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建设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191150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文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文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文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文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化建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一)一、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 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40 年1 月) , 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663664 页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 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40 年1 月) , 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695 页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 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

2、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 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可见革命的文 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40 年1 月) , 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708 页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 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 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 年5 月) , 毛泽东选集第3 卷,人 民出版社1991

3、年版,第847 页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文化是 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 (1944 年3 月22 日) , 毛泽东文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109110 页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1944 年10 月30 日) , 毛泽东选集第3 卷, 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011 页我们中国是处在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情况中。在革命胜利以后,我们的任务主要地 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毛泽东:中共中央给中华全国文学艺术

4、工作者代表大会的贺电 (1949 年7 月1 日) , 毛泽东文艺论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年版,第129130 页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 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毛泽东:中尼边界要永远和平友好 (1960 年3 月18 日) , 毛泽东文集第8 卷, 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62 页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 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邓小平:1977 年9 月14 日会见日本新自由俱乐部访华团时的谈话, 邓小平年谱 (19751997 ) (上) ,中央文献出

5、版社2004 年版,第200 页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 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1979 年10 月30 日) , 邓小平文选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208 页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 ,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 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1980 年12 月25 日)

6、,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367 页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 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 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 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1980 年12 月25 日) ,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367 页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 一件事,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

7、、有纪律和艰苦奋斗。这也不是抓一年两年的事,要一直 抓到底。邓小平:1982 年4 月7 日会见缅甸共产党中央代表团时的谈话, 邓小平年谱 (19751997 ) (下)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第813814 页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没有理想、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 行,精神面貌可以直接影响物质。邓小平:1982 年8 月10 日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邓昌黎、陈树柏、牛满江、葛守仁、 聂华桐等时的谈话,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 (下)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第 838 页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 的革命

8、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 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 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1985 年9 月23 日) , 邓小平文选 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44 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 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 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集中力 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

9、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 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缺少任 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大力加强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 (1993 年12 月18 日)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年版,第473474 页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 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江泽民: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997 年5 月 26 日) , 江泽民论有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82 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 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3 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 巨大促进作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 一世纪 (1997 年9 月12 日) , 江泽民文选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33 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 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

11、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 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 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998 年9 月28 日) , 十五大以 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第549 页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 旗帜。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1 年7 月1 日) , 江 泽民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277 页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

12、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 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 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1 年7 月1 日) , 江 泽民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294 页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的提高,也才能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

13、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江泽民: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2001 年12 月18 日) , 江泽民文选第3 卷, 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400 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2 年11 月8 日) , 江泽民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558 页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

14、民族之林的。要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必须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文化建设。胡锦涛:在广东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2003 年4 月15 日)始终高扬引导中国社会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旗帜,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才能 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也才能有力地抵御各种腐 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社会的渗透和侵蚀。胡锦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003 年9 月3 日) , 求是2004 年第1 期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 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

15、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 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06 年11 月10 日) ,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年版,4 第751 页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 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 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

16、06 年11 月10 日) ,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年版, 第752 页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经济较量中的文化 因素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 年1 月22 日)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 响力,是全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之举。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 年1 月22 日)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其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随着经济社 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 人们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