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酿酒行业调研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118134 上传时间:2018-03-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酿酒行业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酿酒行业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酿酒行业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酿酒行业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酿酒行业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酿酒行业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酿酒行业调研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酿酒行业调研报告 根据陕西省工交办的安排,我们陕西省酿酒工业协会自 六月份以来对我省酿酒行业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及普遍存在 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 告如下: 一、我省酿酒行业的基本情况 截止 2006 年底,陕西省酿酒行业现有各类饮料生产企 业近百户,其中:白酒已取证生产厂家 76 户;啤酒生产 厂家 7 户;发酵酒精生产企业 3 家;葡萄酒、果酒生产 厂家 5 户;黄酒(含稠酒)生产企业近 10 户;全行业固 定资产近 23 亿元。从业人员 1.74 万人;各类饮料酒年生 产能力近百万吨。其中年产能力白酒可达 12 万吨(固体 发酵能力)、啤酒 85 万吨,发酵

2、酒精 7 万吨、葡萄酒、 果酒年加工生产能力可达 1.5 万吨、黄酒 1.5 万吨。 酒类产品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地位特殊。近年来,我 省酿酒行业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生活日 益增长对酒类产品的需求为出发点,企业的组织结构、产 品结构与及产销结构均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全行业在 产品产量、质量以及规格、品种上,逐步适应了市场需求, 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截止 2006 年底,全省饮料总产量已完成了 82.9 万吨,同 比增长 23.5,实现销售收入 36.28 亿元,同比增长 25.1,实现利税 8.38 亿元,同比增长 17(其中实现 税金 6.79 亿

3、元,利润 1.57 亿元)。 (一)白酒行业。 白酒是我省饮料酒行业中重要的酒种 .全省有生产许 可证的白酒企业 70 多户,其中年生产能力达万吨 年以 上的酿酒企业有西凤、太白、城固、泸康 4 户,千吨 年 以上的酿酒企业有秦洋、杜康、三粮液、芦河、西安、普 惠等 10 户中型企业,其余均为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下 的小型企业。全省白酒企业固定资产近 10 亿元,从业人 员 1.23 万人。近年来,在外省酒大量涌入,市场竞争激烈 和国家将白酒行业列为限制行业的产业政策影响下,经过 全省白酒企业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白酒产品品种丰富多 彩,各种类型的白酒质量全面提高,传统固态白酒高档精 品化

4、,利用液态发酵酒、固液结合的白酒成为主导产品, 全行业的产品产量,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等技术指标创历 史最好水平。 2006 年全省白酒销售收入达 18 亿元,其 中西凤 7.02 亿元、太白 3.058 亿元,西凤的税利首次进 入全国前八名。调查结果显示,白酒行业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 关怀和支持下,无论在所有制改造、科技创新以及人材培 养、市场和品牌的建设和培育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业绩, 为我省白酒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改体改制成效明显。 截止 2006 年底全省 76 户获得的白酒生产厂家,除陕 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为国有控股企业外,其余全部 为民营、集体或个体经营企业。绝大

5、部分企业在经过艰难 的企业改制后,管理得到了提升 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了发生了较明 显的提高,特别是太白酒业、秦洋酒业以及榆林普惠酒业 公司和泸康酒业等企业,近年来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面对近年来市场产品的激烈竞争,陕西地产白酒处于萎 缩的被动局面。全行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产品结构 调整和新品开发速度,提出了产品风格个性化、香型复合 化、酒度系列化、价位层次化的 “四化”创新目标。围绕 这个目标,相继开发出凤兼浓、凤浓酱、浓兼酱等新产品, 并对原有凤香型和浓香型老产品进行较深层次的改造。这 些产品在参加全国白酒行业质量检评中有十五个产品获全国优秀产品称号

6、,一大批产品投入市场后获得消费者和市 场的认同和欢迎。这些创新产品的销量已占目前全省白酒 总销量的 70以上,为白酒销售收入达到年递增 30 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使一大批中、青科技人材脱颖而出,近两年企业通 过参加各类品酒、勾调、酿酒技能等培训班,受培人数达 400 多人次,使全省白酒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 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参加全国各项考试中取得了好成 绩。我省白酒行业已有科技人员 1200 多名,占全行业职 工总数的 1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人员 109 名,全国酿 酒大师 2 人,全国评酒委员 8 人;通过劳动部技能鉴定获 得高级品酒师资格 34 人,高级酿酒技师资格 67 人

7、,技 师资格 130 人;省白酒评委 64 人。这批科技骨干的形成, 为我省近年来的科技创新、产品结构调整和全行业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随着销量的增加,近两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均更新了贮存 与灌装设施,购置了大批贮酒容器,西凤酒业公司和太白 酒业公司先后投资 2000 万元和 4000 万元,新建了现代 化的包装中心,西凤现正积极筹划新的万吨基酒生产基地。 产能设施的改善不但缓解了当前的产销矛盾,而且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产品质量检测方面,全行业 所有企业均配置有气相色谱分析仪器及相关高精密测试仪 器,如分析天平、酸度仪、高倍显微镜及测试药品,为确 保产品市

8、场消费安全,做了大量的投入。 品牌建设得到重视,名优品牌发展壮大。 随着观念的更新,全省广大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 均把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摆到了重要位置,作为企业核心 竞争力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一批深受消费者 喜爱的品牌,十多个产品被省政府授予省名牌产品称号。 西凤酒和太白酒被国家授予全国驰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产 品称号。全行业的市场建设和营销投入也得到加强和改善, 陕西地产白酒的年销售,由过去的不足 30升到 50 以上。 (二)啤酒行业。 啤酒是陕西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酒种。近年来通过集团化、 强强联合,走规模化发展道路,产品逐步走向低度化、清 爽化、饮料化和纯生化的开发与推广,全行

9、业的技术装备 水平、管理水平、产品档次进一步提高,现已形成 80 万吨的生产能力。 2006 年全省啤酒产量达 75.44 万吨, 位居西北第一,全国第 15 位。青岛啤酒股份公司与西安汉斯啤酒饮料总厂共同出资组建青岛啤酒汉斯集团公司后, 重塑了西安汉斯啤酒形象,实现了优势互补。新公司成立 后,又先后出资组建了青啤汉斯西安公司、青啤汉斯渭南 公司、青啤汉斯汉中公司和青啤汉斯宝鸡公司,今年七月 青啤汉斯榆林公司又建成投产,使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和壮 大。汉斯集团西安公司、渭南公司、汉中公司、宝鸡公司 近年来在产品质量标准、产品销售价格、产品生产原料采 购、产品商标使用、产品市场销售等五个环节实行了五

10、统 一。目前,该集团陕西的五个公司生产的 30 多个品种的 啤酒已成为省内外畅销的知名品牌,已基本上占领了陕西、 甘肃、青海、新疆及内蒙的大部分市场,为陕西的酿酒行 业树立了东西部合作的成功范例。青啤汉斯西安公司一跃 成为青啤集团中产量销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公司之一。 2006 年底西安公司共完成商品酒 31.35 万吨,实现销售 收入 7.4 亿元,上缴税金 2.0375 亿元,实现利润 9813 万元,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企业分别通过了食品质量 QS 认证,ISO9002 质量管理认证和 14000 环境认证,成 为我省首家环境友好企业。汉斯西安公司的总经理唐金钊 同志也因此被国家人事

11、部授予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 此外,河南金星啤酒集团、深圳金威啤酒集团也相继于 2003 年至 2006 年分别在我省咸阳和西安建成了年产 5 万吨的兰马啤酒厂和年产 10 万吨金威啤酒西安公司。这两家投资陕西的啤酒企业,尽管在目前产品市场占有率仅 占到 20.25左右,但是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 求的不断增长,这两家啤酒企业也一定会在较短时期内达 产达效。这将为进一步壮大我省啤酒行业的实力,早日成 为全国啤酒的大省强省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发酵酒精行业。 我省现有规模以上发酵酒精(取得食用酒精生产许可证) 企业 3 户,年生产能力 7 万吨,职工 1350 名,具有中级 职称以上的

12、科技人员 18 名,06 年实现销售收入 2 亿元。 西安商惠酒精股份有限公司、商洛秦俑酒精公司和宝鸡育 才酒精公司,在发展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均进行了 积极探索,特别是西安商惠和商洛秦俑酒精有限责任公司, 对酒精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出的玉米油 和颗粒饲料,深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清洁生产,节能 减排已成为该企业的重中之重;宝鸡育才酒精公司通过技 术改造,实现酒精生产的零排放,该项技术现处于全国领 先水平,为酒精行业的污染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我省发酵酒精行业存在的问题是企业规模小,与黑龙江 的华润和山东的酒精企业相比差距甚大,生产成本较高, 企业利薄生产积极性不高。由于酒

13、精属于国家限制性发展的行业,“十一五”期间将继续淘汰年产 3 万吨以下的企 业,所以我省部分经营困难的企业将面临着淘汰的局面。 (四)葡萄酒、果露酒行业。 该行业大多都是老国有企业,由于改制、改造等方面观 念陈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前几年出现了整体萎缩,处 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06 年底全省全年葡萄酒、果酒产 量仅 5500 吨。但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出现了可喜苗头,西 安星瑞果汁公司成功引进北京红星集团资本,组成多元化 经济实体,企业得到了壮大与发展,形成了年生产 2600 吨的葡萄原酒生产能力。铜川民营绿想集团投巨资引进一 条先进的意大利果酒生产线,现已开始生产高档苹果酒。 山东烟台张裕葡

14、萄酒公司 2005 年在我省泾阳投资 2000 万元建成了一条集原酒生产和低档干红葡萄酒灌装生产线, 年生产干红葡萄酒 5000 吨。 (五)黄酒行业。 该行业一度于处于全面停产状态,经过近两年的积极调 整恢复,秦洋酒业公司与洋县谢村黄酒厂合作合资成立了 秦洋长生酒业公司,恢复了洋县谢村黄酒生产,使这一地 方名产又重新面市,而且销售势头旺盛。洋县政府 06 年引进省外资金,恢复了停产多年的黑米酒生产,仅 07年 1-7 月份就接到订货 2000 吨。新的年产 10000 吨的黑 米酒生产基地已开工建设,预计建成后可使全省的黄酒年 产量达 20000 万吨。 稠酒是我们陕西独有的酒种,历史悠久,

15、具有酒度低, 口味鲜醇、营养丰富的独特风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有 着广阔的市场。但以往多为前店后厂式的小作坊生产,缺 乏详细的统计数据,质量不稳定。近年来,在实现工业化 生产、产品保鲜、防酸和改进包装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已出现了几家按工业化组织生产的稠酒企业,省上应给予 足够的关注和扶持,使这一地方传统酒种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目前我省酿酒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差距 目前我省酿酒行业的总体水平与全国同行业相比,除啤 酒产品处全国中等水平外,白酒、以及果露、葡萄酒、酒 精等四个酒种,无论在产量、规模、经济效益等均位于全 国 24 位以后,特别是在西部十省区中,远远落在四川、重 庆、广西和贵州之后。

16、我省的白酒产量还不到全国的 2,远不如省外一个大企业的产量。茅台、五粮液、剑南 春 2006 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 53.63 亿元,200.53 亿和 31.95 亿元。而我们全省只有 18 亿,可见差距之大。到 2010 年要把陕西建成西部强省,相对酿酒工业来说,任务十分艰巨。根据目前我省酿酒工业的现状,主要存在着以 下几个问题:、企业存在着小、散、低、同、少等经济 结构性的严重 “缺陷”。一是经济规模偏小,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只占全行业的三分之一左右,且大部分 企业的销售收入都在 1500 万元以下;二是产业布局不合 理,大中型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关中一带, 如青啤酒西安公司、渭南啤酒、宝鸡啤酒分公司及蓝马啤 酒股份公司、西凤酒股份公司、太白酒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小型国有及股份制、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陕南、陕北山 区;三是产品技术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四是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趋同,企业装备普遍陈旧,产品质量类同;五是 产品质量中低档,知名品牌少,在全国市场叫的响的产品 更少。、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一是所有制结构有待继续 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