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的思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173243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的思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的思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的思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的思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的思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的思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的思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推导的思索 315175 同 济 中 学 徐 峰 数学概念、公式是自然的,不是强加于人。知识背景、形式过程,应该是合情推理、水到渠成的。学 习贵于疑,而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经历实践动手,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不断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 一般,形成批判性的理性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首先通过章头图实际问题的引入,又作恰当的数据改变,起点要低,要浅,让学生感受到研究两角差 的余弦公式的必要,通过求 的特殊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轻易地解决,然后作相应的 o 15 cos 推广,

2、引发知识矛盾冲突,同时明确探究目标。推导过程分四个层次:一是直觉精神,主要通过计算猜想, 两角差余弦公式,特殊验证,作出初步决策。二要适当的点拨推广,在 为锐角的情形下,在初 , , 中平面几何知识内的探究。要贴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从头至尾要反思探索过程,让学生回忆高中数学知 识中的三角函数定义及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来研究问题,这样从多种途径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 导,有助于学生理解公式,加强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只是上面的推导过程比较繁难,而且都在特殊情况下进行。三是对一般情形探究,主要是应用三角函数定 义,向量的数量积的知识来推导,让学生体会运

3、用向量工具进行探索,过程多么简洁,从而进一步深化向 量的丰富知识背景。认识它是沟通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运用向量解决问题可以发展自身的 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然后让学生发现推导过程不严谨之处,请学生补充完善。四是对探究过程的反思升 华,应用三角函数定义及两点间距离公式推导公式。这样教学过程符合数学研究问题的规律。使学生感受 到学习探究过程中是不断猜想,不断矫正,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 一、 展示实例,创设情境素材 某城市的电视发射塔建在市郊的一座小山上,如图 1所示,在地平面上有一点 A,测得 A、C 两点间 的距离为 a 米,从 A 观测电视发射塔的视角( )约为 , ,求AD 的

4、长度, CAD o 30 o 45 DAB 的值?(由学生作答) o 15 cos解:作 CE AD 交 AD 于 E,在 Rt 中,CE= ,AE= ,在 ACE 2 a a 2 3 Rt 中, ,ED= ,从而计算出 ECD o 45 EDC 2 a AD= , a 2 1 3 在 Rt 中,AB= = ,在 Rt 中, ABD 2 AD a 4 2 6 ACB 30 o45 o_ E _ D _ C _ B _ A 图 1cos15 = = 。 o AC AB 4 2 6 二、 问题悬念,激发知识矛盾 你认为 cos15 = cos(45 30 )= cos45 cos30 正确吗?学生

5、答出 o o o o o cos45 = ,sin45 = ,cos30 = ,sin30 = 。经验证显然不成立。 o 2 2 o 2 2 o 2 3 o 2 1 学生会猜想出 cos15 = cos(45 30 )= cos45 cos30 + sin45 sin30 o o o o o o o 或 sin45 cos30 + cos45 sin30 ,这样引发困惑,激起决策欲望。通过特殊验证,让学生计算 cos10 = o o o o o cos(30 20 )= cos30 cos20 + sin30 sin20 ,还是 sin30 cos20 + cos30 sin20 ,作出初步选

6、 o o o o o o o o o o 择,学生学习发现计算可猜想出初步结论,培养直觉的数学观察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来直 觉猜想,作相应的点拨推广:当 45 改为 ,30 改为 时,cos( )= cos cos + sin o o sin ,对任意的 , 是否成立?抛出问题,激发探索的欲望。要提醒学生我们先从 均为锐 , , 角情形下来推导,验证。我们仍用图 1来解决问题,所用知识只是初中平面几何知识和三角函数定义。 解:Rt 中,cos( )= ,令 AC=a=1,此时,cos( ABC AC AB )=AB,在 Rt 中,cos = ,sin = ,在 Rt ABD AD AB

7、 AD DB 中,cos =AE,sin =CE,在 Rt 中, =tan ,从 ACE ECD EC ED 而发现等量关系:cos( )=AB= cos AD= cos (AE+ED) , AE+ED= cos +ED= cos +EC tan = cos + sin tan ,cos( )= cos (cos + sin tan )= cos cos + sin sin 这样处理,放低了知识要求,学生容易推导,激发推导欲望。 三、展开联想,回归定义引申 由于涉及的是三角函数问题,学生会考虑回到基础定义,可用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来推导,教师要 利用多媒体,积极引导学生经历作角找线找探求过程中

8、的等量关系。方法 1是教材中已有(从略) ,关键在于罗列已有条件,利用几何直观寻找 OM 的表达式。但有学生不是利用图 3作角的方法,于是有 图 4所示。 解:作 , , AOx BOx ,AC OB 于 C,连 AOB AB,A(cos ,sin ) ,B(cos ,sin ) ,则 cos( )=OC,AC=sin( ) ,在 Rt _ E _ C _ B _ A _ D 图 2_ B _ M _ X _ Y P 图 3中,AC= sin( ) , ABC CB=1-cos( ) ,又因为 AC +BC =AB 2 2 2 所以sin( ) +1cos( ) 2 2 = cos cos +

9、 sin sin 2 2 从而得到: cos( )= cos cos + sin sin 四、 多种途径,运用向量推导 以上推导过程都是在 都是锐角,且 的情况下得到,而且推导过程和推广工作非 , , 常艰难,学生在第二章已学习向量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我们可通过提 出问题暗示,从合情推理过渡到逻辑推理。在第二章向量中用什么知识可求 cos 的值?这种开放性提问 暗示,学生的眼光会发出色彩,开拓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人教版已有,这里从略。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不 必追求一步到位,先不理会其中的细节,抓住线索,明确目标进行探索,然后再反思在哪些方面需要完善, 体现了数学发现的

10、一般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另一方面,采 用设问的方式,关注学生思维的漏洞,帮助学生完善。通过多种途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 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向量数量积运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推导过程的补充完善,对形成严谨的数学 思维品质有益处。事实上,在几何画板中对角 移动,可推出 来补充完善。 ) ( , 2 z k OB OA k 五、 反思过程,提炼解题方法 有学生对图 4作稍微改变,有了最精华的推导方法,图 5所示解:作 , , AOx BOx AOB作 , C(1,0) DOx 利用相等圆心角所对弦长相等, 所以 AB=CD cos cos +

11、sin sin 2 2 图 5= sin( ) +1cos( ) 2 2 cos( )= cos cos + sin sin 这时,对任意的角 都成立。 , 在反思以上学生的推导过程,提炼出如此经典的方法,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用赞赏的眼光大 A B O Y X A B O Y X D 图 5 C 图 4胆地表扬了学生。学生在“试一试” 、 “猜一猜” 、 “证一证” 、 “用一用”过程中,体会到向量是好东西,也 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结合的。在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处理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 合理探索,互动交流,学生的学习是舒适的。在发掘、归纳、不断提升,增厚了学生的学习兴

12、趣。培养了 学生的理性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在运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处理问题的能 力,有助于理解公式,深化加强数学文化的修养。在对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学习的实践中,学生有所感 悟、有所体验、有所提高,同时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形成了数学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 习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门径,引导学生“自得”,激发了 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我思: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推导过程,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贴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同时学生感受 到学习过程中不断猜想,不断否定,不断修正,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体现了探究过

13、程中“大胆设想, 小心求证” 。好像是在建设青藏铁路,体会了获取知识的艰难和喜悦,在冰山雪地中寻找美丽的雪莲花, 经历了登山的乐趣。发现数学是严谨的,数学是美丽的,数学能提高我们学习的能力,数学是有趣的,数 学是有用的。学生会投入更大的热情来学习数学。 我想这样的设计符合认知规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是快乐的,研究问题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 程。通过探究和证明不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优异的数学思维品质。又体 现了“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教学思想,使学习过程变成火热的思考过程。研究数学题像是在寻求“空 谷中的幽兰,高寒中的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

14、抽象思维的牡丹。 ”从落实 知识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能力为归宿点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确定目标,分析任务,同时了解学生的实际知 识水平,作些必要的搭桥设计活动,是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特征的。从困惑中展开联想,从一题多解激发 学生的发散思维,从“犹抱琵琶半遮面” ,到“千呼万唤始出来”过程中,弹奏出推导方法的多样性。学 生会自觉投入到探索数学问题中来。 在“算一算” 、 “试一试” 、 “猜一猜” 、 “证一证”的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又忠于教材的处理是体现 数学学习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在对传统教学的反思,对新课程的理念的思考,对教材的分析的基础 上,通过合作学习,合理探索,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提 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以教学内容为知识载体,以教学目标为灵魂 出发点的探索过程,通过一题多解,纵向联系,多种途径推导,聚沙成塔,日积月累,能拓展学生的数学 视野,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我思:高中数学的公式课很重要。重点要放在探索过程中,可以分成五个步骤: 创设问题情形,激发学习欲望。注重公式如何发现,要贴近学生实际水平,要前后呼应。 1 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呼唤公式的出现。这个过程是自然的,学生听起来是舒适的。 2 深化加强理性认识。对有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