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文化与爱情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204590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祝文化与爱情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梁祝文化与爱情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梁祝文化与爱情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梁祝文化与爱情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梁祝文化与爱情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祝文化与爱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祝文化与爱情(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祝“文化与爱情” (Butterfly lovers culture and love)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模具设计 姓名:汪玉毛 学号:100501020091 梁祝“文化与爱情” 摘要:梁祝文化已经发展了 1600 多年,从晋朝至唐朝年间的传 说、宋代诗词、元明戏剧、清代歌谣以及现代的戏曲,形式五彩缤 纷,在中国文化史上争奇斗艳,在世界文化领域光彩夺目。 梁山伯 与祝英台 ,是与白蛇传 、 孟姜女 、 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 “四大名剑传说” 。 梁祝传说更是我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 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是 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

2、传说。梁祝传承至今,更是 深受每个中国人的喜爱。 关键字:梁祝文化,艺术,爱情 第一部分:梁祝文化 1、五四时期承前启后的梁祝文化 20 世纪初,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民间文 化学呈现了全新的生机和活力。1918 年 2 月,在北大校长蔡元 培的支持下,北大教授刘半农、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周作 人等发出了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 ,面向全国进行 征集。1922 年 12 月,又创办了歌谣周刊,钟敬文率先在该 周刊上发表了流行于海陆丰的梁祝歌谣。在此基石之下,民间文 学理论研究应运而生,钱南扬、顾颉刚、冯贞群等一大批专家深 入实地,采集梁祝资料,考察梁祝古籍,在此之下,诞

3、生了梁 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钱南扬, 祝英台的歌 冯沅君。这一时期,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上海天一影片2 公司 1926 年拍摄的无声电影梁祝痛史 。 2、建国初期百花齐放的梁祝文化 1949 年 7 月,随着全国首次文代会的召开和中国文联的成 立,文艺界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文艺,批判地接受一切文化 遗产。1950 年 4 月,毛泽东又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 艺方针。因此,50 年代,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开展了民间故事和 歌谣的搜集整理,这些都为梁祝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950 年 7 月,王亚平发表了民间艺术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 对民间故事梁祝提出评论,并给出建议:把整个故

4、事有生命的遗 书部分保留下来,改成剧本都一定能收到群众的欢迎。 因此,在这一时期,梁祝被改成 30 多个剧种的剧本,开创 了 50 年代梁祝戏曲的黄金时期,诞生了梁祝哀史 、 柳荫记 , 英台抗婚等著名剧作。同时诞生了许多有关梁祝评论的文章, 更是梁祝走出了国门,被外国人所熟知。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梁 祝成就了迄今为止梁祝文化的最高好艺术成果,也是我国现代 音乐艺术的最高成果之一,更理所当然地跻身于世界经典音乐之 列。 3、改革开放时期丰富多彩的梁祝文化文革的结束,民族文化再现春色满园,梁祝戏曲、电影逐渐解禁, 人民得以重新目睹梁祝的文化风采。更以 1984 年,国家文化部、民 委、中国民协等发起

5、编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全国范围内规模 空前的民间文学调查,在此给梁祝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3 这一时期,研究方面,赵景深发表了牯岭祝英台山歌 ,罗永麟发 表了试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等文章。1986 年,浙江省民间 文艺家协会向全国征集梁祝资料,得到全国各地热烈响应,编纂了 两本梁祝资料;之后,宁波还成立了梁祝研究小组;1987 年,江浙 沪民协联手在宁波市举办了首次全国性梁祝研究讨论会,受到各地 40 多篇论文。此次内容广泛,使梁祝文化第一次进入广阔的研究领 域,从长期以来注重对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和艺术特色的探讨, 逐渐深入到对其文化价值、人文价值等方面的研究, 。 这一时期对

6、梁祝故事、歌谣的抢救、发掘,梁祝古迹的考察, 梁祝文化的研究,为梁祝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引发 了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范围内的梁祝热。更引发了对梁祝的出版 热,路工的梁祝故事说唱集 ,张恨水、赵清阁的小说梁祝再 版;以后又有了何占豪、陈刚的单行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马萧 萧改编,刘黛琳绘画图文并茂的蝴蝶双飞 ;1993 年,今日中国 出版社又出版了周静书、白石坚编写的梁祝故事集 ;同时引起旅 游开发热,设立了梁祝文化公园,发掘保护了梁祝文化古迹,同时 举办梁祝文化节。 以上是梁祝梁祝文化发展的近三个阶段,这对于梁祝文化的传 承与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既继承了梁祝的千古文化

7、,又 把它加发展,给将其推出国门,使其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之 一。 第二部分:梁祝爱情4 1、 爱情来源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爱情故事的流传,始于公元三七七年。东 晋时期,当时的门第风气极盛,官家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 学,与贫苦儿梁山伯为同学,二人情义相投,相交甚笃,后祝被梁 认出女儿身,两人遂私定终生,但这一愿望遭到祝家的激烈反对, 并为祝英台另外安排了婚事,祝誓死不从,最后两人唯有以死相殉, 化蝶双双飞去 2、 爱情过程 1) 草桥结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 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 班昭 、蔡文姬的才学,恨家 无良师,一心想往 杭州 访师求学

8、。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 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 “按卦而断,还是让 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 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 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 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 2) 同窗 三年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 万松书院 ,拜师入学。从此,同 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女扮男装的 英台 深 深 爱 上了 山伯 ; 3) 十八里相送5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 不舍 。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

9、。山伯 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 愿替山伯作媒 。 4) 英台抗婚 因 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 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 。 但英台之心已属梁山伯,天下间任何事都 已不能将其分开。 5) 楼台相会 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 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6) 化蝶双飞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 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 九龙 墟。英台 闻山 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 风雨雷电大

10、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 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 3、 梁祝意义 梁祝 细腻地呈现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 出 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 争取到与男孩子一同读书受教育的机会。继而挑战长久以来 “门6 当户对”的观念,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 婚姻自由。然而,保守的年代却棒打鸳鸯两分离。但梁、祝的情, 终究 感天动地 !二人化成彩蝶 翩翩飞舞 ,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 所经之处,花儿漫天开放 。 总结: 梁祝传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 千百年来,梁祝传说 以提倡求知、崇尚爱情、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

11、鲜明主题深深打动 着人们的心灵,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 事结构而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梁祝传说和以梁祝传说为内容的 其他艺术形式所展现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之 林中的一朵奇葩。 梁祝传说自 1600 年前的晋代形成以来,主要流传于 宁波 、 上虞 、 杭州 、 宜兴 、济宁、 汝南 等地,并向中国的各个地区、各 个民族流传辐射。在流传的过程中,各地人民又不断丰富发展传 说的内容,甚至还兴建了众多以梁祝传说为主题的墓碑和庙宇等 建筑。此外,梁祝传说还流传到朝鲜、 越南 、缅甸、日本、 新加 坡 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其影响之大在 中国民间传说 中实属罕见。人们用丰富

12、多彩的文艺样式来表现这个美丽动听的故事,仅戏曲 剧种就有 30 余种、曲艺 20 余种,更有上百首歌谣、几十种工艺 品,以及电影和电视作品。据梁祝传说改编的越剧 梁山伯与祝 英台 、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电影 梁山伯与祝英台 等各种 文学艺术作品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求学、婚恋的独特风尚,构成7 了庞大的梁祝文化系统。 同其他口头文学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样,近 20 年来,由于受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以口头传承为主 的梁祝传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原有的口头传承人相继去世, 年轻一代不愿接续,传承面临着断代的危险,梁祝传说在不久的 将来,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梁祝传说的传承者、说唱者,而梁祝文 化的“根“在于梁祝传说,故而急需抢救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使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绵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