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 作者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208409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文献学 作者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典文献学 作者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典文献学 作者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典文献学 作者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典文献学 作者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文献学 作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文献学 作者(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文献学 作者: 张诗凝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1.熹平石经(P45):从东汉末熹平四年(175年)开始,皇帝命大学者蔡邕用隶书书写, 将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后儒晚学校正经书 文字,取得了轰动的阅读效果 2.正始三体石经(P45):魏正始中,应学者们读经之需求,将古文经刻于石碑上,与“熹 平石经”并立于太学。古文不易识,则以篆、隶列于古文之下以诠释之,世谓之“正始三 体石经” 3.尺牍(P46):木牍是用来书写的木板或木片,单片的木牍比单片的竹简宽好几倍,多用于 书写公文、律令、函柬等。从汉代起,木牍的标准长度为一尺,故后来书信被称为“尺牍” 。 4.

2、汲冢竹书(P47):西晋时期,河南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 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竹书”,经过整理后得到竹书纪年等史书10余种。5.总集 (P55):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 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 为诗、文的合集。 6.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P56):是通带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 总集,是清代严可均所编,共搜集了先秦至隋作者3497人,其最大的长处是“全”,网络 了先秦至唐以前所有现存的单篇文章。 7.别集(P57):是相对于总集而言的,是指搜集一个作

3、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8.丛书(P60):是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集的 书名,用同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 、“合刻”、“汇抄”、“汇刻”、“全书”等。 9.类书(P64):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 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又分若干子目, 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 初学记白氏六帖,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 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10.政书(P64):是专

4、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工具书,比较有名的政书是“三通”。 11.干支(P65):中古国代用于纪日、纪年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顺序组合为六十对,六十对一个轮回,即俗称“六 十花甲子”。12.方志(P67):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些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实的综合性的地方文 献。 13.举例说明总集的种类。 按照编集的时段和体裁来划分: 1、通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体裁作品的总集,如萧统文选、古文辞类纂; 2、断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体裁作品的总集,如宋姚铉编集的唐文粹; 3、通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清严可均编辑全上古三代秦汉 三

5、国六朝文; 14. .简述与古典文献相关的工具书。 1、书目、索引 书目刘向、刘歆别录、七略 索引杜诗引 得 2、字典、词典 字典说文解字、尔雅 词典辞海 3、类书、政书 类书皇览魏文帝曹丕时编的最早的类书。 唐代: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百氏六帖宋代:太平广记、太平 御览、册府元龟、 明代:永乐大典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 政书 “三通”唐人杜佑通典 宋人郑樵通志 元人马端临 文献通考 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目录1. 目录 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 式,反映文献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P5 2. P92补史志:正史中的

6、“文艺志”或“经籍志”所缺甚多,后来学者尤其是清代学者纷 纷补撰与补注,这些补撰与补注正史的目录为“补史志”,或简称“补志”。 举例:宋王应麟汉书文艺志考证 3. P77&P83七略:是刘向、刘歆父子等一批学者共同完成的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的群书 目录,开创了我国古代的目录学。七略包括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 语、孝经、小学)、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农家、小说家)、诗赋略(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诗歌)、兵书 略(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shi龟、杂占、 形法)、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7、)。 4. P13刘向整理古典文献时广罗异本,仔细比堪,去除重复,校出脱讹。然后编定篇章目 次,确定书名。他每校完一部书,就把有关作者生平、思想内容、学术源流等整理情况写 出一篇叙录,这些叙录汇编成别录一书,开创了中国古典目录解题的范式。 5. P3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3在乾隆年间编撰,该书达到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最高峰, 此目安四部分类法编排,后来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批驳或补正,余嘉锡先生所著四库提 要辩证。 6. 中国古典目录学“六分法”的形成。P84 1、“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它始于七略。 2、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3、六艺略(分为

8、九种)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分为十种)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 说家、 诗赋略(分为五种)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荀况)、杂赋、歌诗、 兵书略(分为四种)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 数术略(分为六种)天文、历诸、五行、著龟、杂占、形法、 方技略(分为十种)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7. 中国古典目录学“四分法”形成、发展的基本线索P8687 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成熟与东晋时期的李充。 (1)郑默“考核旧文,删省浮秽”,制成国家内部藏书目录中经,西晋荀勖(xv)因 郑默中经,更著中经新簿,分为甲、乙、丙、丁四部

9、,总括群书; (2)东晋初年,李充因荀勖四部之法,换其乙、丙之书,使甲、乙、丙、丁四部,成为 五经、史记、诸子、诗赋的顺序; (3)至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发展荀勖、李充以甲、乙、丙、丁为序的四部分类, 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四部类目名称,概括各部类书籍的性质内容。,从此,四部分类 法便成为了我国古典目录分类法的主流。 8. 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P7983 一部体制完备的古代目录,其基本结构主要包含书名、叙录、类序三项。 1)P79书名项著录书的名称、篇卷数,以及作者姓名、附录等内容,反映图书的外貌特征, 例如: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 2)P80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

10、,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 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 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 一。如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3)P81类序:包括大类(略、部)之序和小类(种、类)之序两种形式。各家目录书有称 大类之序为“大序”或“总序”,称小类之序为“小序”的。类书是古代目录书中介绍某 一部类图书的学术变流、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与叙录一 起,体现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 4.目录学在学术中研究作用P102 有助于掌握历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术的盛衰

11、; 有助于粗知学术源流、了解学术的演变; 有助于文化学术的研究和古典文献的整理 第三章 古典文献的版本 1. 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板(也称雕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 2. 手稿本:作者亲笔所写,多增删修改,一般有署名和序跋,最能体现作品原貌,可据以 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3. 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 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4. 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 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 5.

12、旋风装:就是将裁成一定大小的纸两面书写,或将两页纸裱成一页两面书写,然后将写 好的书页的一端依次粘连在一张卷纸上,装上卷轴,就成为一本旋风装的书籍。 6. 蝴蝶装:(清叶德辉)蝴蝶装者,不用线订,但以糊粘书背,夹以坚硬护面。以板心向 内,单口向外,揭之若蝴蝶翼然。 7包背装:是对蝴蝶装的一种改进,把印好的书叶在版心中线处背面对折,让版心向外, 单口向内,将单口粘连到裹背纸上,外面再加上护叶和封面。 8. 行款:即行文的款式,包括行格和字数,通常以半页计算。 9. 版心:即刻版的中心部位,为两半页分界处,一般不可正文,婉儿刻有折叠书页标志的 “鱼尾”。 10. 牌记:又名碑牌、木记、墨围,俗称书

13、牌子,是刻书的一种版本记录,相当于今天的 版权页。 11.稿本:非作者亲笔所写,但经过作者校改,一般有作者印鉴,这种稿本又称清稿本,也 能体现作品原貌。 12.鉴别版本有哪些常用的方法。(1)依据版本形式进行鉴别:验牌记、考刻工、看版式、查讳字、看字体、看纸墨、看 装帧、审书名 (2)依据书籍内容进行鉴别:读序跋、审内容 (3)依据前人研究成果进行鉴别:读题识、审藏印、查著录 第四章 古典文献的校勘 1.校勘(P6):所谓校勘,是指改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 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地回复或接近文献原来的面目。 2. 对校(P154):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

14、,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 错误的方法。 3. 本校(P156):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和文字上的异同,从而 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4. 他校(P157):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种文献成为他校。 5. 理校(P158):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最高妙者此法,最 危险者亦此法”,通常需要从语言、体例、史实等方面寻找作为推理的依据。 6. 定本(P165):书籍经过校勘,分别同异,判断是非,然后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文字记 录下来,即成定本。 7. 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填空题(P137):讹、脱、衍、倒(、多重错误) 第五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

15、 1. 伪书P172:伪书就是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假造的古典文献。 2. 辨伪P177:辨伪主要是辨识古典文献的真伪,其任务是认定图书文献的真实作者、年 代,体现其原本的文献归属,而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则是文献辨伪的核心内 容。 3.辨伪的意义: 一是不辨古籍之真伪无法确定文献的价值 二是不辨真伪无益于古籍的整理 三是不辨真伪无法编纂史书 四是不辨真伪无法认识学术源流 4辨伪方法:(P182) 从目录文献入手,考察古籍文献的流传以辨真伪 从历史事件等入手,考察其发生的时间与作者在世的时间以辨其真伪 从作者生平入手,考察作者生平事迹和著述等以辨其真伪 从文风语体入手,考察其出现的特定文风、语词、文体等以辨其真伪 从征引文献入手,考察其与传本的异同、时代的前后等以辨其真伪 从思想内容入手,考察其体现的学术观点、语词文风等以辨其真伪 5辨伪要点:(P185) 1.尊重而不迷信前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 分清主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 系 3.综合考察而不单凭某一方法轻断真伪 4.关注考古新发现,吸收最新研究成果6. 四部正讹P190-191:晚明胡应麟所著,是辨伪成熟的标志性著作,它不仅仅归纳总结 了伪书现象,而且在全书最后又专门讨论伪书的特征、四部伪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