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模式探索教案集反思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137185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模式探索教案集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模式探索教案集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模式探索教案集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模式探索教案集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模式探索教案集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当我死时虽辛苦 狂沙吹尽“活”在读-一节优质课的思索 当我拿着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的证书时,有人问我讲的哪一课?我 犹豫,当我死时。同事们也很高兴,但是还是不愿提及这个课 题。是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面对死亡,多数人恐惧、避讳, 但是由生到死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生命的归宿在何方/多少人想 过这个最真的命题/ 但无论怎样的预言家/都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因为/ 归去的方式无法预测”有一位诗人,年仅 38 岁想到人生之大 限。他就是台湾诗人余光中。 当我死时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歌。 1966 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的台湾诗人 余光中,抑郁寡欢,临

2、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自从 1949 年赴 台,秋风落叶十七回,不知何时是归年,多愁善感的他希望死后葬 在祖国的土地上,于是他写成当我死时 。 我喜欢诗歌,喜欢它的高度凝练的语言,喜欢它那无限想象的空 间,喜欢它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于是我选择了它,我要用自己的 感情诠释诗人的感情,用自己的语言碰撞诗人的文字,让同学们的 想象走近密西根的余光中。 如何让同学们领悟诗歌所表达的强烈情感? 如何体会揣摩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如何设计比较新的教学思路? 吕叔湘说“朗读是讲文学作品的好方法”在这次教案的设计中,我2 本着“朗读带解析”尊重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的解读。通过学生不 同特色的朗读,在朗

3、读中把握诗人的情感,即诗人余光中渴望回乡。 眷恋祖国的情感。教学形式上,以学生的个体阅读和集体讨论相结 合,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启发、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以期学会合作,陶冶情操,培养文学素养。 经过两周准备,还有五天就要赛课了,我成竹在胸。组长告诉 我:要充满信心!最后几天就是熟悉!熟悉!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 来。8 月8 日我来到了美丽的沈阳,我在心里想:我能否拿到一等 奖?要努力! 8 月9 日下午我第二个讲,自我感觉良好,整节课有条不紊进 行,很顺利。 8 月10 日中语会秘书长毛继东主持,温立三,山西教研室刘丹 针对所听的课进行点评: 1、 语文课首先要读书。语文课要有情境,

4、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2、 语文课要“整进整出”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抓关键词。千万 别浪费语文课本里的资源。 3、 语文的讲解尽量不看书。要是不太长的文章,或者说是关 键段一定要背诵下来,这样给学生气势上的影响。我认为 李老师讲的当我死时真的读的太好了,给学生的引领 是潜移默化的。 4、 千万别落课。老师们想一想:当你落堂的时候谁还在听?3 5、 要有课程意识。 6、 当我死时这一课要讲一些文化认同,讲情怀,知人论 世。 当我接到中语会秘书长毛继东颁发给我的一等奖的证书时候, 当我和评委们合影的时候我回想这节课的蜕变过程,我的眼眶湿 润了。我思索着,如果要想讲好一节课你自己得沉进去;如果要 想讲好一节课你得充分备好课;如果要想讲好一节课一定得勤于 钻研,不断学习。 有人说:成功不是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坚持太少。国家一级 作家二月河23 岁到50 岁之间凌晨3 点从没有睡过觉;语文大师 余映潮备一节课查阅10 万字的资料。回想自己在炎炎夏日的付 出,看着鲜红的证书,听着评委们对我的高度赞誉。我想说: 当我死时虽辛苦,狂沙吹尽“活”在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