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整理重点内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158684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学》整理重点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税收学》整理重点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税收学》整理重点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税收学》整理重点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税收学》整理重点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学》整理重点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学》整理重点内容(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税收概论 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概念 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为了达到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凭借着政府的行政 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照预定标志,向社会成员进行的强制征税。 二、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三、税收存在的依据 1税收是成为政府以非市场方式取得收入,为公共商品提供资金保障的基本手段(基本依据) 2税收是政府对收入和财富分配进行调节的有力工具(派生现象) 3税收即为主要的财政调节手段,有助于政府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派生现象) 第二节 税收的基本原则 一、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 (一)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1平等原则 2确实原则3便利原则 4. 最少征

2、收费用原则 (二)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在其所著财政学一书中,对税收原则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归纳起来 有:财政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二、税收的财政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政策的确定及税收制度的构建与变革,应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需 要。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国家征税的首要目的是为一定时期的政府活动筹集资金,否则税收将失去其 存在的必要性。 三、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以课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负 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实现税收的经济效率涉及到税收的

3、中性与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问题。所谓税收的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对纳税人的市场行为选择不发生影响,不给纳税人带来超出税款之外的额 外负担,不干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而税收的调节作用,则意味着税收对市场活动的干预,对经济主体行为 选择的引导,并与实现一定的政府目标有关。两者之间具有统一性。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纳过程所发生的费用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低,包括税务当局执行税收法令的 成本和纳税人遵照税收法令纳税的成本。 三、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的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平标准。 具体包含二层意思:一是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二是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前者称 为横向公平,后者称为纵

4、向公平。税收公平是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的统一。从纳税人所处的纳税地位或纳税条件作进一步分析,税收公平又存在两种衡量标准:一是受益标准、二是 能力标准。一般来说,支付能力的测度可以采用收入、财产和支出三种尺度 第三节 税收制度的要素 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征纳行为的基本规范,是税收法律、法规的统称。 一、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又称课税主体,是指一切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二、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东西进行征税,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这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 标志。计税依据是指税制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 三、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是课税对象的具

5、体化。 四、税率:是对课税对象规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 (一)比例税率 (二)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1、全额累进税率: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一个税率征税。特点:计算方法简便。 税收负担不合理 2、超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不同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 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可以同时使用几个等级部分的税率。特点为:税收负担较为合理计算 方法繁杂。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一超额累进税额 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3、

6、超率累进税率 4、全率累进税率2 (三)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指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而不采用百分比的形式。 五、附加、加成和减税免税附加,是地方附加的简称,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额。加成,是加成征税的简称,是指按规定税率计算出税款后,再加征一定成数,是用于某种限制政策或调节 措施。减税,是对应纳税额减征一部分。 六、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 纳税环节就是对处于运动过程之中的课税对象,选定应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交纳税款的法定期限。是税收固定性特征的体现之一,它对税款能够及时收缴入库有重要 意义。 七、违章处理 第四节 税收负担与归宿 一、税

7、收分类 (一)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 (二) 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直接税,间接税直接税是税收负担不能转嫁或难以转嫁的税种。间接税是税负能够转嫁或易于转嫁的税种。 (三)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价外税凡税金构成商品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商品价格之外的附加,称为价外税。 (四) 按课税标准分类:从价税,从量税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值为计税标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从价计税是普遍采用的方式。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实物量为计税标准,如重量、面积、容积、辆数、个数等 (五) 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 (六)按税收是否

8、有单独的课税对象,独立征收为标准分类:正税,附加税正税:是指与其他税种没有联带关系,但有特定的课税对像,并按照规定税率独立征收的税种。我国现行 各税种大多为正税。附加税:是指随某种税收按一定比例加征的税。 二、税收负担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个人或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 (一)宏观税收负担:指国家征集的税额与社会产出总量或经济总规模的对比关系。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税收 负担的整体状况,一般采用相对值来表示: 1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税收收入总额/同期国民生产总值)*100% (属“人”原则) 2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税收收入总额/同期国内生产总值)*100% (属“地”

9、原则) 3国民收入总值负担率=(税收收入总额/国民收入总额)*100% (二)微观税收负担:指企业或个人的负税程度。它反映税收负担的结构分布和各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状况。其 衡量指标只要有: 1企业税收负担(1)企业所得税负担率:(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总额/企业所得额or会计利润)*100% 按会计利润计算的负担率为真实负担率,而按应税所得额计算的负担率为名义负担率。 (2)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种税的总额/企业税利总额)*100% 这个指标可以表明国家以税收参与企业纯收入分配的规模,反映企业对国家所做贡献的大小。 2个人税收负担 个人税收负担率=(个人实际缴纳的所得税总额/同期

10、个人所得总额)*100% 目前比较有实际意义的指标是个人所得税负担率,即一定时期内,个人缴纳的所得税与个人所得总额的比率。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以一定方式转嫁给他人承受的过程。 税负归宿:是指经过转嫁后税负的最终落脚点,在这一环节,税收承担者已不能把其所承受的税负再转嫁出去 了。 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也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2.后转:也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购进价格将税负转嫁给供应者。 3.税收资本化:也称税收还原,指要素购买者将所购资本品(主要是房屋、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未来应3 纳税款,在购入价中预先

11、扣除,由要素出售者实际承担税负。(后转的一种特殊情况) 4.消转: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 补偿其纳税损失,使其支付税款之后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减少,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 5.混转:也称散转,在实际活动中,各种税负转嫁方式往往是同时并行的。 三、税收效应:指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 (一)税收与消费者行为 1、税收与消费者选择:收入效应政府课税后,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居于较低消费水平。(左图) X 2 O X 1D I 1 W B I 2 X A C X 2

12、 O X 1E I 1 W B I 2 Y A 2、税收与消费者选择:替代效应政府对商品课税后,课税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减少对课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 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课税或重税商品。(右图) (二)税收与生产者行为 1、税收与生产者选择:收入效应 政府课税,生产者可支配生产要素减少,从而降低商品生产量。 2、税收与生产者选择:替代效应 税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表现在政府课税后使课税商品出现两种价格: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 d ;生产者实际得到 的价格P s ;P d 与P s 之差为税额t 政府课税,生产者减少课税或重税商品生产量,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生产量。

13、(三)税收与劳动投入 1、税收与劳动投入:收入效应 政府征税,直接压低纳税人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为维持以往的收入或消费水平而 倾向于更勤奋地工作。政府征税反而会促使劳动投入量增加。 2、税收与劳动投入:替代效应 政府课税,降低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使劳动和闲暇两者间的得失抉择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代 替劳动。 (四)税收与私人储蓄 1、税收与储蓄:收入效应 政府课税,压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促使纳税人减少现期消费,为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而增加储蓄。收入效 应的大小,取决于平均税率的水平。 2、税收与储蓄:替代效应 政府征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降低储蓄对纳税

14、人的吸引力,从而引起纳税人以消费替代储蓄。替代 效应的大小,在课征所得税的情况下,由其边际税率决定。 (五)税收与投资 1、税收对私人投资收益率的影响 课征公司所得税,压低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使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发生变动,产生两种方向相反的效应: 替代效应:投资收益率下降降低投资吸引力以其他行为替代投资。 收入效应:投资收益率下降可支配收益减少为维持以往收益而增加投资。 2、税收对私人资本折旧率的影响实际折旧是根据固定资本的实际损耗而计提的折旧。税收折旧是税收制度根据经济政策的需要而规定的可以计提的折旧。 若税收折旧率=实际折旧率,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是中性的 若税收折旧率实际折旧率,对私人投资的

15、影响是刺激性的 若税收折旧率实际折旧率,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是抑制性的 简要结论:税收对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用方向相同。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 投入、私人储蓄、私人投资方面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用方向相反。4 流转税制 第一节 流转税的特点 流转税是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而设计征收的税种的统称,流转额包括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 一、流转税的特点:1税收负担的间接性2税收分配的累退性3税收征收的隐蔽性4税收管理的便利性 5税收收入的稳定性 第二节 流转税制设计 流转税是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而征收的大类税收统称,由许多具体形式的税种组成。这些税种尽管具体形式不同,但在税制设计或制定中都会遇到课税对象、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纳税环节、 税率结构等基本要素,并需对这些要素作出选择。 第三节 流转税制类型 一、周转税 周转税:对从事产品生产、经营和劳务服务的企业和个人,在产制、批发、零售和劳务每一个周转环节,以商 品销售收入和营业服务收入全额,按差别比例税率课征的流转税。 1周转税特点:课税对象选择收入全额;征收范围选择全部商品和劳务;计税依据主要实行从价课征;纳税环 节选择产制、批发、零售多环节;税率形式按行业和产品设设计差别税率。 二、销售税 销售税:是对从事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选择产制、批发、零售的某一环节,以产品销售收入全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