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5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5152411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5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川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5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川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5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5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5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语文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桃花源记第1 课时 课题 桃花源记 教师寄语:学问,学问,不耻下问,才有学问。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 2、准确朗读课文,并借助于注释疏通文意。 【学习重点】 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其意义及用法。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 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 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 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

2、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 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 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 气日夕隹,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二、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豁 ( ) 然开朗 俨 ( ) 然 诣 ( )太守 垂髫 ( ) 刘子骥 ( ) 阡 陌 ( ) 便要( )还家 间 ( )隔 此中人语 ( ) 云 三、疏通文意。(在下面空行中解释加括号的字,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

3、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 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四、背诵比赛:(比一比谁背得最快、最准确!) 五、问题探究:1、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 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4、请根据你的理解,用简洁的文

4、字描述渔人见到桃花源后的心理。 六、诊断评价 1、下面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是否相同?请加以辨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翻译下列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第2 课时课题 桃花源记 教师寄语:读书有三到:眼到、嘴到、口到。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 2、准确朗读课文,并借助于注释疏通文意。 【学习重点】 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其意义及用法。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陶渊明(365427)

5、,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 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 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 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 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 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 气日夕隹,飞鸟

6、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二、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豁 ( ) 然开朗 俨 ( ) 然 诣 ( )太守 垂髫 ( ) 刘子骥 ( ) 阡 陌 ( ) 便要( )还家 间 ( )隔 此中人语 ( ) 云 三、疏通文意。(在下面空行中解释加括号的字,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 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 之

7、(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四、背诵比赛:(比一比谁背得最快、最准确!) 五、问题探究:1、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 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4、请根据你的理解,用简洁的文字描述渔人见到桃花源后的心理。 六、诊断评价 1、下面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是否相同?请加以辨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翻译下列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