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修改定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08516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修改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修改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修改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修改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修改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修改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修改定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我校农村留守学生的调查重庆市合川区渭溪中学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后,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今天的孩子就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如果这批留守学生没有教育好,将会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重要影响。近 2 个月来,我们采取与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渭溪中学全校“留守学生”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本学期全校共有学生人,其中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79 人,占学生总数.%,加上父亲或母亲外出务工的学生73 人,共占学生总数的.7%,根据调查统计显示:(一)留守学生自身情况1、学业情况不理想。%左右学生

2、成绩位于班级中下游,有些学生平均成绩约0 分,单科成绩个位数不乏其人。22、双休日期间,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大部分时间玩耍,看电视,进游戏厅,学习和参加家务劳动时间很少。3、违纪现象比较严重。迟到、旷课、打架、小偷小摸时常发生,少数学生还抽烟饮酒。4、人际关系紧张。留守学生中存在拉帮结派的现象,部分学生好出风头,讲哥儿们义气,遇到纠纷,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自行武力解决。部分学生(尤其女生)性格孤僻,平日沉默寡言,易动怒、爱哭,难以沟通,自我心理封闭,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当然,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优秀留守学生,他们学习自觉刻苦,成绩优异,热爱集体,人际关系好,心理健康,但毕竟是凤毛麟角,所占比

3、例太小。(二)留守学生与外出务工父母1、调查报告显示:上学年度上学期全校留守学生的比例占学生数 71.7%,其中父亲单独外出占总数2.7%,母亲单独外出占3.3%,双亲全部外出占 45.7%。2、尽管现在交通越来越便利,但留守学生与父母相聚的次数较以往没有明显增加,一般是一年一次,甚至两年一次或更长。见面的间隔时间也很长。33、一般留守学生能经常接听到父母的电话,但父母电话中关心的话题主要是:学习成绩怎样;是否有钱用。进行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的很少。4、平常家长邮寄给学生的 90%是钱,学习用品很少,约占2%,其它主要是衣物等。5、80%以上学生非常想念自己父母,给父母的一句真心话,绝大多数提到

4、“思念”二字。3%左右的学生觉得父母在不在身边无所谓,原因是婴儿时父母就不在身边,没有感情基础。(三)留守学生与监护人1、监护情况:3%左右的学生的母亲没有外出务工,这部分学生由母亲监护他们的生活、学习,并负责与学校联系、沟通。留守孩子中 80%以上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9%由亲戚照管。也有少数留守孩子或其祖父母去世或其祖父母不愿照管,而没有人监护,这一部分留守学生是大孩子带小孩子,或者自己照顾自己,这种情况对留守孩子成长极不利。2、监护人学历情况:大约%的祖父读过小学,初中学历不到 1%,祖母基本不识字,文盲占大多数;父母大约%读过高中,40%左右读过初中,其余为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

5、母亲读过高中约%,初中 20%左右。43、留守学生与监护人一起生活中,生活愉快约占 30%,一般约占 60%,不好占 10%。二、存在的问题1、学业失教留守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有:其一,自身不努力。课内课外,表现不很认真。课堂上少数学生不带课本,不带纸笔,注意力不集中;对考试根本不当回事,没做完就交卷,填写答案是一蹴而就,根本不看清题目,有的用抓阄来选择答案,考试中还偷吃瓜子等零食,听耳机,在纸上或课桌上信手涂鸭。其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有限。从监护人学历来看,高中学历的很少,即使那些有高中学历的母亲,其学识水平也不一定都能够对其子女初中各科进行有效的辅导,英语基本忘光了。祖父母等

6、人更无法对留守孩子在学习上有帮助,他们只照顾孩子吃穿。其三,家长的态度影响留守子女的学习。部分家长当着老师的面表示,把孩子送进初中,并不是想他读出个什么名堂,而是因为现在年龄太小,无法外出打工,其读书理由,一方面可以把年龄混大一点,年龄增大自然会懂5点事理,另一方面留在学校或多或少总能学习点知识。再者,不进学校自己又不能带在身边,留在社会上更不放心。说白了,这部分家长把学校当托儿所。尽管这部分家长不是大多数,却很有代表性。家长这样的态度,部分留守学生是求之不得,学业也就可想而知。众多教师在对部分留守学生进行学习教育时,经常听到学生说:“父母让我下学期留级”,“读完初中去打工”,“毕业后读职高”

7、,言下之意读书成绩好坏无所谓,反正不读高中。2、心理失衡。留守学生心理状况不理想,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不融洽。时常因一些小事而动嘴,甚至大打出手,不计后果,学校曾出现同学走路不小心踩了某同学的脚,某同学大动肝火,导致大打出手,两败俱伤。 情绪或情感问题突出。焦虑、紧张、畏缩、逃避、对抗在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有位语文成绩不错但性格内向的留守学生,曾写信告诉老师,每当作文课讲评来临,她就表现得格外焦虑,手心直冒汗,当老师范读其他同学的作文时,她想到6的是自己的作文不知能不能范读,非常紧张,当自己的作文被范读,她又如坐针毡,觉得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脸颊通红。

8、性格问题。表现在任性、自卑、孤僻,甚至反社会性,有少数留守学生表现出对他人的粗暴、敌视、攻击,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强烈不满,在他们眼中整个社会是灰暗的,这些孩子从不愿意安静,喜欢打斗、破坏。本学期某班一位留守学生,因看不惯一位家庭较富裕的同学,在寝室或教室常偷偷破坏该同学的财物和学习用品,故意找麻烦。老师找他谈话,他强词夺理表示看不顺眼就要这样做,老师多批评几句,竟众目睽睽之下,脱口而出“老子不要你管”,扬长而去。对留守学生心理失衡现象深入调查,不难发现:众多外出务工父母对子女心理健康成长关心不够。尽管,大多数在外务工父母能经常打电话与自己子女联系,但电话中感情交流不够,有的完全忽视了孩子青春

9、期的教育,孩子青春期的困惑无法向最信任的人倾述,出现早恋等现象。电话中父母问得最多的是学习怎样,一定要认真读书的简单说教,其次是钱是否够用,要不要寄钱,似乎以金钱来弥补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对其照顾的遗憾,这种认识有偏差。3、行为失范7留守学生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反复发生。平日行为散漫,我行我素,部分学生行为怪异,少年老成。学生间交往举止不文明,语言粗俗,有三成左右学生有“老子”自称的口头禅。部分留守学生自理能力差,衣着不整,衣服脏乱不堪,头发凌乱,头上生虱,皮肤生疥疮,睡尿床,等等。留守孩子的行为失范与监护人对留守孩子的教养有关,此学年 80%左右的留守孩子是由祖父母照顾,他

10、们对学生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其稍微管严,往往会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的对抗,关系僵化。另外亲戚对所接受的托管学生也不敢严于管教,生怕出现什么意外,不好交差,对孩子的行为过问少或不过问,只顾孩子吃穿,任孩子自由发展,只求到时能把一个完整的人交给留守孩子的父母,就万事大吉。4、生活失助部分留守学生,尤其是无人照管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合理地使用日常开支,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他日饿肚皮”的生活,此现象时有发生。一位学生曾一天花光了父母寄给的一百元钱,在馆子里大吃大喝一顿,给其要好同学买零食吃,第二天就借钱吃饭,甚至一天只吃一包方便8面,部分学生上网成瘾,宁可不吃早餐,把省下的钱上网

11、,没有钱,找出各种理由向监护人要。个别还敲诈其他同学。5、亲情失落。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孩子就像缺少阳光的小树苗,他们渴望得到足够的父爱和母爱。一位老师曾不经意间向一学生问过一句“父母是不是很长时间没来电话”,谁曾料,该生眼泪顿时夺眶而去,可想他对父母是多么思念。个别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渐渐由依恋发展为淡漠,最后变得冷漠。一些学生在婴儿时,父母就外出打工,回来次数又少,孩子与父母之间感情形同陌路,小时候他们认为回来的母亲是阿姨,不要她抱,不要她亲近,进入初中,他们很难听从父母的教育,一旦他们的行为缺少管束,会做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6、安全失保。许多留守学生,由于自我保护意识、

12、安全防范意识和对社会真伪的分辨能力差,他们的人身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他们有的打架斗殴,造成人身伤害,有的玩火玩电,酿成火灾。三、措施和建议农民外出务工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是社会向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留守孩子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9个社会问题。学校无法独自承担这个责任,家庭、政府、社会必须共同承担,齐抓共管。1、学校方面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有针对性地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加强与监护人或家长的联系,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管理。办好家长学校,利用寒暑假和其它节假日时间举办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或监护人)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育人观,提高育子能力,强化育子责任。开展丰富多彩的

13、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孤独寂寞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开心健康地成长。开设好心理健康课,设立“心理话”、“心灵驿站”等信箱,设立心理咨询室,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2、家庭方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就将一事无成。”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缺乏家庭教育的教育,也是不健全的教育。”10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家庭教育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生中不可弥补的损失。一是家长要权衡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利弊,要尽量做到发家致富与养儿育女两不误,不要房子大了,儿子废了

14、,手头阔了,心头痛了。二是要转变育人观念,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和过低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养成上的正面引导不够,更是需要切实加以改变。三是提高监护水平,既要养,也要育。既要管吃管穿,也要关心学习和品德。严以律己,身教重于言教。既要刻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也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力劳动。3、政府社会方面解决留守学生问题,需要政府重视,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大教育投入。办好寄宿制学校,改善学校软硬件环境。净化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莘莘学子们得以求学的基本保障,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工作的前提。针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应坚决制止并加以取谛。强化社会关爱。充分发挥关工委、妇联及团委的作用,组织干部职工、社会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对子,聘请当地老模11范、老教师、老干部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校外辅导员定期与学校、家庭沟通交流,校内外管理步调一致,增强教育效果。通过老同志的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留守学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件关系到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只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家庭各负其责,学校倾情参与,留守学生就一定能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