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原理第1章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509239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8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换原理第1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交换原理第1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交换原理第1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交换原理第1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交换原理第1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换原理第1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换原理第1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章绪论本章教学大纲要求如下:1. 基本要求( 1)了解交换机在通信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交换技术发展概况。( 3)了解交换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4)了解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2. 重点、难点重点:交换式通信网的优点,交换技术的分类与应用,交换机的组成和性能指标。难点: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具体应用,交换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3. 说明绪论部分的内容以了解为主,应为后续内容做准备。1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 :是将信息从它的发源地传送到目的地。 最简单的通信系统就是如下图所示的点对点通信系统。1.1 点对点通信与网络通信主要包括 :信道(或称电路)和通信终端。功能描述 :传输和信

2、息转换。提出问题 :当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终端时,如何实现任意两个终端之间的点对点通信?本节从简单的点对点通信入手,引入 “交换 ”,进而给出现代通信网络的组网结构。2采用全互连方式,即按照构成点对点通信系统的思路,一个多点通信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方法 1 采用全互连方式该方法的缺点 :第一,如果端点数为 N,则共需 N(N 1)/2条信道;而且每个终端需要有 (N 1)个接口。当 N很大时,这种结构所需的信道数将按 N的平方律增加,其复杂度是不能接受的。第二,全互连结构的信道利用率是较低的。如何克服全互连方式存在的问题或缺点?3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星形网络结构。每个终端通过一条信道连接到中心结点

3、,在那里设有交换机。通过交换中心的转接作用,将需要进行通信的终端连接起来。方法 2 采用交换机三类网络元素:用户终端、交换机和用户环路。与全互连相比较。专用设备与共享设备。4为了扩大覆盖地域,可采 用如下图所示的包含多个交换结点的网络结构。在这种 网络中,除了用户终端、交换机和用户环路以外,还有一类 网络元素,那就是位于交换结点之间的 中继线 (又称为干线 )。与用户环路不同,它们不属于用户专用,而是归广大用户共享,按 照用户的需求分配使用,因而信道利用率较高。5采用交换机组网带来的主要好处有:( 1)可覆盖更广大的地域,为更多的用户服务;( 2)在端到端之间可提供多条路径, 从而提高了通信的

4、可靠性;( 3)网络资源(交换机、中继线等)为众多的用户共享,因而提高了经济性。将网络中的设备分为专用和共享带来的好处。采用交换机组网,又称 “交换式 ”通信网,其最大好处是易于构成大型网络(下节中举例说明)。6本节通过实际网络结构举例,说明交换 机在通信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更具一般性, 分别以电信网和互联网为例,同时引入电路交换与 分组交换的概念。1.2 交换机在通信网中的地位与作用1.2.1 公共交换电信网中的电路交换传统的公共交换电信网 (PSTN)由用户终端、用户环路、交换机和中继线组成,包含本地网和长途网两大部分。它提供的主要业务是电话,所以又称公共电话网。7端局端局PBX用户终端

5、中继线其它城市长途局用户终端PSTN本地网8C1C2C3C4C5长途局端局用户 A用户 B最后路由中继线直通中继线高阶星形直通电路汇接PSTN长途网结构9关于各种交换机的名称和作用 (用户交换机 ,市话交换机 ,长途交换机 )。关于各种线路的名称和作用 (用户线 ,中继线 ,长途线 )。 PSTN电信网的特点:( 1)这是一个转接式网络,端到端一般要经过交换机多次转接。( 2)采用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网络根据用户的请求提供端到端的连接通路。( 3)通信全过程分为建立连接、用户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 4)连接控制依靠信令系统完成。 PSTN电信网的发展方向。电信网络是支撑电话、移动电话

6、和 Internet技术发展的基础设施。所有电信网络实现的关键技术是交换技术。10互联网( INTERNET),是一种通过路由器将多个物理网络互连起来的逻辑上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从通信业务的角度看,互联网是一种数据通信网,它可以支持 E-mail, FTP,WWW等多种应用。 被互联的网络,通常称为互联网的子网,它们既可以是同类的,也可以是异质的。1.2.2 互联网中的分组交换H: Host 主机 R: Router 路由器Net: 物理网络, 包括专线RHNet1Net3Net2Net4HHHRHHHHRR R互联网的原理结构11H:主机 LAN:局域网AR:接入路由器 ER:边缘路由器 CR

7、:核心路由器CRCRCR CRERER其它网ARARHHARAR其它网LAN LAN互联网的典型结构12互联网与电信网的主要区别之一是采用基于异步时分复用的分组交换。其中所有信息均以分组( Packet)为单位进行传送,分组长度和分组间隔均可变 。路由器实际上是一种分组交换机,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分组的 “存储转发 ”。每个路由器首先存储输入的分组,然后根据其 头部所含的地址信息选路,将分组转发到适当的输出端口,并 通过相应的输出链路发送给下游的路由器。路由器可分为三种,它们是:核心路由器、边缘路由器和接入路由器。前两者构成互联网 的核心网(又称骨干网);后者是各种接入网(如局域网)与 核心网的

8、接口。在核心网内连接各路由器的中继电路,称为链 路。这些链路可能是专用线,也可能是由物理承载网络(如光 网络)提供的传输通道。核心网内采用统一的网络协议工作,这就是著名的 IP协议。各种接入网内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 ,因此接入路由器可能要实现协议的转换。分组交换与路由器(交换机)13互联网的业务互联网支持的业务是计算机数据,从前只需提供尽力而为( Best Effort)的服务。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它不仅要支持传统的数据业务,而且要支持分组话音、视频及多媒体业务。于是人们对互联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提供服务质量( QoS)的保证。此外,互联网的业务量也在不断的急剧增长。因此互联

9、网的发展方向是宽带化(高速化),并采取多种措施保证 QoS。现代互联网光纤波分复用( WDM)技术的成熟解决了宽带传输的问题。于是路由器成为网络宽带化的瓶颈。近年来高速路由器成为网络发展的热点,继 Gb/s级路由器之后, Tb/s级路由器也已问世。这些高速路由器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了快速 分组交换技术。所以,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采用宽带传输和高速分组交换的国际性网络。14本节首先从三个方面对交换技术的发展作简单概述,然后介绍几种交换技术及其应用。1.3 交换技术发展概述接续技术:模拟到数字。控制技术:人工、布线逻辑控制到存储程序控制(程控)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1交换技术的发展概况1

10、5 电路交换什么是电路交换?电路交换的优缺点。典型交换机:人工交换机,步进制交换机,纵横制交换机,程控交换机。2几种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分组交换什么是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的优缺点。面向连接与非连接。面向连接型的分组交换,又称为虚电路分组交换;非连接型的分组交换,又称为数据报分组交换。前者的典型协议是 X.25;后者的典型协议是 IP。经过多年的平行发展之后,实践证明, IP称为主流的分组交换技术。16 快速分组交换快速分组交换 (FPS: Fast Packet Switching),又称高速分组交换,仍然是存储转发式交换,但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减小分组的排队时延。这些措施是:( 1)简化网络协议,尽

11、量通过硬件进行分组的转发处理;( 2)大大提高端口及相应链路的传输速率;( 3)采用固定长度的小分组,以便于用硬件实现分组交换。 标记交换标记交换的基本思想是:在数据分组头的前面附加一个短的固定长度的标记,在骨干网内不是依据分组头部的地址信息,而是依据这个标记来进行分组的路由和转发。17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局域网交换交换新技术: 软交换技术光交换技术主要交换方式18 一般组成交换机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 接口 、 交换网络和 控制器 。如下图所示。1.4 交换机的一般组成与各部分的功能19交换网络 (Switching Fabrics) 执行交换机的传送面功能

12、。实际的交换网络可能是单个 N N的 Crossbar交换单元,也可能是由许多交换单元组成的多级交换网络。对于分组型的交换网络,在交换单元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还可能设有缓冲器。控制器 (Controller) 执行交换机的控制面功能。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控制上述交换网络各开关的状态。对于面向连接的交换方式,它必须具有信令功能,即接收、处理、和发送信令,以实现呼叫连接控制的全过程,包括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对于非连接的交换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路由控制,包括路由表的建立和更新、路由表的查找、路由协议的实现等;在确定了到达分组的路由之后,再去控制交换网络的开关,将分组引导到正确的输出端口。接口 (I

13、nterfaces) 是交换机与各种传输链路的界面,是交换机对外服务的窗口。 各部分的功能201 什么是程控交换机?优越性?2 程控交换机可否是模拟交换机?为什么?问题讨论21本节首先给出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然后简要说明各指标的含义。最后对电路交换机的指标体系做进一步说明。1.5 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交换容量 (吞吐量,信息转发能力,话路数) 阻塞率 (呼损,分组的丢失率) 时延 (传输,转发) 差错率 (比特差错率) 接口类型及速率 (服务种类和能力) 可靠性 (可用度,)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22运行维护性指标电路交换机的指标体系性能指标话务负荷能力 (话务量 )控制系统的呼叫处理能力 (BHCA)交换机连接用户线和中继线的最大数量服务质量指标呼损指标接续时延可靠性指标MTBF MTTR故障定位准确度再启动次数23谢谢大家!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