的事物,既体现了相如那种倜傥慢世的性格,又表现出他与文君 爱情的执着。前四句诗,在大开大阖、陡起陡转的叙写中,从晚年 回溯到年轻时代,从追怀古迹到心中思慕,纵横驰骋,而又紧相钩连,情景俱出,而又神思邈邈。“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两句

4、,再现文君光彩照人的形象。 相如的神彩则伴随文君的出现而不写自见。两句是从“琴台日暮云” 的抬头仰观而回到眼前之景:看到琴台旁一丛丛美丽的野花,使作 者联想到它仿佛是文君当年脸颊上的笑靥;一丛丛嫩绿的蔓草,仿 佛是文君昔日所着的碧罗裙。这一联是写由眼前景引起的,出现在 诗人眼中的幻象。这种联想,既有真实感,又富有浪漫气息,宛似 文君满面花般笑靥,身着碧草色罗裙已经飘然悄临。结句“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明快有力地点出全诗主题。 这两句是说,相如、文君反抗世俗礼法,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后 来几乎是无人继起了。诗人在凭吊琴台时,其思想感情也是和相如 的琴歌紧紧相连的。 琴歌中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 四海求其凰。颉颉颃颃兮共翱翔。 ”正因为诗人深深地了解相如 与文君,才能发出这种千古知音的慨叹。这里,一则是说琴声已不 可再得而闻;一则是说后世知音之少。因此, 琴歌中所含之意, 在诗人眼中决不是一般后世轻薄之士慕羡风流,而是“颉颉颃颃兮共 翱翔”的那种值得千古传诵的真情至爱。(施绍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