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级教学的探询与反思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126322 上传时间:2018-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分级教学的探询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分级教学的探询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分级教学的探询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分级教学的探询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分级教学的探询与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分级教学的探询与反思当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的学 习状况,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和学生的认知态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促进了多样化的实践模式。如个别化教学模式、讨论试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情感教 学模式、建够主义教学模式和分层教学模式等。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地发挥作用 的过程中,也使得一些一线教师非常热衷于当中的某个或多个模式。当他们在实际教学中 运用这些教学模式后仍然出现困难或发现了新的问题时,也许就觉得如今的学生太难教, 很多新方法也不尽其然。其实,这些教学模式本身的原理不复杂,关键在于运用过程中要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对症下药。这就如同高明的中医给患者开药一样,对同样的病(风寒) , 但是开的药方确实大不一样。纵观以上的几种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分级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而施行 不同的教法而已。目前分级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若以班级为依据可以分为班 级间的分级教学和班级内的分级教学。 班级间的分级教学及其现状所谓班级间的分级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依据,重点以学生 的实际成绩为指标。将学生在班与班之间分层次教学。如学校内的快慢班之分、实验班与 非实验班之分,学校间的重点与非重点之分、示范学校与非示范学校之分。这种现象在全 国各地十分普遍,其实质就是班级间的分级教学。班

3、级间的分级教学在实际中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尤其在中考和高考中,其学生的上线率非 常高。这就使得班级间的分级教学越来越受青睐,各地区各学校都在向这方面转化。但是, 对于班级间的分级教学是否应该办,社会的回应除了支持就是反对。许多人认为班级间的 分级教学有违教育公平原则。首先,这种分班机制有损学生人格,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著名心里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在社会中生存有各种需要,其中强调了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种需要。对于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 中除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外,还有被人尊重的需求。而这种分班机制却打破了学生的愿景, 给他们的是一种被淘汰、受歧视的感觉。其次,

4、这种分班机制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非公正的 分配。对示范学校、重点学校和快班而言,其师资配备一般比其他的强,其教学硬件也比 其他的到位。 班级内的分级教学及其现状所谓班级内的分级教学是指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效果为依据,将学生在班内分层次教 学。如同质分组教学,它是将班上的学生按好、中、差各分为一组或者好学生居中,其余 围绕。像这样的班级内的分级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是十分普遍,它有利于教师教学和控 制,也有助于教师重点培养尖子学生。但是这种分级教学机制也有很大的缺陷。首先,具有相同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多, 这就使得同质不是绝对而只能是相对。也就是说同质划分的依据不明确,随意性很大。其 次,不同

5、学生对不同的学科兴趣不同,这就导致同组的学生未必对相同的学科都具有相同 的学习动力。再次,学生的学习是个动态过程,他们在经历某个阶段之后,同组的学生未 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学习效果。 反思及其改进对班级间的分级教学和班级内的分级教学所遭遇的新问题,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也在 进行深刻的反思。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一文中就指出,课堂教学的价值不 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在于心智的转变。换句话说,课堂教学不能只注重提高学生的 学科学习成绩,还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价值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她在重 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动态生成性。即教师教学过程不 能按部就班照教

6、案教学,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要给予重视,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 力的培养。这也就表明目前的分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扭曲,它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没 有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因此目前的分级教学在形式上采取一刀切,使得原本好的教学模 式固定了,而这种固定的模式对动态生成的问题则是无法解决的。在实质上这种分级教学理念也走向了极端,其目的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以上的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转变教学理念之外,同时也要对分级教学模式进 行配套的改进,变静态机制为动态机制。1将动态轮换引入班级间的分级教学。学校班级划分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为依 据,将班级分为 A、B、C 三

7、个类型。A 类学生为发现试学习,有学习主动性、善于探索。 B 类学生为中间型。C 类学生为接受试学习,有学习的需要,善于听从教师的安排。这里 需要说明的是学生进入班级之后,并不是被固定了。可以根据学生在每年度的学习效果来 对学生进行动态轮换,A 班的学生可以到 B 班,B 班的学生可以到 C 班,反之亦然。这就 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学习状态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有定向感和加强自我激励。2将弹性教学引入班级内的分级教学。对于同一个班级而言,其中的学生由于家庭、社 会环境、自我性格等多方面的原因呈现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我认知结构和学习 方式。因此,作为教师就不能以一套标准来教学、来要求学生学习。教师应该针对具体情 况而制定弹性教学计划,布置弹性练习作业,使班内各个类型的学生充满自信、学得轻松 和自在。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将动态机制引入分级教学虽然可以克服目前分级教学带来的一些弊端,使学生不存在固定 的优差之别。但在师资配置方面还需要分析、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