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4.10 短新闻两篇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0804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4.10 短新闻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4.10 短新闻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4.10 短新闻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4.10 短新闻两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4.10 短新闻两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4.10 短新闻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4.10 短新闻两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课 序 题 目 作 者 学 习 目 标 10 短新闻 两篇 别了 , “ 不列颠尼亚 ” 周婷、杨兴 1 . 把握新闻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 . 体会新闻的语言和手法。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11 包身工 夏 衍 1 . 把握课文的线索 , 领会文章的主旨。 2 . 体会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贾永、曹智、 白瑞雪 1 . 了解通讯的一般特征 , 把握文章内容。 2 . 理解标题的含义和背景在新闻中的作用。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学法提示 要了解新闻的结构。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

2、等部分组成。阅读新闻 ,首先要关注新闻的标题和导语。本单元的新闻在这些方面各有特点 ,需要区别对待 ,仔细体会。 在内容上都有新闻背景材料和新闻事实。要注意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学会筛选出新闻事实材料中的信息要点 ,把握新闻的内容 ,了解新闻的意义。 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 ,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注意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写人叙事的手法 ,了解文学化手法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 ,体会作品反映的生活深度和广度。 0 短新闻两篇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春 寒 宋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 ,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 ,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 ,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 ,多病不能寻。 赏析 诗歌的首联

3、 ,点明季节特征 , “ 云容薄 ” 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颔联以对仗的句式 ,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 景物特征 :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 ,不能飞舞 ;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其中 “ 不开心 ” 三字一语双关 ,写景写人 ,移情手法 ,别有意味。颈联由静景而至于动景。春风凛冽 ,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 ;春雨阵阵 ,紧靠着山脚而来。尾联点明诗人对景物产生如此感受的原因 , “ 病 ” 字一语双关 ,既写了身体状况 ,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别了 ,“不列颠尼亚 ”是一篇报道香港回归祖国的新闻 ,写于1997年

4、香港回归之际。有关英国管治香港的历史 ,情况大致如下 :1842年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占了香港岛。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860年英国又侵占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 1898年 ,英国又强行 “租借 ”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的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岛屿。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 ,坚持香港必须回归祖国的立场。经中英两国多次谈判 ,1984年 12月 19日 ,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之后 ,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 7月 1日 ,香港正式回

5、归祖国。本文就记录了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的一篇通讯。这篇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于 1939年在波兰布热金卡附近建立的一所关押和处死犹太人的监狱 ,也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 1 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 ,到苏军解放时为止 ,有 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 ,因此它又被称为 “死亡工厂 ”。 1945年 1月 27日 ,苏联红军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 ,当时在押人员有 7 000多人。

6、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 1947年 7月 2日 ,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 ,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 ,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 1979年 ,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新闻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写的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总称 ;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 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构成消息的要素一般概括为 “5个 个H”,即谁 (何时 (何地 (何事 (为何(及结果如何 (结构形式是以 “倒金字塔式 ”

7、为主 ,即把重要的、急于向读者告知的内容放在前面的导语和主体部分中。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凝重 n n g 汽 艇t n g 婆 娑s u 撰写 z h u n 废 墟窒息 z h 载 接 载z i 泊 停 泊刊 载z i 水 泊厦 大 厦s h 场 场所 c h n g 厦门 x i 一 场雨 c h n g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离 撤 目 瞩 车 辙 托 嘱 油 q 漆 绿树成 y n 阴 x 盖 膝 绿草如 y n 茵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

8、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易帜 :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帜 ,指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或投向敌方。文中指更换国旗。 (2)举世瞩目 :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3)婆娑 : 盘旋舞动的样子 ; 枝叶扶疏的样子 ; 眼泪下滴的样子。 (4)撰写 :写作。 (5)窒息 :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标记 标志 辨析 :“标记 ”和 “标志 ”意思相近 ,都有动词词性和名词词性。标记 : 动词 ,标注上记号 ;做出标志 ; 名词 ,标志 ,记号。 “标志 ”又写作“标识 ”: 名词 ,表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 ; 动

9、词 ,表明某种特征。两者的区别在于 “标志 ”更突出事物的 “特征 ”。 例句 : 为了减少盲目性 ,他在地图上 标记 了旅游路线。 这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 ,标志 着工厂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心智 心志 辨析 :“心智 ”,思考能力 ,智慧 ;“心志 ”,意志品质。 例句 : 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 ,是任何 心智 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球队虽然已经具备了应战的技术 ,但还需要磨炼一下 心志 。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目标一 目标二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一】 把握新闻的特征 “别了 , 不列颠尼亚 ”这个标题符合这一特点吗 ?为什么 ?

10、参考答案 :符合 ,只是更形象生动 ,更能显示中国人民的自豪感。表面上写英国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香港 ,实际上象征了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 2.别了 ,“不列颠尼亚 ”一文的主体部分 ,是按照怎样的行文顺序展开的 ? 参考答案 :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 ,从 6月 30日下午 4时 30分写到 7月 1日 0时 40分。在介绍每一仪式时又适当地插入新闻背景材料。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目标一 目标二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标题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 参考答案 : 新颖而有吸引力 ,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对法西斯罪恶行径的痛恨和反讽 ;

11、 表达了作者不愿看到历史重演的美好愿望。 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 ,有没有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 参考答案 :没有。可从题目及文中 “今天 ,在奥斯维辛 ,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在奥斯维辛 ,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等看出。 5.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是按照怎样的行文顺序展开的 ? 参考答案 :主要写了人们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感受。按照参观者的游踪依次写了毒气室 焚尸炉 女牢房 试验室 纪念墙 绞刑室里陈列的情况和纳粹的罪行。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目标一 目标二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二】 体会语

12、言和手法 日落仪式 ”? 参考答案 :英国曾被称为 “日不落帝国 ”,香港的回归 ,宣告的是英国管治的终结 ,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 “日落仪式 ”。 2.别了 ,“不列颠尼亚 ”一文中 ,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 参考答案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是文章的纲 ,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 ,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 ,并与之融为一体。另外 ,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内涵。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目标一 目标二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9380026“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又从海上去 ”一句意味深长 ,该怎样理解其内涵 ? 参考答案 :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 ,开始了长达 156年的管治 ;1997年 7月 1日凌晨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 “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了香港 ,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 ,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 ,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 ,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并没有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