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先进文化之帆 行和谐发展之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206596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先进文化之帆 行和谐发展之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扬先进文化之帆 行和谐发展之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扬先进文化之帆 行和谐发展之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扬先进文化之帆 行和谐发展之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扬先进文化之帆 行和谐发展之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先进文化之帆 行和谐发展之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先进文化之帆 行和谐发展之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先进文化之帆 行和谐发展之舟 -云湖桥镇提升文化软实力工作简介 (2010 年5 月7 日) 各位领导、朋友们: 欢迎莅临云湖桥镇指导工作,云湖桥镇地处湘潭县西北部,与 湘乡、韶山、宁乡接壤,总面积127.9 平方公里。湘黔铁路、320 国道、208 省道及3 条县道在境内纵横经过;湘潭县唯一的铁路货 运站坐落镇域中心,上瑞、潭韶高速公路在境内设有互通,交通便 利,物流发达。 云湖桥镇是晚清国学大师王闿运的故里,是湘潭县新兴的工业 重镇,辖区内入驻各类企业74 家,其中规模企业14 家,2009 年工 业总产值13 亿元,财政税收2417 万,自07 年来财政总收入翻了一 番。一直以来,镇党

2、政班子将“发展文化软实力,是促进全镇社会 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为民施政 的重要内容,将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增强经济硬实力放在同等重要的 位置来抓,先后成立了湖南省首家乡镇文联及湘绮楼诗社。为进一 步提升文化品位、扩大文化影响力,2008 年底开展创建“省诗词之 乡”活动,并于2009 年12 月成功获审通过,全镇文化氛围日益浓 厚。 一、建设文化平台,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将文化建设纳入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文化设施覆 盖率、设施人均拥有量和设施设备档次,积极为群众搭建文化活动 平台,群众由“昔日的观众”

3、逐渐转变成“今日的演员” 。 一是增加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我镇共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 多万元,先 后建立了两个省级示范性农家书屋,建成了覆盖21 个村的镇办文艺 节目有线网,设立95 个群众广场健身舞学跳点,建立了46 个农村 文化信息共享站点;镇文化服务中心、镇文化网络宣传平台的文化 基础作用得到有效延伸。 云湖社区、高湖、塘湾、安仁等村还将村(社区)文化纳入党 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建设特色文化阵地。社区建立了廉政专题教 育长廊,将廉政文化融入其中;塘湾村精心布置了妇女才艺展览室, 安仁村设立了文艺家采风活动基地,高湖村在新村部规划新建了党 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室,

4、丰富了党员群众的精神生活。 二是成立文联,实行专业组织化运作。 为繁荣全镇文化事业,于2007 年1 月成立了全省首家乡镇文联。 三年来,共投入文联相关活动经费30 万元,镇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 得到充分发挥。镇文联成立后,通过筑巢引凤与助凤高飞相结合的 人才模式,经过不懈努力,一支作风正、业务精、优势互补的文艺队 伍基本形成。目前,全镇文艺界五个协会共拥有会员850 人,其中 县级文联会员40 人,市级文联会员15 人,省级文联会员8 人。 三年来,镇文联共承办出版云湖双月刊21 期,计219 万字; 先后编辑出版了云湖文萃 、 王闿运趣闻轶事 、 云湖诗联 、 秋苗集 、 桥那边的小屋子 、

5、 楚人山庄 、 庞凤羽诗文集 、 耕牛集 、 变故 、 书法必求 、 诗曲大观 、 清风亭五部 、 市井风尘 、 画境添香等14 部作品集。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镇文联会员的作品,在国家级、省级 专业刊物发表作品55 件,在市刊上发表113 件,在其他民间协会刊 物上发表500 多件;在全国、省市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42 次,其中 王能斌的散文永远不忘的耻辱在湘潭日报发表后获全国地方报副刊作品三等奖;农民诗人李建国的诗词在各项竞赛中共获得 10 个奖项,他的诗歌兴平赏荷获首届陕西、兴平荷花节诗词楹 联大赛三等奖。 2008 年举办的“迎奥运征文大赛” 、2009 年举办的“新中国成 立60 周

6、年征文大赛”中,共收集参赛作品246 件,这些作品不拘一 格,采用不同艺术手法,真实反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丰 硕成果,激情讴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了乡村 爱国情怀和文艺创作热情。 三是丰富载体,引导群众健康文化活动。 目前,全镇46 个村,村村有腰鼓、秧歌、唢呐、皮影、广场舞、 狮龙等文艺表演团队,总数达到110 支。3 年中共演出992 场。 2009 年政府牵头组织,依托文联众多的表演艺术队伍优势,在全镇 推广群众健身舞,参与人数达到7000 人。今年初,利用县委、县政 府举行“五下乡”活动的契机,我镇组织书法、表演艺术协会会员 及职能部门组成宣传表演团队,深入到村

7、、社区、企业、学校巡回 演出,将农业科技推广与文艺演出有机结合,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在家庭文化建设中,我镇通过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 彩的家庭文化活动,重点在“特”字上做文章,在“情”字上注入 新内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年中共表彰才艺家庭、书香家 庭、爱心家庭、绿色家庭、和谐家庭共600 个。在此基础上,不断 培养家庭的社会情、邻里情、家庭情,使好公婆、好媳妇、好邻里 不断涌现,成为全镇群众学习的榜样。以文化促和谐的理念,带来 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三年来,我镇群众邻里矛盾发生率大幅下降, 信访率连续三年实现20%以上递减,全镇综治形势明显好转。 二、提升文化品位,打造湘绮文化品

8、牌 一是推介经验,提升区域影响力。为进一步提升我镇文化品位,扩大文化影响力,在镇文联的带动及推介下,烟山小学被湖南省教 育学会、湖南省教科院、湖南省校园文联授予文学艺术先进单位称 号;石井铺村被评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础服务点” 。我镇文 联发展运作模式得到全国文联的高度认可, 中国艺术报在重要位 置大篇幅刊载了我镇文联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介。 同时,由湘潭县委宣传部主办的魅力莲乡-聚焦60 年特刊以 专版形式,对我镇党委政府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文化促经济发 展的做法,进行了专版报道,在县市进行推介,为我镇进军全省乃 至全国文化名镇创造了良好的开局。 二是成立诗社,发挥诗词

9、感召力。为弘扬湘绮楼文化,彰 显闿运精神,争创省“诗词之乡” ,从2008 年底开始,由镇文联的 几位副主席酝酿组建“湘绮楼诗社” ,在市县镇三级文联组织的大力 支持下,于2009 年4 月25 日举行了成立庆典大会。诗社成立后, 会员由筹备阶段的10 人迅速发展到60 人,为挖掘湘绮文化遗产集 聚了人才。诗社成立后,编辑出版了湘绮新声和湘绮楼诗集 ; 为扩大诗社影响力,拓宽会员视野,先后组织部分会员到湘潭市 “天人合一”会所,韶灌文化传播公司,香山雅墅等地开展采风活 动,传播湘绮文化,吸取他乡文化精髓。 三是建设诗乡,激活文化向心力。为充分擦亮湘绮文化品牌, 倡导群众诗词文化,激活文化向心力

10、,我镇将创诗词之乡纳入重要 议事日程,从2007 年初开始筹备,先后成立云湖桥镇文联、湘绮楼 诗社,拥有诗词会员73 人,其中中华诗词协会会员5 人,全镇形成 了浓郁的诗词创作之兴,交流之趣,出版之风。通过近三年的不懈 努力,2009 年12 月成功通过中华诗词学会验收,获“诗词之乡” 荣誉称号,今年3 月顺利通过复审。在诗乡创建活动中,先后2 次 组织近100 名爱好者参加的诗词习作培训班,邀请鹦鸣诗社刘凌云老师作专题辅导。培训班气氛活跃,诗词爱好者现场吟诗作赋,产 生了强烈的文化共鸣。自2008 起组织开展的诗词“进校园、进农村、 进社区、进农家、进企业”五进活动,群众参与共达到6000

11、人次, 占全镇总人口的10%,文化活动普及参与率达到了新的高度,彰显 出诗词文化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上级认定授牌后,为巩固创 建成果,我镇利用文联庆典的契机,再次投入4 万元,于2010 年1 月18 日,开展了全镇性的大型文化活动,活动共有40 余位市、县 诗词名家现场挥毫书写春联,艺术家们与前来观摩学习的200 余名 诗词爱好者吟诗作对,现场文化气息浓郁,湘潭市都市频道、县电 视台等8 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活动同时吸引周边宁乡县、韶山 市、湘乡市的群众前来观摩。 三、挖掘文化潜力,助推镇域经济发展 我镇把培育文化产业融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发 挥文化的灵魂引领作用,实现了经

12、济、社会与文化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 一是拓展招商领域,为持续发展积蓄力量。我镇将文化建设作 为对外开放的主要手段,把文化招商作为项目招商的重要途径,通 过文化,积蓄可持续发展资源。以文化招商理念引进的园博源农业 休闲文化旅游项目,已实现总投入1200 万元,项目的入驻不但优化 了当地生态环境,而且将镇域文化与自然资源有机结合,创造了良 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今年,楠-湖低碳经济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更 为我镇实施文化招商战略提供了绝好机遇,我镇将综合利用区内文 化气息深厚、民风质朴及良好的交通区位等优势,扩大招商领域, 以实现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互促共赢。 二是创优文化环境,为城镇建设指明方向。

13、以开展创建省级文 明村镇、全国诗词之乡等活动为契机,聘请高层次专家进行深度挖掘、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力求展现云湖桥特色文化与自然完 美融合,增强云湖桥的韵味和魅力。努力打造以七里向红天河 圈为中心的城镇区,以缺高线、楠银线为辐射的文化旅游休闲风光 带。 三是净化社会风气,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健康文化与歪风邪 气是相互消涨的,当健康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时,一个区域的社会风 气就能得到极大净化。近年来,我镇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在满足 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极大的遏制了歪风邪气。镇党委政府先后组 织的廉政文化五进、文化科技五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将群众的视 线与精力更多的吸引到健康娱乐上来,更多的吸引到建功立业上来, 现在我镇农村打牌赌博的少了,谋事创业的多了,到企业敲竹杠的 少了,主动支持企业发展的多了,邻里扯皮打架的少了,相聚跳广 场舞的多了。社会风气的净化,为镇村干部集中精力谋发展、为企 业集中精力搞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给前来我镇投资兴业 的有识之士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我镇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很多 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 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文化与促进社会和谐有机结合起来,促 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同步发展。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对我们的 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