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人教语文八年级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16802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实录【人教语文八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教学实录【人教语文八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教学实录【人教语文八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教学实录【人教语文八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教学实录【人教语文八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实录【人教语文八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实录【人教语文八年级下】(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期全国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人教语文八年级下】藤野先生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学习的目的是“欣赏散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文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 ”本文的重点是抓住典型事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对恩师深深感激之情。2、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

2、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3、学生分析:经过进三年的学习,初三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不过,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具有好强,好胜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因此教学中,我以讨论交流为主, “还政于民”适时引导,这样学生会更易接受。二、课堂实录(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因素 ,而老师又是其中很重要的角色.大家所熟悉的鲁迅先生也是这样.师: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还记得三味书屋中老先生的名字吗

3、?生:寿镜吾师:今天,我们再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鲁迅先生的另一位老师藤野先生。去看看这位洋老师给了鲁迅怎样的印象和影响。(导语的设计,抓住学生初读中的漏洞 ,许多学生读后并没想到 ,鲁迅先生在私塾中的启蒙老师.导语的设计意在“温故而知新” 。既简洁,节省时间,又能一下子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了解鲁迅先生的洋老师,激发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的欲望。)(二)引导学生将事件归类,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课文要求一边细读,一边找出课文中所写的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都快速读起来)师:时间到,现在谁能概括?其他同学在注意听的过程中,针对文中所写内容可以加以补充更

4、正。生 1:1)清国留学生的辫子很“标致”生 2:2) “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还有 3) “作者在仙台受到优待”师: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出两个,表现很不错的,谁还能概括?积极发言生 3:4)初见藤野先生,5)留级生介绍藤野先生(生情绪气氛渐渐高涨,进入思维状态,举手同学也多了起来) 生 4:6)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7)教“我”改解剖图;8)担心“我”怕鬼;9)问“我”中国女人裹脚之事 师:这位同学一次概括出四个事件,真的很棒,给些掌声作为鼓励。 (生齐鼓掌)生 5:10)匿名信事件;11)看电影事件师:文章结尾部分还发生了什么事情?生 6:12) “我”与藤野先生惜别;13)回国后,忆藤野先生

5、;14)丢、寻藤野先生添改过的讲义师:(小结)同学们带着要了解藤野先生鲁迅的洋老师的想法查找并完成了事件的概括,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仅抓住了直接或间接写藤野先生的事,其余的事件则忽略掉了,也有学生抠得过细,经过全班讨论后,归并到此 14 件事中学生在此过程中带着要了解藤野先生鲁迅的洋老师的想法,去查找概括事件,既完成了事件的概括,又再次细读了课文,达到了自主阅读的目的。 )师:我们根据这 14 件事与刻画人手的关系,分为三类,并分别说说不同类别事例的作用。 (幻灯片放出)第一类:写藤野先生其人,直接为刻画人物服务。生 7:第 4 件事是见藤野先生的印象,从初见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

6、写中可见学者形象。师:那么你把外貌描写读给同学们听,我们可见翻到前面彩图看先生的画像。生 8:第 5 件事是耳闻藤野先生逸事,属于侧面描写,既增加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了解,又使写法灵活多变。生 9:第 69 件事是正面描写,刻画藤野先生的极具特色的 4 个典型事件,准确、传神地刻画了治学严谨、做事认真、关心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良师形象。人物形象地塑造,主要借此完成。(将阅读教学与对学生的写作指导联系在一起,是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目标的第一点相对轻松的完成了,且基本上是学生自查自找自行归纳的,效果较好。 )第二类:写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生 10:第 1214 件事写惜别,

7、不舍之情,回忆亦可见师生情深。丢讲义的自责,寻讲义的诚恳从独到的角度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恩师无言的感激与思念。师:由此可见,叙事不仅是为刻画人物服务,变可饱含深情,抒发情感,从而直奔主题,使主题含蓄深刻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了解第二类事件的作用,学生稍费周折,但一经点拨,很快就明白。尤其惜别几节中,比较直白的感情流露,鲁迅善意的谎言,学生还是能理解的。而“丢”与“找”经过比较分析后,学生则明白“找”是重点,也是生对师情深的间接表现。这样,让学生逐事细究,使学生不仅明白事件的作用,也理解了作者这样写的原因都为抒发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一片无法言表的真情。 )第三类:字里行间并末写藤野的事件生 11:第

8、13 件事虽末写藤野先生,但解释了见藤野先生的原因。生 12:第 1011 件事也末写藤野先生,但讲清了告别藤野先生的原因。师:这也是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第三类事件末写藤野先生,似多余之笔。我给同学们介绍当时的背景:(幻灯片展示)鲁迅于 1902 年被公派留日就读东京弘文学院学习,而鲁迅对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的实质看得非常清楚,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鲁迅学医,既是因为想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又是因为对洋务运动的失望。而后弃医从文则因为发现救助国人的灵魂比救助国有的身体更重要。否则, “尽管体格健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令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即为文中提到的看电影事件。(学

9、生立即活跃起来)师:第三类事件的作用亦明朗化了。求医是因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因为爱国。至此,我们对作者选材及其作用已基本理清。那么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生 12: 我认为:以藤野先生其人为线,全文写见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忆藤野先生。师:支持这一观点的学生请举手(学生过半)生 13:我反驳,我认为以爱国的情感为线索,学医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爱国。(赞成这一观点的举手近半,有些同学已开始争议、犹豫)师:写藤野先生与写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交点?生 14:二者并不矛盾,因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先生!(学生们立刻明白了二者的关系)师:这位同

10、学反应特别快,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即藤野先生其人,一条暗线即鲁迅的爱国情感。至此,文章的主题也水到渠成。写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师: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生:东京仙台离开东京师:通过这些事件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生:一个有高深学问,严谨认真,外表质朴富有人情味,尊重人,有平等意识,关心异国青年的人。师:结合事件概括鲁迅的思想历程。生: 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学生一边回答问题,教师一边板书总结)师总结:本文是一篇以写人物为主的散文,生动形象地记述了一位正直热诚的日本学者如何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及耐心的对待一个异国学生;

11、并深刻地写出作者自己思想历程上的重要选择。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怀念和佩服之情。时隔 20 年,作者仍“时时记起他” ,足见藤野先生对他的人生的影响之大。一位优秀的教师就象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的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课后反思:本课是在学生恍然大悟的感慨声中结束的。总体来说,本课的设计及实践是成功的。我以前教过此文,感到难度极大。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文篇幅较长(4000 字左右, )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住学生。这样长且难的课文,多讲只会造成师生双方的疲惫,费时而难见实效。所以我反复思量,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授课任务,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首先,将此文压缩为两课时(

12、以住多为 4 课时完成。 )在此次教学中,熟悉、解决字词疑难,了解基础事件为一课时,阅读分析一课时,实现了长文短教。其次,我避开了对文章深层主题爱国的教学,转向事例的分析(以前曾直接从事件入手、引到鲁迅的爱国之情,自感牵强,所以此次作了改动) ,使学生自长事例自行剖析。分析单一事例与理解主题相以而言难度大大降低。这两点设计是在研读课文,抓住典型事件的作用,扣住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完成的。如此,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典型事例)理清了全文的脉络,才实现了长文短教;巧设并巧解了线索的悬念(两条线索) ,明白了文章的明暗相辅,才化难为易。实现了难文浅教;而短教不等于只抓一点忽视全面,恰恰是以点带面,浅教变不是

13、忽视课文的深度而是由浅及深,深入浅出地从微言看大义,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且关于文章的线索之争是学生自发的真理愈辩愈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后的收获可以从恍然大悟的感叹声中听出,这正是我孜孜以求的。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校园的宣传标语一般是写些什么 生 1:遵守纪律,尊敬师长,讲文明等 .生 2:运用名人名言劝我们专心学习等 .师:学校就是学习的阵地,劝人努力学习是很恰当的 .可是老师发现一个学校贴了这样一则标语:爱你母亲苏霍姆林斯基 .(板书)我当时很疑惑,怎么用这个标语呢 你们觉得恰当吗 能为老师解出疑惑吗 生 1:不合适,劝我们爱母亲最好在家里 .(学生也有小声议论

14、的,似乎都认为不恰当 )生 2:合适,我认为在学校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而且要学会爱我们的母亲.(老师鼓掌)师:这位同学讲的非常好,我们如果不爱自己的母亲 ,那么拥有再多的文化也是没有爱心的人,这样的人也不会对社会作什么贡献.(学生们有的点点头,有的似乎还不理解 )师:那你会用诗歌,或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为什么我们要爱我们的母亲吗 生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板书)生 2;母亲是伟大的代名词,母爱是无私的代名词 .生 3:母亲是一把伞,给我们遮风挡雨 .师:恩,都不错,或用诗歌或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母亲的伟大 .看来天下的母亲对自己的子女是一样的爱自己的孩子.但每个孩子眼里的母亲又是不一样

15、的.那么,邹韬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生 1:她是一位勤劳的,很爱自己孩子的母亲 .生 2:我认为她还是一位心灵手巧的母亲 .师:很好,这位同学不仅认可前面同学的答案 ,而且予以补充.那么,文章是如何来表现的 (学生们一致说通过叙事)师:对,表达人物形象要通过具体的事例 .那你会用简洁的语句来归纳吗 (并鼓励同学自告奋勇到前面来板演)生 1,生 2,生 3,生 4,板演.师:这几位同学勇气可嘉,有自信 ,很好.(然后老师和学生针对黑板上的归纳,先看同样的事件哪位最好既简洁又准确.然后有没有同学认为自己比他更好的,拿出答案交流交流最后把四件事整理归纳.)师:那么,你根据

16、事例,再来分析这位母亲身上还有那些闪光点 生:深明大义她看到孩子因为没有完成背书而被父亲打骂时,她虽然很舍不得,但她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还说打得好打得好 .师:你有理有据,不错.分析人物回扣住文本 .而且会抓住细节,说明你在生活中肯定是位细心,体贴人的同学.师:邹韬奋的母亲不仅爱孩子 ,而且会爱孩子.那么,你的母亲爱你吗 会爱你吗 请结合具体的事件谈谈你对母亲的体悟.学生有的小声交流,有的写在书上.生 1:我的母亲天天为我烧早饭 ,总是叮咛我路上小心.生 2:我母亲总是将好吃的留给我 .师:你们能从细节中感到母亲对你的爱 .但有没有像这位母亲一样看上去是不爱你的表现,但实际上是更爱你.学生思索片刻生 1:一次,我在吃晚饭的时候 ,我不经意的说:今天,学校的日光灯不知怎么一回事,从天而降,打在我同学的头上.母亲神色慌张的说 :你有没有被砸到 我说,我像被砸到的吗 你不必这么大惊小怪,母亲没说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