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特色建设可行性报告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16928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特色建设可行性报告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典诵读特色建设可行性报告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典诵读特色建设可行性报告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典诵读特色建设可行性报告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典诵读特色建设可行性报告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特色建设可行性报告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特色建设可行性报告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开展“经典诵读”特色教学的申请一、特色建设目标思想“木受线则直,人读经而明” 。泱泱神州,悠悠五千年灿烂文化,多少杰出人物留下不朽巨著,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精彩诗篇。以风骚、唐诗、宋词、元曲、唐宋古文等为代表的古典诗文,是文学星空的耀眼明星,又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它们建造了一座高高的精神灯塔,光照千秋万代;它们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大河,灌溉各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家园。它们不仅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还给人以高品味的艺术享受。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这是中华文明的精髓。继承和发扬她,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开展经典诵读特色建设就是让一些优秀的古典诗文充塞孩子们纯净空廓的脑海,用人类文化精品滋润其

2、心灵,让古典诗文纯洁鲜活的清流流进他们的心田,使孩子们在民族文化熏陶下健康、快乐成长。二、现状及可行性分析(一)当前现状现在,纵观教育全局,虽然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课堂改革搞得风生水起。但是终究没有逃脱出轻德育、重智育,轻引导、重灌输,轻能力、重知识的教育怪圈。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经典诗文积累甚少。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守则、规范尽管张贴并学习,但是主动遵守,又能自觉约束言行者有几人。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人、会思考的人,还要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丰富的文学艺术素养。不断增强

3、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目前,学校教师多是70、80 、90后,中青年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积累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犹有必要。开展经典诗文诵读这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关系到个人品质素养的形成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二)诵读之益第一: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的识字量大增,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大大加强,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能力,情感兴趣。诵读一部经典,可以认识数千个汉字,并且能奠定学生良好的语文基础。第二:经典诵读能够培养、提高学生们的语感。我们常听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经常会这样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选这个答案,但我感觉就是它。 ”为什么她们的

4、感觉会如此的准确?为什么有人可以一看到题目马上就能感觉到答案呢?这种感觉源于他们的语感,学生语言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即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抄背的实践中,通过感受 领悟 积累 运用这一途径,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沉淀语感,从而构建语言能力,形成语文素养。 第三:经典诵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且为“我”所用。使之终身受益。学生长期接受经典文化的浸润,在成长过程中会在不经意间为经典文化精髓所指引,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三、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及措施(一)创设环境1、在低中高级部分别整理编辑经典诗文诵读校本教材,打印整理成册,充实教学资源。2、在长廊、走廊、门厅、悬挂经典

5、诗文名句,耳睹目染营造文化熏陶氛围。(二)开展活动1、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求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 “学而时习之” 。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组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2、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每周选一个班为诵读班,每天由这个班级一个至两个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

6、数量的古诗,这不但培养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能受到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 ,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学校有干劲十足的语文教师,有几年的诗文诵读经验积累,有良好的班级

7、文化及校园文化氛围,有充足的诵读时间,有科学的制度及奖励措施,经典诵读特色建设一定会实现人与诗文的完美结合,引领师生不断走进经典文化的多彩世界。诵读中华古文经典可行性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国学大师南怀瑾的推动下,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都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诵读经典活动。98年6月华东师大进行了“儿童诵读传统文化经典与开发潜能效绩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幼儿还是中小学生在经过8个月至一年每天15-20分钟的经典诵读之后,识字量有明显快速增长,同时对被试对象的长时记忆力,短时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等进行测试均有显著的提高。通过调查有90%以上的被调查的家长和班主任都认为读经对于

8、提高被试者的道德水平很有帮助。二、课题提出的缘由五四运动以后,语文逐渐全面改用白话文,文革中读经被废止。多年来,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导致语文程度下降,人之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君子之风不断消亡,国民的文化素养下滑。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是教人“做人” ,做人是为了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现在和未来作出自己的贡献。当然做人要谋生,谋生却为了更好做人。现在的教育却把教育目的主要看作为了谋生,为了孩子将来的前途,为了孩子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赚更多钱,过更好的生活,所以逼着孩子死读书,争高分,进重点。孩子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文化教育是国家民族、全民的大事,尝试用

9、传统文化教育法,主要是儿童诵读经典经,为培植下一代文化的读书的种子,使孩子们民生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通过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简称读经)开启儿童的智慧和潜能,发展儿童的记忆力理解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儿童读经,不搞注入式,而是启发式,活泼愉快的学习,符合儿童身心特点,促进儿童智慧开发,心灵净化。,使儿童的人格、智慧、责任感,自制力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三、概念界定1、诵读中华古文经典,主要指弟子规 论语 。 论语是“六经”之眼,文章如诗如歌,易诵易记易理解易实践。是儒家的根本经典,至今散发着共夺目的光辉。2、读经的可行性:(1)记不记,初中生是人生记

10、忆力的发展的黄金时期,初中生读经典能记经典内容,这是衡量可行性的第一标准。 (2)懂不懂,有些现在读懂了,有的现在不懂,以后慢慢地懂。这是衡量可行性的第二个标准。(3)用不用,读经要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把学到的东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或潜移默化,这是初中学生诵读经典可行性的第三个标准。通过“主题性诵读” ,选择一个主题集中诵读,把记、懂、用三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四、研究目标五、研究内容方法(一)研究内容1、学生读经中记、懂、用的实践研究。2、学生读经中教师“读、复、背、议、用”教法的研究读:指有节奏的读,各种形式的读,突出难点的读(二)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典型,重点观察记录,及时总

11、结分类比较法,测试后按不同类型,收集资料进行比较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师在指导方面成功的经验交流推广六、研究对象时间1、对象:六年级全体学生2、时间:2005年3月2007年3月七、研究结果与分析1、初中学生诵读学习古文经典是可行的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和家长都尝到了甜头99%的家长认为初中生读经有必要。97%的学生认为必要。2、初中学生诵读经典能记能懂能用,促进了学生品德与学业的发展诵读论语 、 弟子规以来,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文化经典的熏陶,较系统地学习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恪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75%的学生读经后的收获是语言积累量大大增加和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迅速提高。65

12、.1%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很快,63.7%的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很快与较快,58.9的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很快和较快的占58.9%。87%的学生在做人教育方面,特别在孝亲、尊长、谨慎、交友与诚信等方面有很大和较大的提高。这与在诵读经典中进行孝德与交友的主题教育有密切关系“读经”不一定能使人成为“君子” “圣贤” ,但它至少能使人明理,使人知礼,懂得何为荣,何为辱;懂得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懂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懂得“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等道理3“读经” ,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读经” ,使学生了解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读经”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璀璨光辉,

13、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读经”成了师生互动,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抓手、 “读经”成了亲子两代人心灵沟通的纽带, “读经”为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启蒙找到了最好的方法和途径;4、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中对自身的促进和教法上的创新。教师在课堂上,老师胸有成竹,循循善诱;引经据典,分析说理。学生用古人教诲、名人轶事或现身说法,旁征博引;师生配合默契,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教学能力呈现出质的飞跃。学生读经初始阶段,我们开展了“诵读, 论语擂台赛”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背诵论语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一段时期后,我们选择一些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名言佳句,采用精讲、多读、集体背诵三结合

14、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为了使论语 、 弟子规中的精辟论述,能被学生理解,我们讲述时,理论与实际结合。如学习论语 “人太庙,每事问”时讲孔子虚心好学的故事;读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我们就给学生讲古代舜和闵子骞受到后母的虐待,仍坚持尽孝的故事等等。这样,既有理论又佐以生动,有越、有益的传说、故事,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趣味性。用论语加深对其他文章的理解,反过来又促进对论语的理解和掌握。譬如,学习关雎 、 上邪等诗文时,重温论语:“子日: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子日: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等,指导学生,学会鉴赏歌颂健康美好爱情的诗篇,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

15、利用暑假期间编写论语研究报告;用漫幽形式图解论语 、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本年级有两个美术特色班,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我们就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论语 、 弟子规的内容用漫画形式表现出来,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的人物连环画。这样做形象直观,既可以强化学生对论语 、 弟子规内容的理解,又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美术班学生的美术专业水平,可谓一举多得。“读经”活动以课外学习为主,课内学习为辅。 “天天读”是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两分钟时间背一段论语或弟子规 ;“每周读”是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时间,重点是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为学生背诵打好基础;课外学习主要是指学生

16、校内自习课时间和家里自学时间,主要用于复习与背诵。采用的是“化整为零” , “反复强化”的学习方式,学校与家庭的相互补充,家长和老师共同督促,使得“读经”活动取的得丰硕成果。八、讨论与思考首先,从“读经”看语文教育改革之必要性。钱汉东先生指出:“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现在的中学生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 “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 。当小学基本完成识字任务后,中学语文学什么,怎么学?怎样使中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得到知识,得到乐趣,得到做人道理,从而热爱我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语文教育如何改革,我中华五千年文明如何传承,如何发展?其实通过开展学生“读经”活动,已经给了我们有益的尝试和极大的启示;其次、从“读经”探讨德育的形式和方法。古人主张“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