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2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5课 隐私受保护 第1框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152281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春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2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5课 隐私受保护 第1框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年春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2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5课 隐私受保护 第1框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年春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2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5课 隐私受保护 第1框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年春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2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5课 隐私受保护 第1框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春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2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5课 隐私受保护 第1框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春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2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5课 隐私受保护 第1框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1课时 隐私和隐私权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 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能力目标:能自主的运用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手段 ,实践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人格独立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 难点:隐私的概念;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点拨:一、学生对照书本梳理知识点;二、师生共同核对知识点;三、学生快速读记知识点。 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一是,通过

2、小红的例子,引出隐私的含义和内容;二是,让学生认识到,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我们要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 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隐私的含义,明确隐私的具体内容,加强保护隐私的意识, 让学生明白隐私是我们自己的权利,并不是什么丑事。 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一是,引导学生围绕书中问题作简要分析,引出隐私权的问题;二是,让学生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老师手上拿着一封信,告诉大家,这是写给你们中的某一个同学的,问:“我能拆这封信吗?”“如果我强 行拆了,怎么办?” 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一)自主学习 一、人人有隐私 1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

3、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 些都属于隐私。 2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 也就越迫切。 3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以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 的担忧,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2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4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一种权利。 5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6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7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

4、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 人人有隐私 1学生阅读教材P46内容,思考: 你能帮小红讲清道理吗? 答:小红的故事中,小红没有告诉同学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住址等信息是正确的行为,是合法维护自己权利 的行为,而不是所谓的不合群、不开朗。公民都享有隐私权。小红家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父母信息等都属于 个人隐私,小红有权保密,所以小红的行为是正确的行为。 2教材P47,讨论:“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从隐私的概念和内容可以看出,“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是错误的,隐私简言之就是与公共利 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

5、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不可将隐私等同 于丑事。隐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它具有合法性;私人性;隐秘性; 主观性的特点。可见,隐私并非丑事。 3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 就越迫切。 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以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 担忧,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 知识模块二 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4阅读教材P48案例,探究: (1)报纸应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 答:一般而言,个人收入、婚恋情况是他人的隐私,

6、报纸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 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报纸作为公共刊物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我们要尊重他人隐私;同 时也让学生明确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的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 护。 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意识到,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 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害,我们要自觉 尊重他人隐私。3 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 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同时引导学生明确通信包含多种方式

7、,而不仅限于普通信件;二是,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 人隐私的意识,不拆看、偷窥、公开他人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 (2)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 答:报社刊登的内容,有关明星年收入部分合法,有关婚恋部分则侵害了该明星的隐私权。一般而言,个人 收入、婚恋情况是他人的隐私,报纸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同时对他人的个人收入、婚恋情况等隐私 有保密义务,只有权利人才能公开或允许他人公开自己的隐私。但是公众人物的隐私范围与一般人相比要小得多 ,公众人物享有有限的隐私权,这是现代社会保护社会公众知情权所必需。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知名人士,其工作 、生活等方面信息属于社会大众感兴趣

8、、极欲了解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公众人物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理应负 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的监督。因此,明星的年收入涉及社会分配问题和纳税问题,这已不属于个人隐私 ,报社有权披露而不属于侵权行为。至于明星婚恋情况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纯属个人隐私,报刊未经明星同 意就刊登其婚恋情况,是侵犯隐私权的表现。 5学生阅读教材P48案例,并结合P49页的相关链接的内容,讨论: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答:同意派出所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观点。因为隐私权的内容包括私生活的自由和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 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 、监

9、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而该案例中,派出所虽然是有搜查权,但是只有依照法定程序进 行的搜查才是合法的,没有搜查证的搜查是违反法定程序的,所以是不合法的。 6隐私权的含义和真谛。 (1)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一种权利。 (2)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7阅读教材P49下面事例,探究: (1)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说理由。 答:拆看他人信件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 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

10、进行检查外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因此老师拆看学生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 信件、领导拆看下属的信件都是侵犯他人通信秘密的行为,是违法的行为。 (2)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 答:老师拆看未满10周岁学生的信件也是违法的,因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1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 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 拆。老师不是法定监护人或者其他监护人,所以拆看学生信件是不合法的。而家长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子女的信件 是合法的,因为未满10周岁的子女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家长作为监护人可以代拆,但是应保护未满10周岁 儿童的隐私权。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课前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时间 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自学互研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4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隐私和隐私权 人人有隐私 隐私的内涵 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 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隐私权的含义 隐私权的内容 ) )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