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课件2010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210380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PT 页数:269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课件2010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9页
审计课件2010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9页
审计课件2010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9页
审计课件2010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9页
审计课件2010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课件2010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课件2010版(2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 计 学,第一章 总论,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审计、审计本质、审计产生的基础、审计产生与发展、审计职能、审计作用、审计学的发展、审计学科体系等。,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 审计产生的基础 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权)的分离。 官厅审计 社会审计 内部审计二. 我国审计的发展史(一)我国国家审计的发展1.古代审计公元前11世纪至1840年 国家审计产生于西周秦汉时期会审分离,隋、唐“比部”审计 ,发展时期 宋设立“审计司”、“审计院”,“审计”定名之始。 元、明、清财审合一,没有专门的审计机构,中衰时期 2. 近代审计1840年至1949年 (1)民国审计 民国初年,国务院

2、下设“中央审计处”,各省“审计分处” 民国二十年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民国时期审计特点:审计法规完备,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组织及根据地审计 1932年成立中央苏区审计委员会,各地陆续设立审计组织,3.现代审计1949年至今 (1)解放后学习苏联财审合一制度 (2)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中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构,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3)1983年9月在国务院设立了审计署,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相继成立了审计局 (4)1984年12月17日,中国审计学会成立 (5)1985年8月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0月公布了审计工作试行程序 (6)1

3、98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7)1994年八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8)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9)38条审计规范、三化建设、2004审计风暴 (10)2006年6月1日,实施修订后的审计法,(二)我国社会审计的发展 1.解放前的社会审计 (1)北洋政府1918年颁布了会计师暂行章程 (2)1921年开始在上海设立会计师事物所,先后颁布了会计师注册章程 2.解放后的社会审计 (1)建国后很长时间取消了社会审计 (2)1979年开始陆续设立会计顾问处,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成立会计 顾问处的暂行规定,同年五月开始筹备上海公证

4、会计师事物所 (3)1985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4)1986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师条例 (5)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6)1995年财政部批准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三)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 1、古代的皇室审计与寺院审计 2、民国时期铁路、银行系统的内部稽核 3、解放初期大、中型企业中的内审部门与专职内审人员 4、社会主义内部审计1983年才开始建立,1985年12月公布 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若干规定,1995年7月14日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后来又作了修改,于2003年3月发布,2000年至2003年4月,中国

5、内部审计协会组织了对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及十五个具体准则进行制订,并予发布。,三.西方主要国家审计的发展,(一)西方国家审计的发展 1.奴隶制制度下的国家审计 (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前) 2.封建王朝中国家审计 3.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审计 (二)西方社会审计的发展(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和毕马威) 1.西方国家社会审计的萌芽 2.英国社会审计 3.美国社会审计 (三)西方内部审计的发展 1.西方古代和中世纪内部审计 2.西方现代内部审计 3.美国内部审计,一、审计定义 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2条对审计所下的定义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

6、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与人大版教材有差异,针对独立审计) 从审计的主体、依据、对象、职能、方法、目的和本质角度分析审计的定义。,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1、审计的主体2、审计的依据3、审计的对象4、审计的方法5、审计的目的6、审计的基本职能7、审计的本质,二、审计的基本要素和内容,AuditCPA AICPA(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Auditor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 Association

7、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 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要求精通财会专业、熟悉国内环境、掌握国际惯例、熟练运用外语,三、审计的英文术语,指审计活动中相互有责任关系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包括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委托)人。审计关系人是审计活动的基本方面,缺一不可。 审计人:审计主体执行者 第一关系人(中间人) 被审计人:审计客体接受者 第二关系人(财产经营者) 审计授权人:审计委托人授权或委托者 第三关系人 (财产所有者),四、审计关系人,审计人,审计授权人,被审计人,委托,进行审计,报告,表明资信,昭信投资者,确认经济责任关系,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一

8、.审计的职能 两种不同的观点:单一职能论与多种职能论 (一)经济监督职能基本职能 (二)经济鉴证职能 (三)经济评价职能,二.审计的作用 (二重性) 概念:审计职能发挥出来以后所能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一)审计的制约作用 1.揭露违规经营行为 2.揭露资料中错误和舞弊 3.揭露各种不正之风 4.打击各种经济犯罪 (二)审计的促进作用 1.促进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提高 2.促进内控完善 3.促进经济秩序健康运行 4.促进经济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大版:保证促进和调控,三、国家审计的作用 监督宏观 维护法纪 廉政建设 国有资产 内审社审,第四节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一)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审计的主要对象

9、是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 收支活动 1.会计资料是审计的前提和基础 2.会计活动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 (二)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1.产生的前提不同 会计 : 因加强经济管理适应核算与分析需要 审计 : 因经济监督 确定经济责任需要 2.两者性质不同 会计:经营管理组成部分,对经营管理反映与监督 审计:经济监督组成部分,管理过程外的独立监督,3.两者对象不同 会计资金运动过程,经济活动的价值方面 审计会计资料、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其他经济活动 4.方法程序不同 会计方法体系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会计方法内容记帐、算帐、报帐、用帐、查帐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凭证、登记帐

10、 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审计方法体系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 实施方法资料检查法、实物检查法、审计检查法、 审计分析法等。5.职能不同 会计基本职能记录、计算、反映、监督 审计基本职能监督(评价、公证) 会计检查检查帐目(针对会计业本身); 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帐目,又包含了审核稽查计算。,审计与会计检查的区别,一、独立性特征本质特征 组织上、人员上、工作上、经费上 (形式与精神独立性) 行政监督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管理活动;执行主体 本身具有管理权和处罚权 法律监督客体是法律关系,依据是法律,主体是法院和检察院, 按法律程序进行,第五节 审计的特征,审计监督与其它经济

11、监督比较,二、权威性特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 1. 组织具有法律的权威性 2. 人员受法保护 3.审计机关有检查权、强制措施权等 4. 人员的业务能力能保证执业的独立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5.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决定,否则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6.社会审计报告对外具有法律效力 7.内审机构是根据法律规定设置的,应具一定的权威性 三、公正性特征没有公正性,就没有权威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 本要求 审计人员站在第三者立场上,实事求是检查,客观判断, 公正评价和公正处理。,第六节 审计基本假设,一.会计假设与审计假设 二.国外审计基本假设 (一)毛茨和夏拉夫的基本假设(8假设论) (二)托马斯李的审

12、计假设 (三)弗林特的审计假设,三.我国审计基本假设 1.必要性假设 2.可证实性假设 3. 错弊存在假设 4.衡量标准假设 5.无反证判定假设 其他假设: 1.审计主体假设 2.审计方法假设 3.审计证据假设 4. 其他假设,第七节 审计法律责任,一.审计法律关系 (权利义务关系) (一)内容(主体和客体) (二)审计监督权的法律特征 1.具有国家强制性 2.是一种行政监督权 3.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 4.内容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二.我国审计法律责任 (一)被审单位的法律责任 (二)负有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报复陷害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四)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第二章 审计的对象、目标和分

13、类,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对象及其发展变化;了解审计目标的历史演变及审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重点掌握审计的分类方法和主要审计种类。,第一节 审计的对象,审计对象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外延上的审计实体,即被审计单位;其二是内涵的审计内容或审计内容在范围上的限定。 一.审计的一般对象 概括起来,审计的一般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有关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资料,(一)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有关经济资料 1.会计报表 2.会计帐簿 3.会计凭证 4.其他相关经济资料 (二)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 1.财政收支 (1)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 (2)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 (3)预算外资金审计(粮食资金举例) 2.财务收支 (1)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审计 (2)事业组织财务收支审计 (3)企业财务收支审计 (4)国家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 (5)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 (6)国外援款、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二.审计的具体对象 1.国家审计对象:是被审单位的财政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 2.社会审计对象:是委托人指定的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 有关经济活动 3.内部审计的对象是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 及有关经济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