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资格教育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129359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教师资格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教师资格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教师资格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教师资格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教师资格教育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近代学校系统,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 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礼、 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 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 ,即大学 、 论 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教育,也就是 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 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忠于 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萌芽于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 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流 派的代言人是杜威。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 国中。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 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 作用。 2、教育(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 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 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1)阶级性;2道统性; 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

3、趋势。 (1)加强学前教 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 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 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 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1)教育的终 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和著作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杜威 民本主义与教育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 教育学 。

4、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生产力。 2、制约 教育目的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再生产劳动 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5、 教育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6、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 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 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 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

5、,一是保 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 范。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 统一体。 1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 性。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 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 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 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 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 属于人的一部分。 四、简述题 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答:(一)政 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教育

6、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 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 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 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 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水平决定 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 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 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1)信息技术 改

7、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 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 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 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3、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 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成熟、 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等。 5、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 6、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7、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二、名词解释 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

8、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 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 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 程。 2、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 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 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 的。 3、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 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 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 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 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

9、相互作用的 结果。 四、简述题 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 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 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 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对个体 发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环 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 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 教育按社会对个体胫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 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 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

10、的 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 功能。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 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决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并成为教育活动归宿的 是教育目的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可包括国家的教 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5、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具体与抽象的 关系。 6、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 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 一方法。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广义

1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 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 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2、教育目的(狭义):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 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3、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 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 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4、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 育。5、劳动技术教育: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 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6、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

12、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 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7、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 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四、简答题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教育目的:教 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 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 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 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 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 发展,培养

13、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素质教育是面 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 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 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 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 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 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 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2、儿童权利公约的四个基本

14、原则是儿童利益最 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 则、无歧视原则 3、教师职业是一种 专门,教师是专业。 4、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 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5、教育活动中最基础的关系是相互促进。 6、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 质等统称为教师的人格特征。 1、简述教师的职业特点。答:(一)教师职业的性 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 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 化的职业。(二)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 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

15、;(6)研究者角 色。 2、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答:(一)教师的 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 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 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 方法论。(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 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 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简述师生关系。答:(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 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 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 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 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

16、主平等的关系:(1)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 等的;(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 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 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 种人人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 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 响。 第六章 课程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 教科书。 2、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 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将课程分为国家 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5、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强 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7、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材。 8、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 课程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