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35204449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6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4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4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4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4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龙网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 14 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资料编号:M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结 构 第14章 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筑 龙 网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第 1页 YJZGCSJJSCS-JG14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龙网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 14 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资料编号:M 目 录 目 录 . 2 14.1 一般规定 . 3 14.2 计算要点 . 5 14.3构遣要求. 8 14.4 抗冲切计算 .

2、 14 第 2页 YJZGCSJJSCS-JG14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龙网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 14 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资料编号:M14 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载 14.1 一般规定 14.1.1 板柱结构适用于多层非抗震设计的建筑,板柱-剪力墙结构适用于多层、高层非抗震 设计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不超过8度的建筑,其设计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 规则的设计方案。采用平板时,跨度不宜大于7m,有柱帽时跨度不宜大于9m,采用预应力时 不宜大于12m;密肋板时为710m。其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14.1.1的规定。 注:有关建筑结构不规

3、则的说明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ll200l 表14.1.1 房屋建筑的最大运用高度(m) 抗震设计 结构类型 非抗震设计 6度 7度 8度 板柱结构 20 板柱-剪力墙结构 70 40 35 30 14.1.2 板柱-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14.1.2的规定。 表14.1.2 板往-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高宽比 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 非抗震设计 6 度、7 度 8 度 板柱-剪力墙结构 5 4 3 注:l 建筑结构高宽比指房屋高度与结构平面最小投影宽度之比;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 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 当主体结构与裙房相连时,高宽比可按裙房以上

4、建筑的高度和宽度计算。 14.1.3 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结构布置宜均匀、对称,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宜重合。 2 板柱结构每方向单列柱数不得少于3根。 3 抗震设计时,必须采用板柱-剪力墙结构。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成双向抗 侧力体系。 第 3页 YJZGCSJJSCS-JG14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龙网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 14 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资料编号:M4 为减小边跨跨中弯矩和柱的不平衡弯矩,可将沿周边的楼板伸出边柱外侧,伸出长度 (从板边缘至外柱中心)不宜超过板沿伸出方向跨度的0.4倍;当

5、楼板不伸出边柱外侧时, 在板的周边应设边梁,边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板厚的2.5倍,边梁应按与半个柱上板带共同 承受弯矩、剪力和扭矩进行设计,并满足各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5 抗震设计时,房屋的周边应采用有梁框架,有楼梯、电梯间等较大开洞时,洞口周围 宜设置框架梁或边梁。房屋的顶层及地下一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 14.1.4 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l 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 的部位,剪力墙不宜过分集中,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 2 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形等型式,避免采用单片短肢墙,少数不能避免 时,应控

6、制其轴压比:一、二、三级分别不应大于0.5、0.6、0.6,井按框架柱进行设计。 3 剪力墙不宜过长,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 30%。 4 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高,宜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开洞时,洞口宜上下对齐。 5 剪力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不宜超过表14.1.4的规定,超过时,应 计入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当这些剪力墙之间的楼板有较大开洞时,表中数据应予减小。 表14.1.4 剪力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抗震设防烈度 楼盖形式 非抗震设计 6 度、7 度 8 度 现浇 3.0 2.5 2.0 14.1.5 剪力墙两侧楼板不应全部开洞,当墙

7、边有较大洞口时,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以保 证侧向水平力能可靠地传递至剪力墙上,且需通过计算分析,适当折减剪力墙的抗侧力刚度。 14.1.6 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不应有错层,不应出现短柱。对楼梯间等的局部短柱, 应采取切实可靠的加强措施。 14.1.7 板柱-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宜调整平面形状,采用适宜的基础形式,采取有效的 构造及施工措施,不设抗震缝。当遇下列情况之一,又无法调整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时,宜设 防震缝将其划分为若干个较简单的结构单元: l 建筑平面有较大凸出部位或不规则; 2 建筑物内有局部错层或建筑层高相差较大; 第 4页 YJZGCSJJSCS-JG14 3 建筑物内各

8、部分结构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 防震缝的最小宽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龙网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 14 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资料编号:M 14.1.8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计算分析、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等除应符合本章的规 定外,尚应分别符合现行规范中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规定。 14.2 计算要点 14.2.1 板柱结构、极柱-剪力墙结构在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宜优 先采用连续体有限元空间模型的计算方法,也可采用等代框架杆系结构有限无法或其他计算 方法。 14.2.2 符合下列条

9、件时, 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板柱结构的平板和密肋板的内力可用经验系数法 计算: l 活荷载为均布荷载,且不大于恒载的3倍; 2 每个方向至少有3个连续跨; 3 任一区格内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应大于1.5: 4 同一方向上的最大跨度与最小跨度之比不应大于1.2; 5 不规则柱网,柱的偏离值不应大于跨度的10%。 14.2.3 按经验系数法计算时, 应先算出垂直荷载产生的板的总弯矩设计值, 然后按表14.2.3 确定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弯矩设计值。 对X方向板的总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8 / ) 3 / 2 ( 2 C l ql M x y x = (14.2.3-1) 对Y方向板的总弯矩设计值,按

10、下式计算: 8 / ) 3 / 2 ( 2 C l ql M y x y = (14.2.3-2) 式中 垂直荷载设计值; q x l 、l 等代框架梁的计算跨度,即柱子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y C柱帽在计算弯矩方向的有效宽度,见图14.2.3;无柱帽时,取 =0。 C 第 5页 YJZGCSJJSCS-JG14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龙网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 14 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资料编号:M 表14.2.3 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弯矩分配值(表中系数乘 ) o M 截面位置 柱上板带 跨中板带 端跨: 边支座截面负弯矩 跨中正弯矩 第一个内支座截

11、面负弯矩 0.33 0.26 0.50 0.04 0.22 0.17 内跨: 支座截面负弯矩 跨中正弯矩 0.50 0.18 0.17 0.15 注:l 在总弯矩量不变的条件下,必要时允许将柱上板带负弯矩的 10分配给跨中板带。 2 本表为尤悬挑板时的经验系数,有较小悬挑板时仍可采用。当悬挑板较大且负弯矩大于边支座截面 负弯矩时,须考虑悬臂弯矩对边支座及内跨的影响。 14.2.4 按经验系数法计算时,板柱节点处上柱和下柱弯矩设计值之和 可采用以下数值: C M 中柱: (14.2.4-1) ) ( 25 . 0 y x C M M M = 边柱: (14.2.4-2) ) ( 40 . 0 y

12、 x C M M M = 式中 按本措施第14.2.3条计算的总弯矩设计值。 ) ( y x M M中柱或边柱的上柱和下柱的弯矩设计值可根据式(14.2.4-1)或(14.2.4-2)的值按其 线刚度分配。 14.2.5 按其他方法计算时,柱上端和柱下端弯矩设计值取实际计算结果。当有柱帽时,柱上 端的弯矩设计值取柱刚域边缘处的值。 14.2.6 当不符合第14.2.2条规定时,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板柱结构的平板和密肋板可采用 等代框架法计算其内力: 第 6页 YJZGCSJJSCS-JG14 1 等代框架的计算宽度,取垂直于计算跨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平板中心线的间距; 筑龙网 WWW.SINOAEC

13、.COM 筑龙网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 14 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资料编号:M 2 有柱帽的等代框架梁、柱的线刚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上升板结构技术规 程的有关规定确定; 3 计算中纵向和横向每个方向的等代框架均应承担全部作用荷载; 4 计算中宜考虑活荷载的不利组合。 14.2.7 按等代框架计算垂直荷载作用下板的弯矩, 当平板与密肋板的任一区格长边与短边之 比不大于2时,可按表14.2.7的规定分配给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有柱帽时,其支座负弯矩 应取刚域边缘处的值,除边支座弯矩和边跨中弯矩外,分配到各板带上的弯矩应乘以 0.8 的 系数。 表14.2.7 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弯矩分配比例(%) 截面位置 柱上板带 跨中板带 内跨: 支座截面负弯矩 跨中正弯矩 75 55 25 45 端跨: 第一个内支座截面负弯矩 跨中正弯矩 边支座截面负弯矩 75 55 90 25 45 10 注:在总弯矩量不变的条件下,必要时允许将柱上板带负弯矩的 10分配给跨中板带。 14.2.8 当采用等代框架-剪力墙结构杆系有限元法计算时,其板柱部分可按板柱结构等代框 架法确定等代框架梁的计算宽度及等代框架梁、柱的线刚度。 14.2.9 水平荷载作用下,板柱结构的内力及位移,应沿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计算。当柱网 较为规则、板面无大的集中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