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集(高职)11.3.22修订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5170709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习题集(高职)11.3.22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生理学习题集(高职)11.3.22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生理学习题集(高职)11.3.22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生理学习题集(高职)11.3.22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生理学习题集(高职)11.3.22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习题集(高职)11.3.22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习题集(高职)11.3.22修订(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阈强度 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 反射 反馈 二、填空题 1. 体液是人体内 总称, 在成人约占体重的 。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 ,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 。 2. 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是细胞 液,内环境 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 要条件。 3. 机体活动调节的方式有 、 、 ,其中最主要的 方式是 。 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称为 。 5. 反馈可分为两类,在机体内为数最多的是 反馈,它在维持机体内环境 起重 要作用。 三、单选题 1. 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表现是:A. 应激性 B. 适应性 C. 新陈代谢 D. 自控调节 E.

2、兴奋性 2. 能引起生物体出现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 A. 兴奋性 B. 刺激 C. 反射 D. 兴奋 E. 反应 3. 生命结构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 A. 反射 B. 反应 C. 兴奋 D. 兴奋性 E. 抑制 4.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 腺体分泌的多少 B. 肌肉收缩的强弱 C. 刺激阈值的大小 D. 动作电位幅度大小 E. 组织反应强度的大小 5. 阈强度的概念是:A. 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强度刺激 B. 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C. 同一组织的刺激阈值不变 D. 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强度E. 阈值大小与组织兴奋性高低成正变 6. 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基本形式

3、是: A. 抑制 B. 兴奋 C. 兴奋性 D. 兴奋或抑制 E. 反应 7. 关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必须有中枢神经的参与 B. 同一组织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不变 C. 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 D. 组织接受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E. 组织的兴奋反应就是它特殊功能的表现 8. 可兴奋细胞包括: A. 神经细胞、骨细胞 B. 神经细胞、肌细胞 C. 神经细胞、腺细胞 D. 神经细胞、腺细胞、骨细胞 E.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2 9.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同的表现是产生: A. 反射活动 B. 分泌 C. 神经冲动 D. 收缩反应 E. 动作电位 10. 下列体液不属于机体内环

4、境的是: A. 脑脊液 B. 血浆 C. 淋巴液 D. 细胞内液 E. 组织液 11. 能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A. 血浆 B. 淋巴液 C. 脑脊液 D. 尿液 E. 细胞内液 12. 下列活动不属于反射的是: A. 望梅止渴 B. 硫酸刺激蛙足引起屈腿动作 C. 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 D. 风砂入眼引起眨眼流泪 E. 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引起肌肉收缩 13. 在反射弧分析实验中,捣毁青蛙的脊髓后: A. 反应、反射均存在 B. 反应存在,反射消失 C. 反射存在,反应消失 D. 反射、反应都消失 E. 反应存在,反射减弱 14.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其特点是: A. 有正反

5、馈 B. 有生物节律 C. 有负反馈 D. 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E. 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15.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论述, 正确的是: A. 调节代谢、生殖等, 但不影响生长发育 B. 从属于神经调节而不能独立发挥作用 C. 组织代谢产物与体液调节无关 D. 调节作用迅速,但不持久 E. 主要通过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来完成 16. 关于反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负反馈能使某种生理功能保持相对稳定 B. 各种调节方式均有反馈作用 C. 正反馈在机体功能调节中为数较多 D. 是保证调节精确性的重要机制E. 正反馈能使某种生理功能迅速完成 17.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

6、是: A. 血液凝固 B. 排便反射 C. 排尿反射 D. 减压反射 E. 分娩 18.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正反馈 E负反馈 19. 下列哪项属于正反馈调节: A. 血糖浓度稳态 B. 排尿反射 C. 体温调节反射 D. 屈肌反射 E. 血压调节反射 四、问答题 1. 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2. 试述刺激引起细胞兴奋的条件。 3. 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 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3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钠泵 受体 静息电位 极化 动作电位 阈电位 兴奋-

7、收缩耦联 二、填空题 1. 细胞膜转运物质常见的方式有 , , , 。其中需要细胞本身 耗能的是 和 。 2. 易化扩散分 和 两种类型,它们都属于 转运。 3. 神经纤维上任一点兴奋时,冲动可从受刺激的部位 向传导。在传导过程中,动作 电位的幅度 衰减。 4. 从生物电的角度来看,细胞膜去极化时细胞的反应形式表现为 ,超极化时表现 为 。 5. 动作电位的传导是细胞兴奋部位与安静部位之间产生_作用的结果。 6. 细胞膜两侧电位呈稳定的外正内负状态,称为 状态。若膜内负电位值增大,超过 静息电位时,称为 。 7. 从生物电现象来看,兴奋的标志是产生 电位。 8.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上升相是由于

8、离子大量 流所致,下降相是由于 离子 大量 流所致。 9. 受体的基本功能是 配体、 ,产生生理效应。 三、单选题 1. 人体内 O 2 、CO 2 和NH 3 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出胞作用 E. 入胞作用 2. 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 出胞作用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入胞作用 E. 单纯扩散 3. 参与细胞膜易化扩散的膜蛋白质是: A. 泵蛋白 B. 通道蛋白 C. 受体蛋白 D. 糖蛋白 E. 免疫蛋白 4. 关于载体介导扩散,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能产生竞争性抑制 B. 有高度的特异性 C.有饱和现象

9、 D. 具有时开放、有时关闭的特点 E. 葡萄糖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膜转运 5. 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于膜上的:A. 受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紧密连接 D. 载体蛋白 E. 脂质双分子层 6. Na + 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 主动转运 B. 单纯扩散 C. 易化扩散4 D.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E.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7.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 A. 需膜蛋白质的帮助 B. 细胞本身都要消耗能量 C. 转运的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 D. 转运的物质都是离子或小分子物质 E. 均是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转运 8. 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 入胞作用

10、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单纯扩散 E. 出胞作用 9. Na + 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是: A. 出胞作用 B. 单纯扩散 C. 载体介导转运 D. 主动转运 E. 通道介导转运 10.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的直接因素: A. 膜两侧的渗透压差 B. 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C. 膜两侧的电位差 D. 膜上离子泵的活性 E. 膜两侧的浓度差 11. 细胞内外正常的Na +和K +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 膜上ATP的作用 B. 膜在兴奋时对Na + 通透性增加 C. Na + 和K + 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 + K + 泵的作用 E. 膜在安静时对K +通透

11、性大 12. 主动转运不同于被动转运的是: A. 经过通道蛋白作用 B. 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转运 C. 需要消耗细胞能量 D. 转运脂溶性物质分子 E. 转运离子、小分子水溶性物质 13. 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的维持: A. 不需耗能 B. 需要耗能 C. 需要通道蛋白质 D. 需要受体蛋白 E. 需要浓度梯度、电位梯度转运 14. 关于钠泵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其化学本质是钠离子钾离子依赖式ATP酶 B. 它是一种镶嵌在膜脂质双层中的特殊蛋白质 C. 能转运钾离子入细胞,转运钠离子出细胞 D. 它能顺浓度梯度转运离子 E. 主动转运钠离子、钾离子,需要耗能 15.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

12、息状态时存在于: A.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电位差 B. 细胞膜两侧内正外负的电位差 C. 细胞膜内表面各点之间的电位差 D. 细胞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E. 细胞膜外表面各点之间的电位差 16. 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 钾离子外流 B. 氯离子内流 C. 钠离子外流 D. 钠离子内流 E. 钾离子内流 17. 安静状态下,细胞内K +外流属于: A. 主动转运 B. 出胞作用 C. 单纯扩散 D. 依靠载体转运的易化扩散 E. 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 18. 当达到 K + 平衡电位时,细胞膜两侧: A. 电位梯度为零 B. K + 浓度梯度为零 C. 膜外K + 浓度大于膜

13、内 D. 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侧K + 净外流为零 19.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接近K + 平衡电位 B. 膜外为正极,膜内为负极5 C. 膜内电位趋向正时称超极化 D. 是mV级电位E. 在多数细胞是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20. 极化状态的形成是由于: A. 钠离子外流 B. 钾离子外流 C. 钠离子内流 D. 钾离子内流 E. 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 21. 大多数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A. 细胞内高K +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 有通透性 B. 细胞内高Na +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 + 有通透性 C. 细胞外高K +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 有通透性 D. 细胞内高K +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