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3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0797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3 大堰河——我的保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3 大堰河——我的保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3 大堰河——我的保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3 大堰河——我的保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3 大堰河——我的保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3 大堰河——我的保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3 大堰河——我的保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堰河 我的保姆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晒旧衣 清 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 ,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 ,上有慈母旧线痕。 注 : 卅 ( : 三十。 绨袍 :粗绨所制造的袍子。绨 ( ,丝织物类名。 赏析 诗人翻检旧物时 ,发现母亲三十年前为他缝制的一件粗绨面料的长袍还保存在箱柜里。由于年深月久 ,绨袍的领子和襟袖已经破旧 ,如今睹物思人 ,似乎感到母亲的 “ 余温 ” 尚存。末两句诗 ,更将这种感情深入了一层。由于领襟已破 ,诗人将绨袍晾晒之后 ,自然想缝补一下 ,可是转念一想 ,又不忍轻易拆换 ,因为 “ 上有慈母旧线痕 ” 。这首诗 ,以小见大 ,托物抒情 ,一波三折

2、、婉转深挚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感人肺腑 ,读来令人掩卷长思。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大堰河 我的保姆是诗人艾青于 1933年 1月 14日写的一首献给自己乳母的诗歌。诗歌以自己幼年的生活为背景 ,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 ,抒发了对乳母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表达了对 “不公道的世界 ”的强烈痛恨。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艾青幼年时的一段经历是解读这首诗的最好注脚。据说 ,艾青出生时难产 ,被一位算命先生说 “克父克母 ”,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大堰河家里抚养。 5岁时他才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 ,但依然受

3、到冷落 ,不能称自己的父亲、母亲为爸爸、妈妈 ,只能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 ,他是在被冷落、被歧视的环境中成长的。相比之下 ,他的乳母大堰河却给了他温暖的母爱 ,让他得到了家的幸福感觉。 1932年 ,诗人因参加 “左翼美术家联盟 ”遭国民党逮捕 ,被关押在看守所中。据诗人自述 ,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 ,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 ,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 ,诗人激情澎湃地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诗几经辗转 ,于 1934年发表。诗人第一次使用了 “艾青 ”这个笔名 ,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

4、础梳理 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大堰河 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北方等。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个诗歌流派 ,因胡风主编的文艺期刊七月而得名。七月诗派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 ,主张诗人到现实生活中去 ,强调艺术性而不作唯美的追求。代表诗人有艾青、胡风、田间、牛汉等。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灶火 z o 虱子 s h 荆 棘麦 糟z o 火 钵忸怩 n i 匾额 b i n 冰 屑x i 团 箕叱骂 c h 艾 方兴未 艾i 菲 菲薄 f i 自怨自 艾芳 菲f i

5、泊 飘 泊苔 苔藓 t i 湖 泊舌 苔t i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死 掐 保 m 姆 n 害 陷 m 指 拇 n 媚 谄 k 炕 拉 扯 k 坑 地 址 油 q 漆 福 祉 x 盖 膝 (1)瓦菲 :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2)天伦叙乐 :同 “天伦之乐 ”,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欢乐。 (3)叱骂 :责骂。同 “斥骂 ”。 (4)赞美诗 :基督教徒赞美上帝或颂扬教义的诗歌。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熟识 熟悉 熟习 辨析 :三个词语都有知道得清楚的意思 ,但有区别。 “熟识 ”侧重于因

6、认识时间久、接触或看见次数多而相熟。 “熟悉 ”侧重于了解得清楚、详细。 “熟习 ”是指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者了解得很深刻。 例句 : 他们俩因为业务上联系比较多 ,时间长了 ,就相互 熟识 了。 经过多年研究 ,他 熟悉 这类罪犯作案的规律。 小刘虽然很年轻 ,却早已 熟习 汽车修理技术了。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2)忸怩不安 忐忑不安 辨析 :两者都有 “不自在 ,拘束 ”的意思 ,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忐忑不安 ”,指心里七上八下 ,心神不宁。 “忸怩不安 ”形容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样子。 例句 : 初次与陌生人见面 ,一向腼腆的她还真有

7、些 忸怩不安 。 一段时间 ,电梯老是出事 ,这让很多住在高层建筑里的住户上下楼时 忐忑不安 。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目标一 目标二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一】 把握大堰河的形象 大堰河是怎样的一个人 ? 参考答案 :没有自己的名字 ,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 ;是一个童养媳 ,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 ,依靠养活地主的儿子养活自己 ;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我 ”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 ,突出的一个细节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 :突出的细节是用 “厚大的手掌 ”“抚摸我 ”。诗人用鲜明的画面 ,写大堰河一天的劳动 ,通过具体的动作表现出 “我 ”的保姆的

8、辛苦、劳累以及对 “我 ”的爱。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目标一 目标二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 ,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 ”开头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 :用了六个排比句 ,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 ,年复一年地承担着繁重的劳动 :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 但又始终含着笑 ,这突出了她的勤劳、纯朴、宽厚、善良、本分 ,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 我是地主的儿子 ”,又说是 “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这两处 “儿子 ”的自称 ,怎样理解 ? 参考答案 :“地主的儿子 ”是强调出身 ;“大堰河的儿子 ”

9、是强调情感和养育关系。诗人承认自己出生于地主家庭 ,但养育 “我 ”长大的是大堰河 ,只有她才是 “我 ”真正的母亲 ,她给予了 “我 ”母亲般的爱抚和教育。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目标一 目标二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二】 体会抒情艺术 大堰河 ,是我的保姆 ”,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 :点明大堰河与 “我 ”的关系 ,抒发了诗人对贫苦保姆的真挚感情。 写大堰河的死 ,为什么要强调 “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 参考答案 :这一节描写大堰河的死与上一节描写大堰河的梦形成强烈对比 ,以梦之乐衬死之悲 ,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同情与没有回报大堰河的悔恨之情。将甜美的

10、梦境与凄惨的去世进行对比 ,暗寓了大堰河最卑微的希望也只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境。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目标一 目标二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第十节中 ,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 ,有什么意义 ? 参考答案 :诗中连用了几个排比句 ,描绘了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凄凉。数量词组 “四十几年 ”“数不尽 ”跟 “四块钱 ”“几束 ”“几尺长方 ”“一手把 ”的尖锐对比 ,突出了诗人对 “不公道的世界 ”的揭发和控诉。 请结合全篇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这一节与开头呼应 ,诗人由回忆转入现实 ,时间又回到“今天 ”。诗人的感情也达到了高潮 ,用了八句排比 ,直抒胸臆 ,向大堰河呈现强烈

11、的爱与衷心的赞美。扩大了诗歌的意境 ,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为什么诗人说 “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而不是看到春雨 ,听到秋风 “使我想起了你 ”? 提示 :雪天寒冷 ,自然想起母爱的温暖 ;白雪高洁 ,自然想起灵魂的圣洁。 参考答案 :诗人处在严冬铁窗的囚禁之中 ,自然而然地想到曾经给自己温暖的大堰河 ,而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 ,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 ,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 ,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 ,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 ,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

12、 ,枯死的瓦菲 ,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诗人的心中构成了凄凉、衰败、荒寂的景象 ,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朴、宽厚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 ,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 ,请结合四、五、六三节简要加以探究。 提示 :文中有不少诗节采用了铺陈排比、正反对比、侧面烘托和直抒胸臆的手法 ,要结合具体诗节分析。 知导学 写延伸 疑解惑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参考答案 : 第四节 反复铺陈 , 正面抒情。通过对大堰河贫困生活细节的浓墨重彩的描写 , 凸显大堰河的爱。 第五节 淡笔点染 , 侧面烘托。用设问句 “ 大堰河 , 你为什么要哭 ? ” 间接地表现出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 第六节 第六节跟第四节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 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 , 但作者享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自己的家里物质条件很优裕 , 但作者精神上极其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