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路南区福庄小学科学组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包括“热起来了” “给冷水加热” “气、液、固体的热胀冷缩” (包括三课) “热是 怎样传递的” “传热比赛”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八课。 二、特点:每一课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每一课的知识、内容或者是对前一课提出的问 题的解答或者是对前一课知识内容的继续和深化。 三、 各课分析: 一、热起来了。 (一)本课有两部分组成。 内容一: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1、书中 26页图片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给身体增加热量的方法:跑步、烤火、运动、晒 太阳、电暖气、吃饭、穿衣服。除此之外,学生还会想到空调浴霸取暖等等。 2、分析
2、跑步使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感觉暖和; 晒太阳、烤火、电暖气等外界给与人体热量; 吃食物身体内部(食物转化)提供热量; 穿衣服是什么方式给身体提供热量?它可以给身体提供热量吗?(学生讨论) 内容二: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教材 27页从感知引入,晚上钻进被窝的感觉? 晚上钻进被窝凉。 早上钻出被窝热。 晚上在钻出被窝凉。 以上一系列感知体验说明什么?(生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对衣服能否给人体增加热量问题的讨论。(1)假设衣服能生热会怎样(着火了) (2)假设衣服不能生热,为什么身体暖和了? 3、引导学生实验验证做 P27 实验(加强重点教学) (1)测量书在空气中的温度 (2)测量毛衣中的温度
3、。 (3)教师强调记录温度时: a、眼睛要和温度计液面平齐 b、得出衣服不能生热,衣服可以保温,阻止气体热量散发出去,阻挡冷空气侵入身体。 c、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温度计在衣服中摩擦后温度的变化情况。 (二) 通过一系列教学完成了以下教学目标,同学们在探究活动中感知到有多种方法 可以产生热,并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探索兴趣和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 二、给冷水加热 一、本课由两部分组成 内容一、给塑料袋中的冷水加热 、教材从“冷水怎样变成热水”这一问题入手,同学们可以想出很多很多种方法,是 第一课的延伸。 、教师引想把一小塑料袋冷水放到热水中会怎样?(先沉后浮,袋中水变热,加热冷 水的又一种方法) 。 、把
4、这一小塑料袋热水放到冷水中会怎样? 、引导学生回忆第一章中学过的关于沉浮的两个条件:(教材 P28 中的提示,重量和 体积) 内容二: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包含二个方面) A 方面:关于重量的研究 、简单介绍托架天平知识和使用方法。 、可以用小塑料袋中的水进行加热前和加热后重量的比较、可以采用书中 P29 给试管加热方法来研究并学习给试管加热的方法。强调酒精灯盖 放在酒精灯旁。 、注意事项: 试管放在水槽中将水灌满,试管内不可有气泡。 气球皮绷紧些以免加热后的水体积膨胀,使它掉下来。 先均匀给试管加热,然后给试管底部加热 试管倾斜 45度,试管口不能对着人,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给加热后
5、的试管称重,与加热前的试管重量做比较(学生得出没有什麽变化) 引领学生回忆同一块橡皮泥在水中沉浮原因(体积变化)B 方面.关于体积研究(通 过实验加强重点研究) 引导学生书中 P29 以下两图实验。 仔细观察试管口气球皮的变化,试管口气球皮内不能有气泡。 得出:热水能上浮的原因是:重量不变,水受热变大的结果。体积变化是温度升高 引起的。 如果试管口气球皮效果不好,留一悬念也好为下节课做准备。 另外,借用教参中的话:事物的某些变化是十分微小的,需要仔细观察。 二、通过一系列教学完成了本课教学目标:水受热后体积增大,重量不变,并在试验中 培养了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三、液体的热胀冷
6、缩 一、本课内容分两部分 内容(一)观察水的体积的变化 1、是上节课的继续 2、引领“水受热气球皮会怎样,水受冷气球皮会怎样” 3、书中 P30 小男孩和小女孩对话“哪一杯水更热?” “看不出来,气球皮鼓的差不多”的对话会对学生思考水体积变化的问题产生一些影响,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观察 水体积变化的问题 4、引导学生做书中 P30 液体体积变化试验 介绍试验用具和用具名称提示胶塞不可漏气 用带颜色的水效果好,易于观察。 做好玻璃管内液面开始时的标记,做好液面不再升高的标记。 把烧杯改成水槽,热水多效果好。实验时把热水直接浇在平底烧瓶瓶身。 5、引领学生关注温度计制作原理,使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根
7、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设计 制成的。温度计液泡内可装有水银、煤油、酒精。 6、通过引领、学习和实验,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7、教师解释传授热胀冷缩的概念,教材 31页。 内容(二) 其它液体有热胀冷缩吗? 、用研究水的装置研究其它液体(酱油、酒精、奶等等)学生也可以用烧杯和试管进 行实验操作方法。 、得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引导学生解释装有液体的瓶中都不会装满的原因。 四、空气的热胀冷缩 本课包含两个内容 (一)观察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在学习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气体的多种性质,难度降低。 2、教材 P33 提示“体积膨胀了,我就往外跑, ”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开展研究的
8、方间。怎 样使瓶内空气膨胀? 3、凹进去的乒乓球在热水中的现象 4、用冰红茶杯子实验效果更好 5、教材设计了观察空气在热水、常温水、冰水中锥形瓶内空气体积变化,是对气体热 胀冷缩现象的重要体验。 6、引导学生找出空气与水热胀冷缩的区别,气体膨胀快,体积变化比水明显(二)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的现象 1、教材采用“微粒”模拟游戏恰如其分地解释热胀冷缩的现象,这种类比的形式非常 好,游戏直观现象说明性很强。 2、 “微粒”概念的建立为今后学习化学、物理奠定了基础。 3、教师指导好实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热胀冷缩和微粒的关系是 本节的重点。 所以最后书中 P35 文字总结应给予强调。 五、金属的热胀冷
9、缩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书中 P36 实验作为演示实验进行,本实验铜球加热时间略长,学校有铜环演示器可 使用铜环演示器比较省时间。 、强调酒精等构造和使用方法,落实学习使用酒精灯的教学目标。 、强调加热后的铜球(环)不可触摸。 、铜球(环)加热后通不过铁环说明体积膨胀。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 、通过实验学习其它金属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如:钢条、铁片、铝丝等,书中 P37 下 图实验。 、书中借助一针大头针,对加热后的钢条变化进行观察,钢条加热后会使大头针倾斜, 使钢条的细微变化“放大” ,从而认识到钢条加热后体积膨胀。 、我校改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效果相当好。 、联系
10、到钢铁造的桥要架在滚轴上,铁轨之间留有缝隙;室外电线架的疏松等现象。 、教材 P37 实验现象或许不明显,强调事物有些变化是十分微小的,需要仔细观察, 另外可以从新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金属的热胀冷缩1、了解了铜和钢条或其它金属热胀冷缩 的性质后,进入 P38 内容学习,书中孩子们对话提示:“了解科学家研究成果也是学习和探 究的重要方法。 ” 2、学生们通过实验结论和经验学习得出: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引领学生总结气体.液体、固体有热胀冷缩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强调:少数物体有冷胀热缩的性质(热缩冷胀)的性质。让学生记住书中 P38 锑、 铋 和书中 P
11、46 水在 4 摄氏度 以下是热缩冷涨的性质,为今后学习化学奠定了基础。 总之,本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得出了物体的性质既有它的普遍 性,又有它的特殊性的结论。 六、热是怎样传递的 本课由二个部分组成 内容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教材 5课 P37 给钢条加热,学生了解金属条很热很烫 、教材 P39 图把(铝、铁)铜 丝同样粗细,同样长度的金属条放在水中,学生触摸温度,试着找一找热传递的阶段 热水 金属条(热的一端) 冷的一端(变热)手 、学生对金属条上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有了初步的了解。 、师引导学生设计热传递过程和方向实验 、教材 P39 设计,金属丝可用高度相同的三脚架
12、架起 火柴棍用凡士林均匀粘在铁丝上,一端加热 师引领生火柴棍放在铁丝两边,在中间加热也可以。 学生记录火柴棍掉下来的顺序 提示别烫着 归结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温度高 温度低 我校又用金属片制作的同一物体传到演示器效果良好。 内容二:在圆形金属片中的传递1、教材 P40 实验 2金属条换成金属圆片,继续研究热传递方向和过程 3、加热金属片中心,加入金属片边缘观察不同部分,凡士林融化的情况 4、归结热传递是一种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加强重点教学) 5、学生学习记忆 P40 右则文字关于热的概念 七、传热比赛 本课内容由一个部分组成 传热比较 一层:1、教材 6课 P39 学生做了金
13、属条在热水中的试验,现在把烧杯或水槽中换成塑 料勺、木勺、钢勺等,其他小组应该换成不同材料:如铁丝、铝丝、木条、泡沫等材料 2、引领学生认识金属传热快 3、师指示:“像钢勺、铁片等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像木勺、泡沫等物体 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4、教材 P41 中提示:“噢!怪不得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学生通过学生和回忆, 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对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物体的概念和用途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层:不同热的良导体导热性的比较。 1、教材页的对话提示可以开阔同学们设计试验思路,自主设计自主研究,并通过 交流意识到试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实验现象和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
14、响。 2、同学们的自主研究和实验设计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提示。如:金属丝的粗细、长短、 有无锈迹等问题。 3、教参 79页说的好:“教学中更需要关注是怎样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索兴趣,而不是 正确区分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最好。 4、教材 42页下图实验作为演示试验。 作为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时实验数据和实验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同是热的良导体它们的传热性能有很大差异。 我校选用自制教具克服了加热不均匀的缺点。 教师可参考书后金属导热度(48页) 。 本课试验应强调:(教材 42页) a、酒精灯不使用时不应打开,以免酒精挥发掉。 b、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盖应放在酒精灯旁边。 c、为了加
15、热均匀,42页演示试验的加热点的材料改为圆盘好。 八、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本课由三个内容组成。 、教材 43页应强调尽可能是三只同样大小的材料不同的杯子,倒上同样多的热水,然 后去感觉每只杯中水的温度。 、教材的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同学们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教材 43页提示:“水的温度怎么不一样呢?” “因为钢吸热快散热也快.”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热的良导体金属吸热快,散热也快;而热的不良导体塑 料吸热慢,散热页慢。 内容二,做一个保温杯(防止水温降低) 。 、这个活动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也就是说对热的不良导体的进一步运用。 、教材 42页对五种保温方法进行比较应强调:
16、同样材料的杯子。 同样温度的热水和水量 五个原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 最好准备一块跑表。 最好在 5分钟记一次温度。 读数时眼睛平视,温度计不拿出水面,拿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制作保温杯,能够使他们准确地理解“保温”的含义,保温只能够减缓水(物体)温度的降低,减缓外部低温的侵入。 、制作保温杯这一问题,从选择材料到制作方法都是延缓温度降低的关键。 内容三:保藏冰块(防止冰块化了,防止温度升高) 、又一次对热的不良导体的运用,不同的是防止杯中温度升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再集思广益,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保温杯外包装厚度不超过 3厘米是硬条件。 、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更完善,他们对“保温”内涵容易理解。 “保温”只能减缓物体 深度的变化(不再降低或升高) ,不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