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领60亿人的6000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202135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领60亿人的6000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领60亿人的6000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领60亿人的6000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统领60亿人的6000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统领60亿人的6000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领60亿人的6000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领60亿人的6000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领 60 亿人的 6000 人 邱恒明 发表于 2010 年 08 月 12 日 09:52 阅读(110160) 评论(111) 分类: 媒体约稿 相关搜索词: 全球 创始人 公司 戴维 基辛格 从60亿全球人口中挑出的6000人。这些人管理着我们的政府,经营着跨 国大公司,操控着国际经济、媒体、宗教,以及一些处于阴影下的领域,如恐 怖组织。这6000人是全球精英,并且引领着当下社会的发展。今天的超级精英 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和财富,他们的全球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团体。我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超级精英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比周遭的人工 作更努力,精力更充沛,前进的动力也明显更强。超级精英

2、得出一个结论: “成就非凡者的最大同盟者就是其他人的惰性和不作为。” 作者戴维罗特科普夫是否属于超级精英?这是我要与读者共享的第一个 问题。 年轻的戴维其中一个梦想就是能亲眼目睹超级精英基辛格的风采,几番努 力,他于1996年加入基辛格顾问公司并出任总经理,成为了基辛格的工作伙伴。 按照戴维罗特科普夫的定义,自己算不上超级精英,60亿人中排名前 6000位的权力精英们才算。不过,畅销书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事作 者、美国知名的创业导师蒂娜齐莉格认为,戴维具备了超级精英的成功特质 比周遭的人工作更努力,更坚决地行动。投身其中 在开办一家咨询公司后,戴维罗特科普夫接受了朋友的邀请,出任美国 商务

3、部副部长的助理。任职不到两周,他就走进这位朋友兼上司杰弗里加蓬 的办公室,要求辞职。他说自己再也无法忍受如此官僚的工作环境了。这里的 一切都慢悠悠的,让人受不了,而且戴维还是个急性子,什么事都想快点办好。 听完戴维的话,上司杰弗里请他出去一起散步,散步途中给他讲了一个笑话: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要发财。他每天都去教堂祷告,祈求上帝让他中一次 大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他从来都没中过奖。最后,他智穷才尽, 向上帝抱怨说:“你太让我失望了!”突然,上帝低沉有力的声音打破了周围 的静寂。上帝说:“小伙子,帮帮忙,你想中奖,至少得先买上一张彩票啊! ”杰弗里提醒戴维:如若不能全心投入,遑论在政府“

4、中乐透”。没人会把 成功的工具奉送到自己手中。于是,戴维重新回到岗位上,发挥自己天生的才 能,尽心尽力做事情,而不是坐等他人拿出方案来。几年之后,戴维华丽转身, 离开商务部,成为基辛格顾问公司的总经理。他从一个梦想见到基辛格的新人 起步,成为了基辛格的工作伙伴。 纵观历史,要成为某一时代的统治精英,最便捷的途径是成为前一代统治 精英的子孙。因为每一个时代的精英都有两个最重要的盟友:野心(在某些领域叫做贪婪)和惯性。不过,超级精英的主旨是告诉人们:21世纪的全球 精英不同于以往的精英。靠继承获得权位的人比过去少很多,大部分人靠白手 起家。富豪排行榜编撰人菲利普贝雷斯福德的调查数据可以论证:198

5、9年刚 开始编制排行榜的时候,上榜者的财富大约3/4是继承的;20世纪90年代中 期开始,靠自身奋斗获得的财富已经超过了靠继承得到的财富;最近公布的一 项榜单显示,1000个最富的人中,70%以上是靠自身努力致富的。超级精英的3大特点 戴维的研究发现,过去超级精英这个圈中的人靠继承就能拥有财富和人脉, 但今天情况已经变了,大多数人完全靠自己取得巨大的成就。这说明成功路上 的主要障碍是人们自己设置的。所以,全心投入、努力追求是成为超级精英应 有的斗志。 了解超级精英作者的背景之后,我认为第二大重要问题是:超级精英 的分布特点、他们有哪些共性。以下是阅读全书后,应与读者共享的知识。1、就读名校 全

6、球化、信息革命催生了影响世界的超级精英,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名 校网是新型超级精英必备技能之一。 从超级精英名单上随意抽取300名成员作为全球各领域的样本,戴维发现 近30%的人毕业于20所名牌大学,排在前面的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芝加 哥大学。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名单: 信息革命的开拓者中曾在斯坦福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有:雅虎的创 始人、微软的首席执行官、谷歌的创始人、英特尔的创始人、网络DVD租赁公 司奈飞的创始人、惠普的创始人、YouTube的创始人之一、SUN公司的创始人之 一、思科公司的创始人。曾在哈佛大学念书的人有:微软的创始人、facebook 的创始人、SUN公司的创始人之

7、一、维亚康姆的董事长。2、毕业后进入商界或金融界 在组成全球超级精英的各个领域的人中,最大的一群人是商业和金融界的 领袖。这些领袖的权力不受国界的限制,而且不断地在超越国界。跨国公司和 金融机构的崛起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这些企业现在是最大和最重要的跨国团 体。据保守估计,有1500多家资产和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的企业,管理这 些巨型企业的个人具有真正的全球影响力。 另外一组数据也能说明商界领袖影响力剧增。1983年,世界500强公司的 收益相当于全球GDP的15%;今天,他们的收益已经翻了一倍多,超过了全球 GDP的40%。 就超级精英的具体分布,戴维的调查数据如下:63%的超级精英来自商界

8、或 金融界。其次是政府和多边组织领导人,占18%。军事和国防部门领导人占 7%,宗教领袖占4%,比文化界领袖略少一点。影子精英成员约占2%。 所以,毕业后进入商界和金融界是较好的选择。3、自恋狂、病态分子、瘾君子 超级精英是这样一群人。在很多方面,他们也许是最优秀的、最聪明的人,但在另外一些方面他们也是最无情、最自私自利的人,执著与维护现有的功成 名就。 多项针对成功者和掌权者的调查显示,超级精英具备的某些共同特性并不 符合一般人对健全人格的观点。 某些心理特征在领导人身上比一般人更常见。比如,偏执的性格。超级做 事井井有条,对工作狂热,注重细节,有时事必躬亲,能把周围人折磨得要死。 虽然与他

9、人合作常常是获得伟大成功的关键因素,超级精英引述心理 学家麦考比的观点认为,比尔盖茨、安迪格鲁夫、杰夫贝佐斯和杰 克韦尔奇等超级明星级企业领导人是自恋狂。 另,精神医生的研究发现,超级精英多数会内啡肽成瘾。超级对高度紧张、 高回报的工作造成内啡肽(脑分泌的具有镇痛作用的荷尔蒙)成瘾。管理一个 国家、一家公司、一支军队或者一个教堂像,超级精英每天都要面对高风险局 面,大脑每天都会产生内啡肽,并会越来越依赖它们。最后提醒,超级精英之间有许许多多的分歧,整体运作缺乏效率,他们相 互勾结控制世界的阴谋论是不成立的。作者坦言,他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有权力 的人之间会形成某种网络,但就他参与的密室谈话和秘密会

10、议来看,阴谋论的 说服很难成立。超级精英:看6000人如何操控60亿人的世界 【美】戴维罗特科普夫 著 南海出版公司 2010年4月出版发表于经济参考报2010年8月9日 曹仁超:按我方法行事 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 “只要按我的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这是曹仁超时不时抒发的“豪言壮语”。坐拥靠着投资 所获的亿万财富,老曹“香港股神”的名号也属实至名归。但老曹不为盛名所累,依然保持着一个财经评论 人与专栏作家的本色。 曹仁超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投资者,他的投资思路简单易懂,每个人均可实践;分析方法和所 掌握的信息都来自于公开、透明的渠道。很多了解完他的投资历程的人往往感叹,我亦

11、可如此! 中学毕业后,老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纺织厂学维修纺织机。因为总被领班骂太蠢太笨,六个月后转入了当 时薪金更低的证券业。从此,曹仁超开始了至今长达四十年的投资生涯,尽管当初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不幸的是,四年后因与老板意见相左而被开除。接着又在投资上出现重大损失,一度极端的消沉潦倒。 太太一句“我从来不是为了钱而嫁给你,你不知道自己多有才华吗”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先后为明报晚报 和信报撰写财经专栏,每天至少 5000 字,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在股市、房市、黄金、 外汇上屡有斩获。时至今日,85%的财富来自于投资回报。曹仁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创立了“止损不止赢”、“牛眼投资法”等

12、投资策略。这些策略的原理就是 通过利用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差来赚钱,提前感知市场趋势的转变,发现有增长潜力的股票。这需要像曹仁超一样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走势、行业发展前景,以及投资对象的运营有强烈的好奇心,从书 本上、从自己和他人工作的领域里,不断的汲取知识。曹仁超的财富神话令人觉得并非遥不可及。他从不隐晦自己的失败,经常把“我错了”挂在嘴边,谈及 个人经历时亦将自身缺点和弱点充分暴露,反而更显真实。人们都羡慕曹仁超的自由境界,但往往忽视这 种自由是建立在严格纪律基础上的,包括:工作中的纪律-数十年笔耕不辍的撰写文章、大量的阅读各种 书籍与财务报表;生活中的纪律-从不奢侈消费,遇见美女只敢

13、远视不敢发展什么关系,因为只有其太太 在他最失意的时候赞其有才华;投资中的纪律-严格止损,投资前制定好详尽的策略,不被一时胜利冲昏 头脑。北京永泰福朋喜来登酒店,曹仁超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那个时候,上证指数还在 2500 点一 线徘徊。他声称此行的目的是想告诉内地投资者:A 股市场经过 C 浪调整后,很可能迎来牛市第二期, 2300 点很关键,如果这个点位守不住,那证明我曹仁超错了。上证指数在下探至 2319 点时,迎来了一波反弹。看来,这位香港“股神”确实有点神。而曹仁超在接 受采访时明确提出三点:第一、不要把我当成“股神”,神在天上呢,我只是顺势而为;第二、上证指数跌破 2300 点

14、不是没有可能,到时我会认错,纠正投资行为;第三、我所讲的投资方法未必适合于你,不要照搬。论势:二千三百点很关键A 股市场很可能将步入牛市第二期,这会给内地投资者带来未来十年的财富大趋势,要为踏上投资 “战场”做好充分的准备。(M:钱经 C:曹仁超)M:你认为 A 股市场要进入牛市第二期,为什么这么说?如今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当前只不过是从 6100 点跌到 1600 点的熊市反弹,对此你怎么评价?C:在 2009 年 4 月的时候,我就说牛市开始了,但很多人还很悲观。当时判断的依据是 A 股已经出 现了 50 天移动平均线超越 250 天移动平均线的“黄金交叉点”。从技术分析上看,这是比较准确的牛

15、市确 认信号。从去年 8 月起,我在公开场合预计 A 股进入牛市一期的调整期,但没想到会持续这么长时间。牛市 调整一般会跌 30%、或者 50%,最多 61.8%(黄金分割点),对应的点位就是 2300 点。M:你喜欢用技术分析来判断市场走势吗?C:不。别看我曾在 1971 年到 1973 年间沉醉于走势分析,日本蜡烛图中的一些中文译名如“身怀六 甲”、“三只乌鸦”、“吊颈人”都是由我翻译过来的,但我始终对技术走势抱有戒心。我认为“走势必须臣服 于基础分析”,走势只有助于分析未来六个星期的情况,对中长线的分析毫无帮助。真正能让你赚钱的, 是把握住趋势。 M:你经常说“有智慧不如趁势”,从趋势投

16、资的角度,怎么看当前市场?C:香港恒生指数在 1982 年从 676 点涨到 1102 点,到 1983 年 10 月 7 日又下调到 690 点,这段 时期香港的工厂在向内地转移。1980 年时香港工人的工资是 3000 元港币,而内地工人工资仅相当于 70 元港币。之前 30 年,香港经济也是依靠工业的。我当时就认为这种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就给明 报晚报写专栏建议工厂搬到内地。当时有人骂我要把香港经济掏空。后来香港的房产和金融发展起来, 查良镛(金庸)也承认当初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工厂留在香港没有前途。在经济转型期,股市的震荡难免,而一旦转型成功,向上的趋势确立,将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的超额回 报。台湾的情况也是如此,台湾股市从最高的 12495 点跌到 1990 年的 2560 点,然后就一浪高过一浪, 大牛市开始了。这与八十年代中后期台湾经济转型成功有关,随着代工制造企业陆续转移到大陆,台湾的 服务业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蓬勃兴起,但当时没有人意识到经济转型带来的变化,由于被股市崩盘吓 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