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智慧的金钥匙(代序)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184595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79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开智慧的金钥匙(代序)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打开智慧的金钥匙(代序)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打开智慧的金钥匙(代序)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打开智慧的金钥匙(代序)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打开智慧的金钥匙(代序)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开智慧的金钥匙(代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开智慧的金钥匙(代序)(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 開智 慧的 金鑰匙 (代 序) 賢明的老師、家長與同學們: 歡迎您進入經典的世界 , 經典是古聖先賢 智慧的結晶 , 如四書五 經 、 聖經、 佛經等,都蘊藏著無限的寶藏,等待您來挖掘! 經典的讀誦有一定的道理與方法 , 必須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 不可求其速成。 首先應該先熟讀 、 熟記 , 進一步要求達到滾瓜爛熟的標準 ; 經過咀嚼 、 消化 、 涵 養的工夫,方能求解其義,所謂經讀千遍,其義自見 ,親自深刻的體會,您 將發現讀經之樂樂無窮。 千萬注意的是 : 不 可以在經文仍然生疏的時候 , 就急著想瞭解經 義 , 否則看 完就忘了 , 還談什麼潛 移默化 、 改變氣質 ; 當 然更無

2、法將經典的智慧運用在生活 之中,結果入寶山而空手回,讀經大義全失,豈不可惜! 人生 , 有錢不一定買得到快樂 ; 但是 , 有智慧的人生必定是快樂的 。 賢明的 您 , 請務必拿出耐心 、 恆心配以滴水穿石的決心 , 天天讀!一兩年之後 , 必能優 游於古聖先賢的大智慧海中 , 為自己彩繪出快樂燦爛的人生 。 您千萬不能當面錯 過唷! 誠摯的祝福您! 為學貴在 明理 自古聖賢明王 , 猶 須勤學 , 何況平凡百姓 乎!夫所以讀書學問 , 本欲開心明 目 , 利於行耳 。 未知孝 親者 , 欲其觀古人之順意承歡 , 怡聲下氣 , 不 憚劬勞 , 慚 愧自惕 , 起而行之也 ; 未知事君者 , 欲

3、其觀古人之盡忠職守 , 見危授命 , 不忘誠 諫,以利社稷國家,思欲效之也。 夫學所以求益耳 。 今人讀書 , 便自高傲 , 凌忽長者 , 輕慢同輩 , 抑或憤世嫉 俗 , 人惡之唯恐不及 ; 如此以學自損 , 自私自利 , 不能反求諸己 , 不如無學也。 古之學者為己 , 以補不足也 ; 今之學者為人 , 但能說之耳 。 古之學者為人, 行道以利世也 ; 今之學者為己 , 富貴名利皆為一己之私也 。 夫學猶種樹也 , 春賞 其花,秋收其實。讀書立志,春華也;脩身利行,秋實也。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禮記 云: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蓋須切磋琢磨,互相

4、啟明也。 為學與做人 , 乃聖賢教人第一義 , 兩者不可偏廢 , 尤應虛心涵泳 , 將聖賢言 語在生活中切己體察,不可先入為主預設立場,方能得學問之真實利益。 參考資料:顏氏家訓勉學篇 朱子讀書法 四書老子選粹 白話解 目 次 代序:打開智慧的金鑰匙一 為學貴在明理三 壹、原文 一、大學一 二、中庸七 三、論語一七 四、孟子五九 五、老子八三 貳、白話解 一、大學九一 二、中庸一五 三、論語一二五 四、孟子二二一 五、老子二六九 參、附錄: 一、禮記學記白話解二九一 二、禮運大同篇三一一 後記三一三 孫中山先生殷切的期望三一六 壹、原文 一、大 學 (子程子曰: 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

5、門也。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 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 , 則 庶 乎 其 不 差 矣 。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欲治其國者 , 先齊其家 ; 欲齊其家者 , 先脩其 身 ; 欲脩其身者 , 先正 其心 ; 欲正 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 知至而后意誠 , 意誠而后心正 , 心正而后身脩 , 身脩而后家齊, 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 壹是皆以脩身為本 。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

6、矣 ; 其所厚者薄 , 而 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湯之盤銘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為人君 , 止於仁 ; 為 人臣 , 止於敬 ; 為人子 , 止於孝 ; 為人父 , 止 於慈 ; 與國人交,止於信。 詩云: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如琢如磨者,自脩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所謂 脩身在正其心 者 , 身有所忿懥 , 則 不得其正 ; 有所恐懼 , 則不得其正; 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

7、味。 諺有之曰: 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一家仁 , 一國興仁 ; 一家讓 , 一國興讓 ; 一 人貪戾 , 一國作亂 ; 其 機如此 。 此 謂 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所惡於上 , 毋以使下 ; 所惡於下 , 毋以事上 ; 所惡於前 , 毋以先後 ; 所惡於後, 毋以從前 ; 所惡於右 , 毋以交於左 ; 所惡於左 , 毋以交於右 ; 此之謂絜矩之道。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 有德此有人 , 有人此有土 , 有土此有財 , 有財此有用 。 德 者

8、 , 本也 ; 財者 , 末也 。 外本內末 , 爭名施奪 。 是故財聚則民散 , 財 散則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好人之所惡 , 惡人之所好 , 是謂拂人之性 , 菑必逮夫身 。 是故君子有大道 , 必 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二、中庸 (子程子曰: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 定理 。 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 , 子思恐其久而差也 , 故筆之於書 , 以授孟子 。 其書 始言一理 , 中散為萬事 , 末復合

9、為一理 。 放之則彌六合 , 卷之則退藏於密 。 其味 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 天命之謂性 , 率性之謂道 , 脩道之謂教 。 道 也者 , 不可須臾離也 ; 可離 , 非道 也。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 恐懼乎其所不聞 。 莫見乎隱 , 莫顯乎微 , 故君子慎其獨 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 , 謂之中 ; 發而皆中節 , 謂 之和 。 中也者 , 天下之 大本也 ;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仲尼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 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

10、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 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子曰: 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 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子曰: 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子路問 強 。 子曰 : 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 , 不報 無道 , 南方之強也 ; 君 子居之 。 衽金革 , 死而 不厭 , 北方之強也 ; 而 強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 君子之道,肇端乎夫婦。 子曰: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君子素其位而行 , 不願乎其外 。 素富貴 ,

11、行 乎富貴 ; 素貧賤 , 行乎 貧賤 ; 素夷 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子曰: 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哀公問政。子曰: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 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 故為政在人 ; 取人以身 , 脩身以道 , 脩道以仁 。 仁者 , 人也 , 親親為大 ; 義者, 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天下之達道五 , 所以行之者三 。 曰 : 君臣也 , 父子也 , 夫婦也 , 昆

12、弟也 , 朋友 之交也 。 五者 , 天下之 達道也 。 智 、 仁 、 勇 , 三者 , 天下之達德也 。 所以行之者 一也。 或生而知之 , 或學而知之 , 或困而知之 ; 及 其知之 , 一也 。 或安而 行之 , 或利 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凡事豫則立 , 不豫則廢 ; 言前定 , 則不跲 ; 事前定 , 則不困 ; 行前定 , 則不疚; 道前定,則不窮。 博學之 , 審問之 , 慎 思之 , 明辨之 , 篤行之 。 有弗學 , 學之弗能 , 弗措也 ; 有 弗問 , 問之弗知 , 弗措 也 ; 有弗思 , 思之弗得 ,

13、弗措也 ; 有弗辨 , 辨 之弗明 , 弗 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人一能之 , 己百之 ; 人十能之 , 己千之 。 果 能此道矣 , 雖愚必明 , 雖柔必強。 唯天下至誠 , 為能盡其性 ; 能盡其性 , 則能盡人之性 ; 能盡人之性 , 則能盡物 之性 ; 能盡物之性 , 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 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 則可以與天地參 矣。 誠者 , 物之終始 ; 不 誠 , 無物 。 是故君子誠 之為貴 。 誠者 , 非自成 己而已也, 所以成物也。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 , 致廣大而盡精微 , 極高明而道中庸 。 溫故而知新 , 敦厚 以崇禮 。 是故居上不驕 , 為下不倍 。

14、 國有道 , 其言足以興 ; 國無道 , 其默足以容。 詩曰: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子曰: 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及其身 者也。 仲尼祖述堯舜 , 憲章文武 ; 上律天時 , 下襲水土 。 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 , 無不 覆幬 ; 辟如四時之錯行 , 如日月之代明 。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 道並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君子之道 , 淡而不厭 , 簡而文 , 溫而理 ; 知 遠之近 , 知風之自 , 知 微之顯 , 可 與入德矣。 君子內省不疚 , 無惡於志 。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 , 其唯人之所不見乎!詩云 : 相 在爾

15、室,尚不愧於屋漏。 三、論語 學而第 一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 亦君子乎? 有子曰 : 其為人也孝弟 , 而好犯上者鮮矣 。 不好犯上 , 而好作亂者 , 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 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 : 弟子入則孝 , 出 則弟 , 謹而信 , 汎愛眾 , 而親仁 。 行有餘力 , 則以學文 。 子夏曰: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貢曰: 夫子溫、良、恭、儉、讓。 有子曰: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 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 : 信近於義 , 言 可復也 ; 恭近於禮 , 遠 恥辱也 。 因不失其親 , 亦可宗也 。 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 也已。 子貢曰 : 貧而無諂 , 富而無驕 , 何如? 子 曰 : 可也 , 未若貧而 樂 , 富而好禮 者也。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