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141858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核心,减负是其手段之一,当今的体育课正在减 负和提高课堂效率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本文根据小学体育课的特点及小学生的身心要求, 结合笔者近 10 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经验,认为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合理的场地器材,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评价方法,运用自身的语言艺术以及对学生能力、非智力因 素的培养和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技能,提高上课的效率,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体育课堂 学生 课堂效率 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后,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都被教师用来实

2、现课堂教学目标,而笔者提出提高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枯燥、单调、成人化、公式化的教学方法,提 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真正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进而使学生对体育 课有新的认识。同时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多采用故事情景化教学、分层教学法、竞 赛激励法、游戏教学法、赏识性教学和信息教学法,并运用贴近小学生情感的语言艺术, 使学生既在玩中学,又在学中玩,在充分享受体育课快乐和体验成功的同时,提高体育课 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更好的实现五大领域的目标,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从新的视角去对 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探索,认真解读新课程理念,努力开创大胆探讨小学体育教学新思路。 1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1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游戏教学的目的就是以增强小学生体质为主,其次是发展智力和获得快乐,因此游 戏教学应避免单调重复。在已有趣味性的基础上,增加体育游戏的偶然因素,让学生始终 对游戏充满期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经常运用“提问法” ,以此作为调动学生 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却往往因为设问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再 加上教师不能对学生加以启发诱导,结果时常是自问自答,难以起到开启思路的作用。这 种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教法当然难以取得实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简 单机械的重复,依照参考书的方法设计直叙,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注重

4、鼓励、表扬、启发 学生,而是批评、指责学生,挫伤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很少设计出较新颖的练习方法, 以及重复以往惯有导入游戏,学生兴趣很受影响,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能力训练目标难以 完成。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分析、研究所选教材的可变形式,设计多种调整措施, 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游戏方法,使其更具有时效性。 增加游戏的偶然因素,让学生始终对下一个游戏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在一定程度上将 大大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在省领雁工作培训中笔者曾在某小学听过洪老师的一节课,他对 游戏的偶然因素用得恰到好处。洪老师上的是快速跑教学课,在进行完主教材的技术教学 后,设置了快速跑往返接力比赛。本来一个平淡的

5、往返接力,让各组选出一个“老虎”去 往返点猜拳阻击对手不能顺利通过,设置不确定因素。不但大大增加了游戏的偶然因素, 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1.2 开展情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将情景教学故事化,依托教材,挖掘有一定价值的相关内容,结合小学生学习和生 活中喜闻乐见的故事,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在一、二年级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课文内容,可以融入体育教学中。例 如,一年级语文教材雪地里的小画家提到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和青蛙五种动物, 当学生学完这课后,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和一年级教材中模仿动物形象的简单舞蹈对它们进 行改编,上了一堂“动物模仿表演运动会”的主题课。此课以课

6、文内容为起始点,在课的 开始环节先让学生齐背课文以此引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引出四个小主题(动物形 象模仿赛、模仿动物走、模仿动物跑和动物快跑接力赛) ,再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贯穿于整个 课堂教学。由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始终以这篇课文内容为主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 改编,学生们兴趣盎然,乐在其中。新课程倡导的情景教学是追求让学生融入情景,主动 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自主与合作有效结合,使情景教学焕发其特有的教学魅力。故事情 景教学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情景教学模式的不足,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1.3 竞赛形式多样,提高练习效果 各种形式的接力竞赛,如“运球接力” 、 “障碍跑接力”等,

7、它们能充分满足小学生 争胜好比的心理需求。竞争性游戏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在分组中也要做到实力大致平衡, 并且科学地分配练习的时间和次数,从而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 1.4 注重课尾设计,留与思考空间 改善课的结尾设置,用设问的方式为下节课设好铺垫,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可以获 得“家庭作业”的效果。 笔者曾布置过类似的“家庭作业” ,三年级第一课时初略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立定 跳远,课的结尾布置一个思考题:怎样才能跳地更远?待第二堂课时,学生们踊跃发言, 老师就跟着每个学生的思路,要求学生尝试实践自己的答案,学生学习动作的兴致一下子 被提高,再辅以激励教学法,整堂课也随之活跃起来,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

8、快乐,也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得更好。 2 布置促进教学效果的场地器材 2.1 课前布置场地,激发运动兴趣 用线条装点场地,投学生所“好” , “打扮”他们的学习环境,激发运动兴趣,维持 上课的注意力。 体育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室外,在 操场或跑道上上课,利用这一优势,可以在场地上“图画”出上课所需要的活动路径,也 迎合了小学生爱玩,又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例如, “螺旋形”跑,可以在场地上画出螺旋 形,并用不同颜色来对学生进行分组,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有很大作用。笔者也曾在操场 上画心脏图及血液循环图进行耐久跑练习,中既锻炼了学生耐力又增加生理卫生知识,

9、学 生兴趣高,练习效果好。 2.2 自制教学器材,开展校本教学 利用自制体育器材进行教学,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增加知 识,端正学生上课态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笔者曾在三年级跳起来,触碰悬挂物这课中,利用学生自制“水果”进行教学, 并取得良好效果。课前要求学生用纸制作各种水果,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带着疑问开始 听课,可以看出他们比平常多了十二分的认真劲儿。随着情景的展开, “水果”的利用率越 来越高,学生们学习新本领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好的掌握了“跑几步, 单跳双落”的技术动作,也完成了课前制定的目标任务。对器材的制作,有很多课适用, 例如:掷轻物中用报纸做

10、飞机或者垒球,用废报纸做接力棒等等,都可以取得不错的 练习效果。又如:正月的时候,我们街道都有闹花灯,踩高跷活动,以此为素材,利用旧 鞋带与王老吉易拉罐做成“高跷” ,让学生体验一把“高跷”运动的味道。 3 注重评价方法与语言艺术 运用贴近小学生情感的语言艺术,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激励学生,这也是提高教 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课的进行阶段和课的结束阶段,都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及时提出学生练习中动作 的优缺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认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 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因此,要时常以“表扬式” 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其树立

11、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作动作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蹲踞式起跑”这一动作源于“袋鼠”起跑时卷缩身体;“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像一手拿镜子,一手拿梳子做准备梳头 的动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 。 “各就各位”时像紧压的弹簧;“预备”时像拉满的弓; “鸣枪”时像离弦之箭。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等。这类形象的 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教学环境开阔,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要求体育老师不仅要用适当的模仿动作 和富于表情的手势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用充满活力、铿锵有力的语言艺术去感染、鼓励、吸 引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和锻炼

12、,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4 运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 新课标下,教师在新、难动作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可用挂图、影像、 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 理论教学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等) ,让学生直观地去领会一 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动作、动作细节和动作难点等,如某个具体技术动作是如何一步一步 完成的;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来进行放松,这种学生亲身感受到的教学不但能调 动学生的思维,而且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体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舞蹈,配以优美的音乐,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振作精神,活 跃课堂气氛,提高练习效果,还有利于稳定情绪,同时在优美

13、的乐曲中进行活动,边歌边舞,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完成动作的协调性,也使学生受到了健康美、形态美的教育,利 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 关注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课的根本目的。有些伤害事故发生是由于课前的 准备工作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预防,教学中,必须提前准备好场地与器材,在课中做好保护 与帮助。良好的组织纪律是使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具体表现在听从指挥、执行规则、 服从裁判等方面。而同样的内容,对男生、女生的运用,不同季节的运用,不同场地的运 用,不同对抗双方的运用等,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要掌握时机,对课的内容进 行观察和调整,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努力改变学科本位现象,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 路,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欢快的教学空间,让他们在其中自由翱翔,身心得以健康 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军.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7,3:43. 2杨增外.形式多样的启发式教学J. 云南教育.1995,(7-8):15. 3苏勤玉.在体育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J. 体育师友.1999,6:10. 4赖天德.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03,1:1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