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ppt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162737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9 统计,中国宏观经济 消费政策浅析,组员:胡芳秋 赵红丽 游芳芳 张丹 武春龙 危野,材料准备:胡芳秋 游芳芳 赵红丽 张丹主讲 :胡芳秋 游芳芳制作:武春龙 危野,小组课题主要内容纲要,消费政策的概述当前中国居民消费的突出特点制约我国消费加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宏观消费政策的措施及其效果解析针对当前消费政策的一些建议2010年我国消费市场前景展望,一:消费政策的概述,所谓“消费政策”,是指国家权衡某一时期国民经济综合状况和矛盾特点,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为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的经济目标,而作出的决策选择和采取的具体措施,它是整个经济政策的一部分。消费政策

2、是包含着宏观消费政策、微观消费政策和与消费相关的政策的政策体系。,二当前居民消费的突出特点,1.居民消费总体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回落,消费不平衡的矛盾依旧突出2.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增强,但增速落后于经济增长3.消费热点突出反映消费结构升级的特征4.“吃、穿、用、医”等生活必需类消费支出呈刚性增长态势,三:当前制约我国消费加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收入分配不合理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根本原因收入决定消费。影响我国消费的首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这表现在:一是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也偏低。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目

3、前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不但低于发达国家55%的一般水平,而且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二是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再分配中对收入的调节不力,城乡、行业、地区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过高,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三是第三次分配中慈善捐助数量太少。导致的结果是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中低收入者消费倾向高,但收入低、购买力差,且占我国人口的比重最大。加之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不少人有后顾之忧,不敢放心消费。而高收入者消费倾向较低,有效需求并不高。特别是少数高收入者大搞奢侈消费,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容易误导消费者,影响正常消费。农村居民收入低、消费增长缓慢,成为长期制约我

4、国居民消费大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突出问题之所以呈现出多年采取措施却长期未得到解决的态势,有其客观必然性和极其复杂性,今后要解决这些问题,仍然具有长期性、尖锐性和艰巨性。,当前制约我国消费加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二)公共产品投入不足,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预期当前,我国正值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明显偏低,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11%12%(发达国家一般在30%50%,我国的水平甚至远低于印度、泰国等国的水平),在社会保障、医疗、养老、教育等基础

5、性公共服务方面投入相对滞后,直接导致居民预期消费支出增加,当期消费支出减少。特别是近年来大中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使得居民住房的消费预期支出大幅增加,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其他当期和未来消费。因此,应调整财政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增加公共支出,免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实现扩大内需、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当前制约我国消费加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三)消费环境隐忧是当前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的重要原因随着对市场监管和整治力度的加大,市场秩序有所改善。但相关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使得我国消费环境还存在许多隐患,市场上消费不安全的事件时

6、有发生。例如:2010年以来,海南毒豇豆事件,三聚氰胺奶粉卷土重来等都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乃至消费安全问题相当突出。还有部分商品掺假制假仍很严重,采用虚假广告、虚价打折、返券促销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市场设施落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售后服务不到位等,严重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使消费者不敢消费、不放心消费,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当前制约我国消费加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四)服务业发展滞后有效供给不足,影响新消费热点的形成和消费增长 我国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总体一直偏低,仅占40%左右,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长三角16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5%,仍远远

7、低于发达国家72%的平均水平和68%的世界平均水平。生活服务业发展缓慢,特别是社区商业欠发达,居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大众化菜市场、早餐网点、主食厨房、经济型酒店、家政服务、洗染店、理发店、家电维修点、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等供给不足,存在“买菜难”、“吃早餐难”、消费不方便、不安全等问题,制约了城市消费的扩大。服务业发展滞后,有效供给不足,特别是教育、医疗、家政、金融、咨询等结构性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享受服务消费的便利性。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其发展滞后也不利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中国消费政策的措施,+,四:,消费政策的效果,中国消费政策的措施(一)继续实施

8、家电下乡政策。大幅提高下乡家电产品最高限价,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增选1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二)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明年年底,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三)家电以旧换新明年5月底试点结束后,继续实施这项政策,并在具有拆解能力等条件的地区推广实施。(四)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适当增加补贴资金规模。(五)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力度,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六)将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

9、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汽车以旧换新的单车补贴金额标准提高到5000元至1.8万元。(七)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八)将支持困难企业的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部分保险费率、提供相关补贴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执行期延长1年,消费政策的效果明晰(1),(一)社会消费稳步回升,城市消费回升明显 2009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33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6.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22%,高于2008年同期0.65个百分点。从图1可以看出,社会消

10、费品零售总额自2月份达到低点后,逐步恢复稳步增长,11月名义增速达到15.82%。从图2可以看出,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虽较2008年有较大降幅,但实际增速基本上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去年四季度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惠民生、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居民的消费潜力,从下图可以看出,2009年2月份以来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呈逐月回升态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零售总额比重较大,城市消费增长对拉动消费产生较大影响。,09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长情况,2007-2009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长情况,比较?,2009年

11、前10个月里黑龙江省各市、县、县以下消费品总额月度增长情况统计表,消费政策的效果明晰(2),(二)家电下乡政策效果显著,农村家电消费增长 为扩大农村消费、鼓励农村居民购买耐用消费品的积极性,今年国家对农村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家电下乡对促进农村消费的增长效果十分显著,据家电下乡信息系统统计显示,截止到2009年10月31日,销售企业通过信息系统登记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787.8万台,销售额为508.4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以电冰箱/冷柜为例,今年1至9月,电冰箱/冷柜累计国内销量4160万台,同比增长28.4%,而同期“家电下乡”产品出货量1645万台,占同期电冰箱/冰柜国内销量的40%

12、。根据对企业的调查,国内销售中新增的920万台,主要来源于“家电下乡”产品,农村市场销售增长40%以上。,消费政策的效果明晰(3),(三)汽车消费大幅增长 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引导今年车市大幅回暖。为了促进消费,2009年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其中,政府下调了新车购置税和二手车交易税及向购买高燃效低排放汽车的消费者提供补贴极大促进了城市居民购车。今年1-11月,汽车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辆,共销售1223 万辆,同比增长42.39%。 此外,2009年房地产市场强劲复苏也促进与此相关商品消费大幅度增长,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与汽车和住房消费相关的商品销售增长大大高于其他商品销售增长,1-11月

1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增长24.5%,建筑装潢材料类增长31.93%。,五:政策建议哦。,针对当前消费政策的一些建议,(一)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 对于“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揽子鼓励消费的政策要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特别是对电动车、提前报废车加大补贴力度,继续实施以旧换新;扩大下乡家电品种,提高补助上限等。(二)着力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质量构建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公正、诚信友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想消费、敢消费的消费氛围。当前的重点是要抓住“衣食住行”等与广大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领域,完善消费市场的信息系统

14、和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搞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保证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同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商业欺诈、欺行霸市等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此外,还应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的形成等。,(三)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消费领域会不断扩大,包括商品和服务在内的新的消费热点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调整产业、产品和服务结构,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提升消费结构。

15、比如,随着“家电下乡”的推进,家电消费将成为我国农村消费的热点。这就要求生产出适应农村需要的产品,并保证质量和售后服务。近年来闲暇服务消费迅猛发展,旅游、健身以及各种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培育服务消费热点,应加大对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消费水平,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服务消费,并建立准确可靠的服务消费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让消费者能及时便捷地获得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电影电视、网络信息等服务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从中长期看,扩大消费根本是要提高居民收入

16、。按照十七大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为此,一是要合理确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并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二是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适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和完善工资指导线,保证工资平均增速要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三是努力提高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大政府的货币化转移支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低保标准、抚恤标准和养老金发放水平。稳定农产品价格和生产,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本地非农就业和回乡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继续扩大和完善对农业生产“直补”和社保补贴,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善收入预期,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